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韬 中医药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韬 中医药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 郑志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50871776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韬 中医药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本书的写作缘起与目的1

本书内容的形成过程2

本书内容是否“生不逢时”16

第一篇 发展策略篇1

一、文明的复兴1

二、产业的崛起6

三、服务职能的拓延12

第二篇 现状分析篇21

第一章 今日的中国与世界22

第一节 古中国的运行轨迹22

一、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22

二、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王朝兴衰规律22

三、中国政治制度中生产关系的发展23

四、少数民族统治族群和汉族关系的结局23

五、中国国家机器组成方式的本质特征24

六、结语25

第二节 外部暴力在近代对中国的作用26

第三节 西方力量的特点27

第四节 中国能否成为与美欧鼎立的三极之一极30

第五节 中西文明对比32

第二章 现代中国的中医药业与中西医结合36

第一节 时势之无奈36

第二节 西学之进步41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43

一、中医与西医的对比43

二、中西医结合运动44

三、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45

四、中西医结合的作用47

第四节 人事之不济48

一、科研操作的违规反常49

二、政策管理失策失先53

第五节 不济之延伸59

一、中西医结合失衡59

二、医药关系的倒置62

第三篇 史学、哲学与专业学术研究篇67

第一章 中华本体论68

第一节 神州人类文明区69

一、神州人类文明区与环地中海人类文明区69

二、神州人类文明区76

三、总盟主时代78

第二节 神州原始帝国83

一、神州原始自然帝国83

二、神州原始专制集权帝国89

第三节 夏商周的更代107

一、伟大帝国的无奈107

二、商之代夏119

三、周之代商127

第四节 封建制度的兴衰130

一、天子坠地131

二、百家宗一132

三、耕战兴秦152

四、中国封建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55

五、军权的逸出160

六、阶级调和与社会意识的唯地主阶级化162

七、中国边缘部族的第三次封建化浪潮——清王朝的建立——大拐卖166

第五节 革命170

一、定义170

二、起170

三、承173

四、转174

五、合180

第二章 新医学源流论182

第一节 解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183

一、《扁鹊传》的分析解读183

二、司马迁对《扁鹊仓公列传》的文学处理194

三、《仓公传》的分析解读199

第二节 人身《经络穴位图》中的秘密234

一、秘密是什么234

二、《经络图》中的核心祭祀建筑物是什么247

三、《经络穴位图》完成的时代252

四、从《经络穴位图》来看商代后期的医学发展水平253

五、《经络穴位图》的命名寓意为什么成了秘密?258

第三节 华夏民族的辩证法260

一、一元论261

二、二分法263

三、三分法266

四、五分法276

五、中医药学中的五分法306

六、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三分阴阳学说335

七、辩证法在中国社会的流传365

第四节 新医学源流论·导论366

一、论轩辕黄帝不应是“传说”中的人物366

二、论《内经》主体理论体系的形成年代370

三、从《难经》的独有医学理论来看其形成的时代背景375

第五节 中药身份的四次嬗变388

一、从魔鬼到神明的使者388

二、从神明的使者到“药”393

三、从草料到汤液醪醴396

四、从配角到主角402

五、结语410

第六节 针道溯源411

一、战国末期为转折点的中国针灸学术状况的前后比较416

二、《内经》中的理论、概念、技术等基础素材体系的来源419

三、中国远古时代的医学及针灸学与轩辕黄帝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426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开始产生的历史背景430

五、就《内经》中的记载来看黄帝等人与中医学的关系435

第七节 脉学源流述评与衷中参西438

脉学源流述评(经典中的脉学发展史)438

一、《内经》所记载的脉学438

二、《难经》中的脉学457

三、《伤寒杂病论》中的脉学461

四、《脉经》的脉学特点472

五、《脉经》以后的脉学483

脉学衷中参西(脉学原理的西学阐释)491

一、脉的运动与人体生命状态之关系491

二、最佳的诊察动脉运动状态位置的选择493

三、生命之火的燃烧与燃料495

四、脉搏的波形与心、肾等内脏的关系496

五、肝、脾系统是心、肾对立统一关系的调节系统498

六、心与肺的分与合501

七、人体两个上肢的同与异502

八、中医学脉象原理示例505

九、中医药与现代化508

第八节 神州世界的中医药之河512

一、源514

二、流517

三、第一高潮523

四、第二高潮531

五、四朵浪花562

六、众波涟572

七、溃河582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5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