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2
  • 郭预衡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4581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041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10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魏晋南北朝编3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总论3

第一节 建安文学3

一 汉末中央集权政治的崩溃3

二 汉末文人思想观念与人生态度的转变6

三 建安风骨7

第二节 正始文学12

一 一场亵渎名教的血腥斗争12

二 魏晋风度与正始之音14

三 玄学对文学的影响16

第三节 两晋文学24

一 西晋的政治制度24

二 两晋播迁的悲剧27

三 晋世文人的作风与文风28

第四节 晋宋山水田园文学36

一 晋宋迭代与南方政治经济状况36

二 庄园经济与山水田园文学39

三 地理因素与山水田园文学40

四 朝隐之风与山水田园文学42

五 玄言与山水田园文学44

第五节 齐梁陈文学47

一 南朝君臣的精神堕落47

二 南朝君臣的生活腐朽49

三 南朝君臣的文化品位51

四 隶事、声律与宫体54

第六节 北朝文学59

一 十六国时期的文学状况59

二 北魏初期的文学状况60

三 北朝文坛的复兴63

四 南北文学的融合65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成就与贡献67

第二章 建安文学76

第一节 孔融与曹操76

一 孔融76

二 曹操84

第二节 曹丕与曹植93

一 曹丕93

二 曹植100

第三节 建安时期的其他作家111

一 “建安七子”111

二 蔡琰120

第三章 正始文学122

第一节 阮籍与嵇康122

一 阮籍、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122

二 阮籍、嵇康文学风格的异同127

三 阮籍、嵇康之诗128

四 阮籍、嵇康之文136

第二节 “竹林七贤”的其他作家141

一 “七贤”之同141

二 “七贤”之异144

三 向秀《思旧赋》146

第四章 两晋文学148

第一节 太康作者148

一 傅玄与张华148

二 陆机与潘岳152

三 左思160

第二节 南渡诸家166

一 刘琨166

二 郭璞168

三 玄言诗人171

第五章 晋宋山水田园文学174

第一节 田园诗人陶渊明174

一 陶渊明的生平174

二 陶渊明的田园诗178

三 平淡而醇美的诗歌艺术风格185

四 陶渊明的其他诗文188

五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193

第二节 山水诗人谢灵运195

一 谢灵运的生平195

二 谢灵运山水诗的思想特点195

三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197

四 谢灵运的地位与贡献201

第三节 颜延之与鲍照204

一 颜延之204

二 鲍照206

第六章 齐梁陈文学213

第一节 永明诗人213

一 沈约与“永明体”213

二 谢朓与王融216

第二节 梁陈诗人222

一 江淹与吴均222

二 何逊与阴铿226

第三节 宫体诗人228

一 萧氏父子228

二 “徐庾体”233

三 陈叔宝237

第四节 文选与文论239

一 萧统与《文选》239

二 刘勰与《文心雕龙》242

三 钟嵘与《诗品》246

第七章 北朝文学250

第一节 “北地三才”250

一 温子昇250

二 邢劭252

三 魏收254

第二节 庾信与王褒257

一 庾信257

二 王褒264

第三节 北朝三部名著267

一 郦道元《水经注》267

二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270

三 颜之推《颜氏家训》273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278

第一节 南朝乐府民歌278

一 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及其成因278

二 南朝乐府民歌的分类281

三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风格283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286

一 北朝乐府民歌的构成286

二 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特点288

三 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风格293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297

第一节 古代小说的产生297

第二节 志怪小说《搜神记》302

一 志怪小说的产生302

二 干宝与《搜神记》304

第三节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311

一 志人小说的产生311

二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314

隋唐五代编323

第一章 隋代文学323

第一节 隋代概况323

一 社会概况323

二 思想文化教育概况325

第二节 隋代文学327

一 隋代的文学思想327

二 隋代文学328

第二章 唐代社会和文学概况335

第一节 唐代社会概况335

一 唐代的经济及其对文学的影响335

二 唐代的政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339

三 唐代的士风348

第二节 唐代诗歌发展概况362

一 超越和创新362

二 分期与概况371

第三节 唐代散文发展概况384

一 所谓古文384

二 古文运动385

三 分期与概况390

第三章 初唐文学406

第一节 唐太宗和贞观年间的文人406

一 唐太宗406

二 虞世南410

三 魏徵411

四 王绩412

第二节 初唐四杰416

一 生平416

二 文学思想419

三 诗歌420

四 散文425

第三节 陈子昂427

一 生平427

二 思想429

三 文学主张430

四 诗歌430

五 散文435

六 影响436

第四节 其他文人437

一 上官仪438

二 杜审言439

三 沈佺期、宋之问441

四 刘希夷445

五 张若虚446

第四章 盛唐文学449

第一节 张说、张九龄等诗人449

一 张说449

二 张九龄453

三 王湾456

四 王之涣457

第二节 孟浩然、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人458

一 孟浩然458

二 王维463

三 储光羲472

四 祖咏475

五 常建476

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479

一 高适480

二 岑参486

三 王昌龄492

四 李颀497

五 崔颢501

六 王翰504

第五章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506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506

