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系统研制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系统研制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735498.jpg)
- 黄春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20462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载人航天飞行-运载火箭-系统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系统研制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火箭事业1
1.1 世界火箭之路的先驱者1
1.2 中国火箭事业4
1.2.1 步履艰难的导弹事业4
1.2.2 中国有了自己的战略导弹6
1.2.3 独立研制,自主创新7
1.2.4 中国第一箭的诞生8
1.2.5 铸造金牌火箭8
1.2.6 跻身世界先进行列9
1.2.7 创造奇迹走向世界10
1.2.8 一院科学管理的逐步形成11
1.3 “921-4”工程的实践11
1.3.1 中国载人航天的早期设想11
1.3.2 “921”来历12
1.3.3 “921-4”任务16
1.3.4 “921-4”研制的基本程序17
1.3.5 “921-4”技术上的创新18
1.3.6 “921-4”管理上的创新19
1.4 中国运载火箭50年辉煌20
1.4.1 长征运载火箭系列20
1.4.2 历史的丰碑25
第2章 管理理论基础27
2.1 综合国力27
2.1.1 综合国力的内涵27
2.1.2 综合国力的体现27
2.1.3 科技实力是决定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28
2.2 航天技术29
2.2.1 航天技术是当代高技术之一29
2.2.2 航天技术与科学技术进步29
2.2.3 航天技术推动经济发展30
2.2.4 航天技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0
2.3 科技与管理31
2.3.1 科技与管理概论31
2.3.2 科技进步与管理32
2.3.3 科技创新与管理34
2.4 航天管理35
2.4.1 航天创新管理35
2.4.2 航天人本管理36
2.4.3 航天目标管理37
2.5 航天系统工程39
2.5.1 航天系统工程的形成39
2.5.2 航天系统工程的核心43
2.5.3 航天系统工程的内涵44
2.5.4 航天系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47
2.6 航天项目管理48
2.6.1 航天项目的特点49
2.6.2 航天项目管理的目标49
2.6.3 航天项目管理的内涵51
第3章 计划管理53
3.1 概述53
3.1.1 计划管理的作用、任务及要点53
3.1.2 计划管理的内容56
3.1.3 计划管理的依据及原则60
3.1.4 编制计划的程序62
3.2 计划及计划指标体系63
3.2.1 中长期计划63
3.2.2 年度计划65
3.2.3 其他计划65
3.2.4 计划指标体系66
3.3 计划制定67
3.3.1 计划的编制67
3.3.2 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69
3.3.3 预研项目计划77
3.4 计划实施78
3.4.1 调度管理78
3.4.2 计划的调整80
3.4.3 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82
第4章 经费管理84
4.1 概述84
4.1.1 基本概念84
4.1.2 经费管理意义85
4.1.3 经费管理特点85
4.1.4 经费管理原则86
4.2 研制阶段经费管理87
4.2.1 论证阶段87
4.2.2 方案设计阶段88
4.2.3 初样阶段89
4.2.4 试样阶段90
4.3 经费管理过程91
4.3.1 经费规划91
4.3.2 经费估算93
4.3.3 经费预算95
4.3.4 经费控制97
4.3.5 经费核算99
4.3.6 经费审计100
4.4 经费管理方法102
4.4.1 经费规划方法102
4.4.2 经费估算方法102
4.4.3 经费预算方法104
4.4.4 经费控制方法105
4.4.5 经费审计方法107
第5章 生产管理110
5.1 概述110
5.1.1 定义110
5.1.2 特点111
5.1.3 生产过程构成111
5.2 生产管理内容112
5.2.1 生产过程组织113
5.2.2 生产计划114
5.2.3 生产技术准备116
5.2.4 生产调度117
5.2.5 进度控制119
5.2.6 外协单位管理121
5.3 生产管理技术和方法122
5.3.1 精益生产122
5.3.2 网络计划技术123
5.3.3 成组技术125
5.4 工艺管理126
5.4.1 概述127
5.4.2 内容128
5.4.3 CZ-2F型号的工艺管理的创新和经验133
第6章 大型地面试验管理138
6.1 概述138
6.1.1 意义138
6.1.2 作用139
6.1.3 内容140
6.1.4 特点141
6.1.5 管理程序142
6.2 试验组织管理143
6.2.1 管理体制143
6.2.2 组织结构144
6.2.3 协作管理146
6.3 试验过程管理148
6.3.1 准备阶段管理148
6.3.2 实施阶段管理150
6.3.3 总结阶段管理154
6.4 试验管理技术和方法156
6.4.1 并行工程156
6.4.2 岗位责任制158
第7章 质量管理160
7.1 概述160
7.1.1 质量160
7.1.2 质量特性160
7.1.3 质量管理161
7.1.4 质量管理体系162
7.2 全过程质量管理162
7.2.1 质量管理模式162
7.2.2 方案阶段质量管理167
7.2.3 初样阶段质量管理169
7.2.4 试样阶段质量管理171
7.3 质量管理制度172
7.3.1 设计复核复算172
7.3.2 质量问题归零及举一反三174
7.3.3 “七专”加严及国军标单批考核177
7.3.4 测试覆盖性与“四不到四到”178
7.4 可靠性与安全性管理179
7.4.1 可靠性及安全性大纲179
7.4.2 可靠性与安全性指标分配181
7.4.3 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184
