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廉政文化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廉政文化读本
  • 王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6161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廉政建设-中国-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廉政文化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政策篇1

召公的敬德保民政策3

周代采歌谣以观政风4

周代的言谏监察制度4

齐威王的奖励进谏制度5

春秋战国的监察制度5

秦代的御史纠弹、监察制度6

秦汉官吏的“试守”制度6

秦汉的上计考绩制度7

秦汉对选拔官吏的廉政监督8

汉代地方官不用本地人8

汉代的多级监察制度9

汉代刺史以“六条问事”10

汉代的“十金法”10

汉代对受贿罪的惩治11

汉代严惩经济情报泄密罪11

汉文帝吃请也要罢官的规定11

魏晋南北朝官吏选拔中的考试制度12

魏晋时期的“风闻奏事”12

曹魏的“唯才是举”政策12

曹魏的“六条察吏”13

曹魏的《都官考课七十二法》13

西晋的《违制律》14

西晋的《察长吏八条》14

西晋的《五条课郡县法》15

北魏孝文帝的肃贪措施15

北魏的《三等黜陟法》16

北周的《六条课郡法》16

隋代的《司隶六条》16

隋唐科举制与廉政建设17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18

隋唐的言谏职官制度19

隋唐的御史台19

《唐律疏议》中防惩结合的廉政措施20

唐太宗“官不在多,唯在得人”的为政原则21

唐代“四善”和“二十七最”考课标准22

唐代吏部考功司的考课复审22

唐代的考课方法23

武则天的《风俗廉察四十八条》24

唐代的《六察法》24

唐代任官的回避制度24

唐代选拔监察官员的标准25

宋代的殿试制度25

设置严密的宋代科场考试制度26

宋代官吏任职的回避制度27

宋代的审官院与考课院27

宋代官吏的考课制度27

宋代监司的“七事”考课28

宋代官吏晋升中的考试制度28

宋代厚俸养廉29

宋代法律中的廉政立法30

宋代选拔监察官员的标准与职务回避制度30

宋代的“六察官”制度31

辽金官吏的考课与黜陟相结合31

《元典章》与《大元通制》中的廉政立法31

元代对肃政廉访司官员的廉政规定32

元代的监察法规:《宪台格例》33

《大明律》与《大诰》中的廉政规定33

明代的监察法《宪纲事类》34

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35

明代的科道:都察院与六科35

明代的官吏考绩制度36

明太祖“剥皮实草”,整饬吏治37

明太祖严禁官吏嫖娼37

明清的内阁制38

明清的官吏回避制度39

明清对廉吏的褒奖制度40

清代的“养廉银”40

清代从严挑选监察官员41

清初的巡按制度42

晚清的监察制度和官吏考核制度43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保举奏贬”制度43

太平天国设“圣库”倡廉44

北洋政府的《文官惩戒法草案》45

广州革命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45

思想篇47

召公的廉政思想49

吕尚的廉政思想50

《周礼》中的廉政思想51

孔子“节用爱人”的廉政思想52

孟子的廉政思想53

晏子的廉政思想54

管仲的廉政思想55

荀子“节用”、“裕民”的廉政思想56

祁黄羊“举贤不避亲仇”的廉政思想57

韩非的廉政思想57

商鞅的廉政思想58

董仲舒的廉政思想59

司马迁“奉法循理”的廉政思想60

刘向的廉政思想61

王充“文吏与儒生并用”的廉政思想62

王符的廉政思想62

曹操的廉政思想63

诸葛亮的廉政思想64

鲁褒《钱神论》中的廉政思想65

苏绰的廉政思想66

唐太宗“大公无私则天下归心”的廉政思想67

魏征“居安思危、节奢以俭”的廉政思想68

刘晏的廉政思想69

宋太祖“勤政节俭”的廉政思想70

欧阳修的廉政思想71

包拯的廉政思想72

王安石的廉政思想73

司马光的廉政思想74

耶律楚材的廉政思想75

明太祖的廉政思想76

况钟的廉政思想77

张居正的廉政思想78

顺治“躬行节俭”的廉政思想79

康熙的廉政思想81

雍正的廉政思想82

顾炎武的廉政思想83

王夫之的廉政思想84

