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经典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剑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 ISBN:780099298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004页
- 文件大小:222MB
- 文件页数:1032页
- 主题词:儒家 著作 人物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儒家经典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名儒春秋1989
一、教育家1989
孔子:周游列国吾志穷 广施众贤儒学传1989
少小立志,三十成业1989
五十入仕,一展宏愿1999
周游列国,传道救世2009
传道洙泗,改述《六经》2021
获麟绝笔,德侔天地2045
曲阜三景,道贯古今2061
孟子:不世之贤才 百代之宗师2069
居择邻2069
博学识2071
广传教2077
布四方2087
不言利2095
知我者何人哉2097
郑玄:布衣“经神”2101
潜心儒学访名师2101
授业传道遭党锢2106
拒出仕更显风流2110
两汉经学归一统2114
融汇儒道重义理2118
无愧此生郑学立2121
颜之推:乱世不改初衷 修身以著家训2124
以儒学为核心的基本教育思想2125
经世致用的士大夫教育思想2126
注重求实的家庭教育思想2128
王通:潜心著述 继往开来2131
一心只研圣贤书2131
托古明义布仁道2132
功德自有后人传2136
孔颖达:再兴儒学的志士2136
潜心向儒2136
《正义》问世2140
儒者楷模2144
朱熹:诋诃百事推圣学2146
生不逢时2146
体用一源2152
构建理学2159
名垂千古2166
颜元:实学大师2170
生于忧患2170
怀疑理学2174
批判理学2179
学术渊源2183
流风余韵2189
二、理论家2193
张载:万古留名鸿儒 天地归于一气2193
“可畏”之人张载2193
万物于一体,天地于一气2197
有补于后学,有功于圣门2206
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2209
少年静重如成人2209
槐堂授学与鹅湖之会2215
象山先生2220
“心”“理”之争与荆门军之治2225
心学余韵2230
王阳明:“心即理”与“致良知”2232
圣人可学而至2234
龙场驿之悟2239
致良知2243
仕逢毁誉2251
李贽:勇士不忘丧其元2263
仕宦二十五载2263
被诬“宣淫败俗”2264
马经纶患难相助2267
蒙冤屈死狱中2269
王夫之:圣贤学派 仅此一脉2272
时代家世2272
抗清复明2274
隐身治学2278
船山一人2280
戴震:考据巨擘2283
少年俊才2283
求学拜师2286
闻名京师2287
奠基林学2289
沥血《水经注》2295
四库全书馆里的举人2298
病逝颖园2299
王国维:筑崔巍楼阁 放旧学光辉2302
时代与家世2302
《魏石经考》2306
研究卜辞2312
学者风范2318
行走南书房2326
清华“三巨头”2334
投湖自尽2343
三、政治改革家2353
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2353
皓首成大器2353
天人感应说2354
三策惊武帝2360
两度事骄王2367
不幸与不朽2369
刘向、刘歆:父子研经术 风骚冠儒林2371
弘扬《谷梁》2371
校理群书2377
拥汉安刘2382
挑起文争2388
沉浮宦海2392
王安石:创建宋儒新学2397
少年辛苦终身事2398
初上仕途作循吏2401
荆公改革施新法2405
看破红尘万事空2412
曾国藩:中兴“师儒”2416
步入仕途2416
格书检身2420
畅达仕途2424
军旅儒风2426
知雄守雌2430
暮年心境2434
康有为:托古改制 借儒维新2438
少年“圣人”2438
病狂九江2440
白云修行2442
从香港到京师2443
南海讲学2446
托古改制2448
百日维新2451
世界之行2455
遗民生涯2458
四、社会活动家2461
荀子:飘泊的岁月,未酬的壮志2461
时代与身世2461
人定胜天2462
人之性恶2464
礼义法度2467
青出于蓝2470
自成一派2473
程颢、程颐:兄弟携手创理学2477
躬行实战仁兄长2477
经世济民至诚心2480
心存诚敬恭贤弟2487
梁启超:大愿未酬时易逝 抚膺危坐涕纵横2498
少年俊才2498
宣传维新2504
纵横舆论界2511
路线论争2517
学术成就2521
资鉴史观2524
倡导改良主义文学2530
与世长辞2533
章太炎:革命的喉舌2535
启蒙教育2535
拜师求学2536
百日维新2539
编订《訄书》2542
投身革命2543
桃李满天下2554
辛亥革命2557