7.4.4 优化设计187
7.4.5 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和评估189
7.4.6 可靠性试验194
第8章 软件工程化管理197
8.1 概述197
8.1.1 软件工程体系197
8.1.2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198
8.1.3 航天项目软件工程化管理现状199
8.2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200
8.2.1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200
8.2.2 各阶段性任务202
8.2.3 软件更改和更新207
8.2.4 软件重用209
8.2.5 软件测试209
8.3 软件项目管理211
8.3.1 可行性分析212
8.3.2 计划与成本估算212
8.3.3 组织结构214
8.3.4 人员管理214
8.4 软件配置管理215
8.4.1 配置管理任务216
8.4.2 配置基线216
8.4.3 三库分离的总体模式217
8.5 软件质量管理218
8.5.1 质量保证218
8.5.2 软件评审制度220
8.5.3 软件分级管理220
8.5.4 软件质量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221
第9章 基建和技措管理222
9.1 概述222
9.1.1 功能222
9.1.2 特点223
9.1.3 建设管理程序223
9.1.4 项目内容225
9.2 管理过程226
9.2.1 建立管理组织227
9.2.2 项目决策228
9.2.3 建设准备管理230
9.2.4 实施管理231
9.2.5 竣工验收管理234
9.3 管理方法237
9.3.1 项目负责人制237
9.3.2 合同管理238
9.4 管理模式241
9.4.1 基本含义241
9.4.2 明确思想、制定原则241
9.4.3 统一指挥、高效沟通242
9.4.4 服务型号、动态管理242
第10章 技术管理244
10.1 概述244
10.1.1 技术管理概念244
10.1.2 技术管理任务244
10.1.3 技术管理意义245
10.1.4 技术管理原则246
10.2 技术管理内容与过程247
10.2.1 技术开发管理247
10.2.2 技术准备管理248
10.2.3 技术设备管理248
10.2.4 技术组织管理249
10.2.5 技术引进管理250
10.2.6 技术创新管理251
10.2.7 技术管理过程252
10.3 技术基础管理253
10.3.1 标准化管理253
10.3.2 计量工作257
10.3.3 技术档案管理259
10.3.4 科技成果管理262
第11章 物资管理266
11.1 概述266
11.1.1 项目物资计划管理268
11.1.2 物资供需计算与供需平衡269
11.1.3 物资采购272
11.2 元器件质量管理277
11.2.1 国产元器件基本问题分析277
11.2.2 元器件质量控制体系279
11.2.3 元器件管理措施285
11.3 CZ-2F型号物资管理的经验289
第12章 风险管理291
12.1 概述291
12.1.1 基本概念291
12.1.2 风险管理过程293
12.2 风险管理计划295
12.2.1 目标295
12.2.2 内容296
12.2.3 实施保证297
12.3 风险识别298
12.3.1 内涵298
12.3.2 技术与方法299
12.3.3 风险识别过程300
12.4 风险评估304
12.4.1 方法304
12.4.2 过程309
12.5 风险应对313
12.5.1 应对策略及措施313
12.5.2 风险应对过程315
12.6 风险监控318
12.6.1 依据318
12.6.2 方法319
12.6.3 监控过程321
12.7 风险转移322
第13章 人力资源管理324
13.1 概述324
13.1.1 人力资源的概念324
13.1.2 人力资源的特征325
13.1.3 人力资源的管理原则326
13.1.4 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327
13.2 人才战略329
13.2.1 人才战略体系329
13.2.2 两大管理任务329
13.2.3 人才战略的系统原理分析331
13.3 选聘管理332
13.3.1 人才需求分析332
13.3.2 人才选聘渠道333
13.3.3 人才选聘标准334
13.4 激励管理335
13.4.1 物质激励336
13.4.2 肯定激励337
13.4.3 工作激励339
13.4.4 发展激励340
13.4.5 文化激励340
13.4.6 情感激励341
13.5 科技人才开发管理342
13.5.1 “岗位培养”模式342
13.5.2 “新老结合”模式343
13.5.3 “创新团队”模式343
13.5.4 “差异化培训”模式344
13.5.5 “启用新秀”模式346
第14章 组织文化与载人航天精神347
14.1 概述347
14.1.1 组织文化的界定347
14.1.2 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348
14.1.3 组织文化的功能349
14.2 组织文化系统350
14.2.1 组织文化的内涵350
14.2.2 组织文化的结构352
14.2.3 组织文化的特色354
14.2.4 组织文化的发展356
14.3 载人航天精神357
14.3.1 载人航天精神的形成357
14.3.2 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358
14.3.3 载人航天精神的发展359
第15章 创新与发展360
15.1 创新机理360
15.1.1 创新机理解析360
15.1.2 创新动力机制361
15.1.3 创新条件机制362
15.1.4 创新运行机制365
15.1.5 创新整合机制366
15.2 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366
15.2.1 技术创新367
15.2.2 管理创新369
15.2.3 文化创新374
15.3 创新发展378
15.3.1 发展方针378
15.3.2 职能战略体系379
主要参考文献382
后记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