唐甑的廉政思想85

龚自珍的廉政思想86

洪仁玕的廉政思想87

郑观应的廉政思想88

康有为的廉政思想89

人物篇91

甘棠遗爱的召公93

一饭三吐哺的周公94

不毁乡校的子产94

俭朴的权臣季孙行父95

节俭重民的晏大夫95

以不贪为宝的乐喜96

兴建芍陂的孙叔敖97

除害兴利的西门豹98

为民请苑的萧相国99

体国恤民的兒宽99

廉平自守的尹翁归100

不以私事为念的朱邑101

施惠南阳的召信臣102

发明水排的郡太守杜诗103

专动地头蛇的赵广汉103

强项令董宣104

公私分明的苏章105

外宽内明的黄霸106

治黄河、倡犁耕的王景108

“清公”毛玠108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109

被比之召公的谢安110

棒打门生的顾协111

一生节俭的是仪112

倡改革,兴国家的李安世112

敢饮“贪泉”的吴隐之113

“蛮民”的父母官孙谦114

“独立君”裴侠115

瓜悬公堂的苏琼116

清水一杯饯赵轨117

捐俸扶贫的公孙景茂117

明断是非的狄仁杰118

塞贪竞之门的姚崇119

居官鲠正的宋璟120

理民“动有美声”的李勉121

清慎为民的陆贽122

开发柳州的柳宗元122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123

悲歌吟黎民的苏轼125

收而不用的刘温叟125

嫉恶如仇的陈希亮126

一文不取的钱徽127

“贪欲横流君自清”的卢钧128

刚正不阿的唐介129

铁面御史赵抃129

“穿地避暑”的司马光130

一策安中原的耶律楚材131

不惧皇权的刘肃132

治邑安民的陈灌132

“冷面寒铁”的周新133

心忧百姓的年富134

清操励节的夏原吉135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135

激浊扬清的柴车136

“铮铮一汉子”海瑞137

“汲汲于养民”的徐九思138

万历“包公”张淳139

五起五落的刘宗周139

泽被万民的治河专家靳辅140

一介不取的廉臣张鹏翮141

“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142

独守岭南的于成龙143

理学名臣汤斌144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145

黄爵滋论防腐化以固国本146

生死为国谋公利的林则徐147

王鼎治河148

“可以文臣御国侮”的裕谦149

左宗棠抬棺收国土150

曾纪泽“待凭口舌巩河山”151

赵舒翘拒贿平冤案153

为官清廉的刘光第153

谭嗣同愿以颈血刷污政154

周震鳞“不做官,不要钱,专做事”155

惩戒篇157

召公劝谏周厉王159

被放逐的暴君夏桀159

作“酒池”,树“肉林”的商纣王160

最早被处死暴尸的贪官羊舌鲋160

贪财卖国,身败名裂的吴太宰伯嚭161

指鹿为马的赵高162

贪婪的酷吏王温舒163

阴毒狡诈的石显163

东汉头号贪官梁冀164

搜刮天下的“五侯”165

争奇斗富的石崇166

北魏贪官茹皓166

卖官鬻爵的和士开167

贪贿送命的冯子琮168

贪鄙成性的宇文氏父子169

荒淫丧国的隋炀帝170

因贪败亡的酷吏来俊臣170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171

擅权误国的杨国忠172

卖官宰相元载173

厚敛鲸吞的节度使陈少游174

“割剥”百姓的观察使李锜175

污名变节,搜刮岭南的路嗣恭175

“钉子”节度使赵在礼176

亵渎考场的宦官梁师成177

“骨朽人间骂未销”的宰相蔡京177

政治投机商朱勔179

索贿遭放逐的陈自强179

投降卖国的秦桧180

误国贪臣贾似道181

聚敛无度的元丞相桑哥182

贪赃枉法的元丞相铁木迭儿183

贪婪专横的宦官刘瑾184

大小奸相严氏父子185

搜刮遍天下的“阉党”魏忠贤185

欲壑难填的马士英186

赃私狼藉的总督噶礼187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188

被赐死的总督恒文189

侵吞国库的贪官国泰189

从大臣到乞丐的富勒浑190

贪饷丧师的卫汝贵191

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92

曹锟贿选和“猪仔国会”193

掘地盗墓的军长孙殿英194

贪污能手宋子文195

贪求无厌的孔祥熙196

跋1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