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
  • 余伯流,陈钢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1792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1927年8月—1928年3月)15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15

从“四一二”政变到“七一五”分共15

全国革命形势的逆转18

南昌起义的爆发与赣南三整20

八七会议的召开与中央的秋暴决策28

秋收起义的爆发与文家市退兵33

“向萍乡退却”——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折37

第二节 毛泽东引兵井冈40

毛泽东“上山”思想的萌发与形成40

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客观基础46

莲花决策54

三湾改编57

会见宁冈代表62

古城会议64

大苍会见67

第三节 创业奠基69

茅坪医院的建立69

后方留守处的设置73

茅坪“安家”74

水口建党77

大汾劫难80

“三大纪律”的首次颁布82

进驻茨坪83

象山庵联席会议84

创办军官教导队86

创办桃寮被服厂89

第四节 改造袁、王部队91

袁、王部队的特性91

改造袁、王部队的方针93

步云山练兵95

何长工受命97

大陇升编——袁、王部队的新生99

第五节 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100

攻占茶陵——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100

湖口风波和“三大任务”的制订103

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107

“六项注意”的首次颁布109

草林圩的复活111

“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工商业政策113

新城大捷——击破赣敌第一次“进剿”115

宁冈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119

毛泽东宁冈、永新两县调查121

以宁冈为中心、以井冈山为依托的罗霄山脉中段割据局面的形成123

边界“三月失败”128

第二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28年4月—7月)137

第一节 井冈山会师137

湘南暴动137

朱德率部上井冈142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正式颁布143

“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146

朱毛会见148

井冈山会师与红四军的成立150

有关井冈山会师几个问题的考析153

第二节 红色区域的拓展160

首战五斗江——击破赣敌第二次“进剿”160

塘边分田试点162

永新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164

草市坳战斗——击破赣敌第三次“进剿”166

边界党的“一大”167

红四军党的一至五次代表大会考析173

第三节 土地革命风暴的兴起183

“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政策的提出183

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成立184

边界土地革命的全面开展186

井冈山土地斗争的历史经验189

第四节 龙源口大捷与红军的建设192

湘南农军的遣返192

“打败江西两只羊”——击破赣敌第四次“进剿”194

大力经营永新199

“十六字诀”的提出及其一整套游击战术201

《党代表工作大纲》的制定207

红军的政治工作与军事训练209

第五节 边界进入全盛时期212

酃县、莲花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212

边界党组织的壮大与地方武装的发展214

红军军械处的创办217

大陇圩场的开辟218

安源工人上井冈山220

共青团湘赣边界特委的成立222

边界特委与红四军军委一整套正确政策的形成223

第三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1928年8月—12月)225

第一节 八月失败与黄洋界保卫战225

永新联席会议225

红军主力冒进湘南231

“八月失败”的原因与教训246

永新困敌——第一次反“会剿”奇观248

出迎红军大队251

黄洋界保卫战——第二次反“会剿”奇观256

第二节 根据地的恢复与巩固261

三战三捷回宁冈261

毕占云、张威部投奔红军268

边界党的整顿与建设269

边界党的“二大”282

红四军党的“六大”285

红色政权的整顿与建设287

军事根据地的建设292

《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302

边界的社会变革305

第三节 反经济封锁的斗争319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319

解决“吃饭大难”的问题322

“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323

“好在苦惯了”325

反经济封锁的举措327

创办上井造币厂328

“士兵委员会”的重大作用330

第四节 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创立33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由来与形成332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334

红色政权理论——毛泽东独特的理论创造及其重大意义335

红色政权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340

第五节 红五军上山343

平江起义和红五军的成立343

游击修、铜边345

幽居联席会议346

以井冈山为“旗帜”348

彭德怀率部上井冈350

新城会师351

第四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929年1月—1930年2月)354

第一节 红四军下山与井冈山突围354

湘赣敌军的“会剿”354

柏路会议的决策356

红四军出击赣南359

红五军井冈山突围360

小井之难(366) 第三次反“会剿”失败的原因367

第二节 开拓新的革命根据地368

东固会师368

中央“二月来信”与瑞金前委会议371

从“七大”风波到古田会议37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379

第三节 边界武装斗争的持续开展382

临时特委的组建382

割据区域的恢复384

红五军重返井冈山与边特第四次执委会385

六月受挫与安福之战389

攻克永新391

第四节 袁、王之死392

袁文才的私自离队与复出392

土、客籍矛盾的加剧394

“六大”的政策与边特的态度395

于田联席会议的决定397

“罗克绍事件”398

袁、王永新罹难399

沉痛的教训402

第五节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崛起404

“二七”陂头会议404

湘赣边界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407

红二十军的成立408

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的成立409

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410

第五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413

第一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41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实现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成功典范413

井冈山革命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415

井冈山斗争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奠基石421

第二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影响428

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斗争的指导和评价428

井冈山斗争经验在毗邻根据地的广泛传播与推广433

井冈山斗争对全国边远根据地的影响435

第三节 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437

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437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源头444

中共几代领导人谈井冈山精神446

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54

附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事记45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物谱481

井冈山时期红军主力团建制追踪525

后记5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