一 家世、生年和出生地506

二 蜀中时期508

三 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首入长安时期508

四 二入长安时期510

五 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511

六 入永王幕,被放夜郎和遇赦时期512

第二节 李白的思想514

一 儒家思想515

二 道教及道家思想516

三 侠义及纵横家思想518

四 佛教思想520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内容520

一 讴歌理想,表现自我521

二 抗争命运,宣泄愤恨522

三 揭露窳政,针砭时弊523

四 反映民众生活526

五 塑造妇女形象527

六 歌颂祖国山河528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529

一 崇尚诗骚、追求自然的文学思想529

二 豪放飘逸的总体风格特征531

三 各有千秋的不同体裁特征536

第五节 李白的散文和词539

一 散文539

二 词540

第六节 李白的文学渊源及影响542

一 文学渊源542

二 影响544

第六章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546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547

一 读书壮游时期547

二 十年困守长安时期548

三 陷贼、为官时期549

四 飘泊西南时期551

第二节 杜甫的思想552

一 致君尧舜、再淳风俗的儒家理想552

二 佛教思想554

三 道教和道家思想555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内容556

一 忧念社稷,反映时局556

二 谴责战乱,希冀和平557

三 哀悯苍生,揭露暴政559

四 题画咏物,描绘山水561

五 思亲念友,抒发情谊565

第四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征566

一 美学思想和诗论566

二 沉郁顿挫的总体风格569

三 千汇万状的多样风格574

四 体物工细,曲尽其妙575

五 以文为诗,议论风生576

六 众体俱佳,集成创新577

七 千锤百炼的准确语言579

八 李杜创作方法及风格的比较581

第五节 杜诗的影响584

一 杜诗精神,沾溉万代584

二 杜诗艺术,法门无数585

第七章 中唐前期的文学587

第一节 元结、顾况587

一 元结587

二 顾况595

第二节 刘长卿、韦应物600

一 刘长卿600

二 韦应物606

第三节 大历十才子614

一 所谓十才子614

二 生平615

三 诗歌内容618

四 艺术特征621

第四节 其他文人624

一 戴叔伦624

二 戎昱627

三 李益630

四 陆贽634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638

第一节 古文运动的先驱638

一 李华638

二 萧颖士641

三 独孤及644

四 梁肃647

五 柳冕649

第二节 韩愈651

一 生平651

二 思想652

三 文学理论656

四 散文思想内容660

五 散文艺术成就663

六 诗歌670

七 诗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676

第三节 柳宗元677

一 生平678

二 思想679

三 文学理论682

四 散文思想内容686

五 散文艺术成就691

六 诗歌696

七 韩柳比较701

第四节 古文运动的参与者703

一 李观703

二 李翱706

三 皇甫湜710

四 沈亚之713

五 吕温716

六 孙樵719

七 刘蜕722

第九章 新乐府运动和元稹、白居易725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的产生和理论725

一 新乐府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725

二 文学渊源726

三 文学理论726

第二节 元稹730

一 生平730

二 诗歌731

三 散文737

四 传奇738

第三节 白居易741

一 生平742

二 思想744

三 诗歌746

四 散文763

五 元白比较764

第四节 李绅、王建、张籍765

一 李绅765

二 王建768

三 张籍775

第十章 中唐后期的文学781

第一节 孟郊、贾岛等韩派诗人781

一 孟郊781

二 贾岛788

三 姚合794

第二节 李贺798

一 生平798

二 诗歌内容798

三 艺术特征801

四 渊源及影响806

第三节 刘禹锡808

一 生平809

二 文学思想810

三 诗歌812

四 散文819

第四节 杜牧822

一 生平822

二 文学思想823

三 散文825

四 诗歌829

第五节 李商隐836

一 生平836

二 文学思想838

三 诗歌839

四 散文853

第六节 张祜、许浑854

一 张祜854

二 许浑859

第十一章 晚唐文学864

第一节 皮日休、陆龟蒙、罗隐864

一 皮日休864

二 陆龟蒙873

三 罗隐879

第二节 刘驾、曹邺、杜荀鹤、聂夷中887

一 刘驾887

二 曹邺890

三 杜荀鹤892

四 聂夷中895

第三节 韩偓、吴融、唐彦谦、司空图896

一 韩偓896

二 吴融901

三 唐彦谦904

四 司空图907

第十二章 唐代诗僧及敦煌文学914

第一节 唐代的诗僧914

一 王梵志915

二 寒山920

三 皎然924

四 贯休928

五 齐己932

第二节 敦煌通俗文学935

一 变文935

二 词文941

三 俗赋941

四 话本942

五 敦煌通俗文学的影响944

第十三章 唐代传奇和词948

第一节 唐代传奇948

一 所谓传奇948

二 唐传奇兴盛的原因949

三 唐传奇与魏晋小说的主要区别953

四 唐传奇的发展及分期概况955

五 唐传奇的衰落982

六 唐传奇的影响983

第二节 唐代的词和词人984

一 词的特点及起源984

二 敦煌曲子词987

三 中唐文人词993

四 温庭筠的诗词996

五 韦庄的诗词1008

第十四章 五代十国的文学1016

第一节 五代十国概况1016

一 北方的概况1016

二 南方的概况1017

三 文学思想1018

四 文学概况1019

第二节 花间词1021

一 所谓花间词及其产生的原因1021

二 牛峤1023

三 李珣1025

四 孙光宪1027

五 花间词的历史地位1030

第三节 南唐词1030

一 李璟1031

二 李煜1032

三 冯延巳10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