大诟袁贼2559
跋涉西南2562
民国遗民2564
梁漱溟:最后一位大儒2567
末世儒门的悲壮2567
启蒙教育2570
归宗儒家2574
为往圣继儒学2589
转变与抵触2600
晚年生涯2615
五、史学家2633
司马迁:史家绝唱 名儒风范2633
家世与家学2633
史家绝唱2636
《报任安书》2642
班固:史儒千秋2648
上书刘苍2648
《汉书》与《两都赋》2649
文章功业2660
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2666
早期教育2666
不以浮名苟得为务2668
安危宗社记2669
飘然去其宇2672
齐燕之行2675
晋陕之行2677
牵连文字狱2679
不仕请迁唯著述2681
大树飘零2683
通明救世之学2684
黄宗羲:四方声价归明水2690
锄奸雪冤2690
治学为国2693
扶明抗清2697
著书立说,安度晚年2701
六、文学家2713
韩愈:儒学大师 文坛领袖2713
孤子经变故,苦读终成才2714
不以雄名荒野贱,敢将直气折王候2723
范仲淹:胸怀经始志 心忧苍生情2732
力量源泉2732
以诚会友2738
宦海生涯2746
推行新政2752
益天下之心 垂千古之志2756
龚自珍:剑气萧心2761
身世求学2761
步入仕途2764
才尽回肠荡气中2770
庸医至矣精消亡2786
我劝天公重抖擞2790
颜师古:经学骄子 儒学巨掣2794
经学世家出英才2794
解经不懈大手笔2795
心忧国家多建树2798
承先启后风范存2799
传世家训2803
一、名士家训2803
坚贞不渝2803
名自人成2804
郑玄戒子2804
晚节豫学2807
临终嘱诗2808
序致2809
颜之推教子2810
分形连气2813
颜氏治家2815
以启寝汝2820
文章三易2825
皆晓知趣2827
防满则退2830
不可不守2831
精文选理2831
达者开堂2832
人之为人2833
知足常乐2834
避祸趋福2835
多读史书2836
书读《史》《汉》 文学韩柳2837
庭坚家戒2838
溪壑无餍2843
眼见莘谓2844
夜窗风雪一灯青2845
仁义本无常道2846
但悲不见九州同2848
朱熹家训2848
吕祖谦训子2851
友恭正顺2853
人生世间2856
袁采治家2861
立志求学2866
谕诸孙2867
知行并进2870
立志脱习2871
和睦之道2872
潇洒不沾泥2873
魏禧谕子2874
读书可养身心2875
乐在其中2878
唐宋气味2879
琴之三味2880
盛极必衰2882
珍重诗文2883
乐者四备2885
省以济贫2886
安分知命2887
不可妄求功名利禄2889
四语训子2892
自然为妙2893
同气连枝2894
章字之妙2895
学字当专一2896
时文以多作为主2897
合于矩度2899
多思益人2899
惟土物爱2900
量入为出2901
还是居乡好2903
避实击虚2904
袁枚训弟2905
松柏参天2909
林纾谕儿2910
药将时穷2914
膏粱无厌发痈疽2915
皮之不存,毛将焉能2916
泰然处之2916
不可说长道短2917
要珍惜青少年时光2918
唯有读书高2920
笔墨功夫2922
学友求知2923
学有所成2924
勤学敬人2925
世故人情皆学问2926
救世立业2928
旅游能增知识2929
管教勿至伤恩2930
切勿以他人之苦为乐2931
二、名臣家训2932
萧何诫后2932
与兄瑾书2932
宁静致远2933
志存高远2934
范仲淹诫后2935
玉不琢,不成器2936
为官宜清廉2937
立身之本2938
礼法齐家2941
切忌好高骛远2943
业精于专2945
先学一体2946
读书贵恒2947
从容涵泳2948
读书切忌好名2949
勿视文太重2949
进德修业2950
处世为人之本2951
戒牢骚2952
不可倚势骄人2953
振刷精神2954
存倔强以励志2954
忠言逆耳2955
谦让相戒2956
功名如浮荣2957
功成身退2957
咬牙厉志2958
量而后入2959
依靠自己2959
竹头木屑皆为有用2960
勤敬为法2960
蔬竹鱼猪2961
教之以礼2961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2962
不可日趋奢华2963
切莫买田起屋2963
家中应以勤俭为主2964
切勿忘耕读之家风2965
勤俭忠恕2966
须力行节俭2967
读书“四法”2967
陶冶情操2969
读书明理2970
谨守俭朴2971
谦谨处世2972
治家八事2972
临危遗嘱2973
切忌用财太奢2977
教儿读书,教妇初来2978
谨厚朴俭2978
做官不如读书居家2979
读书三到2979
读书只求明理2981
反躬自问2983
谦受益 满招损2984
研寻义理2986
活泼之气2986
临字三页2987
从容涵吟2988
自强自立2989
不出“恒”字2989
动合自然2990
李鸿章谕儿2992
磨练身心2995
倡传统思想,欲挽狂澜于未倒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