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特征及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特征及评价
  • 李培英,杜军,刘乐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6833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海岸带-地质灾害-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特征及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3

第1章 海岸带灾害地质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与方法3

1.1 基本概念3

1.1.1 灾害地质与地质灾害3

1.1.2 灾害地质图4

1.1.3 灾害地质风险4

1.2 海岸带灾害地质的研究意义5

1.2.1 社会经济意义5

1.2.2 科学意义7

1.3 海岸带灾害地质研究的内容与方法7

1.3.1 海岸带灾害地质研究内容7

1.3.2 研究方法9

第2章 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调查研究简史12

2.1 海岸带灾害地质和地质灾害个案记录阶段12

2.1.1 地震及其诱发的地质灾害12

2.1.2 风暴潮及相关灾害记录14

2.1.3 其他灾害记录15

2.2 地质灾害器测和不同灾种个案研究阶段17

2.2.1 地震灾害地质的研究17

2.2.2 风暴潮及其灾害的研究18

2.2.3 海岸侵蚀灾害的研究18

2.2.4 海水入侵灾害的研究18

2.2.5 海面上升灾害的研究19

2.2.6 海岸风沙灾害地质的研究19

2.2.7 滨海湿地退化的研究20

2.3 海岸带灾害地质综合调查研究阶段22

第3章 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环境基本特征25

3.1 中国海岸带构造地质基本特征25

3.2 中国海岸带地貌基本特征26

3.2.1 山地丘陵海岸27

3.2.2 平原海岸28

3.2.3 生物海岸28

3.3 中国海岸带气候基本特征29

3.3.1 暖温带气候特征30

3.3.2 亚热带(北—中亚热带)气候特征31

3.3.3 暖亚热带气候特征31

3.3.4 热带(北—南热带)气候特征32

3.4 中国海岸带陆地水文基本特征32

3.4.1 我国入海河流的一般特征32

3.4.2 径流量,输沙量的年内、年际变化33

3.4.3 水利工程对河流输沙的影响36

3.5 中国海岸带海洋水文基本特征37

3.5.1 潮汐与风暴潮37

3.5.2 海流39

3.5.3 波浪43

3.5.4 泥沙46

参考文献48

第二篇 海岸带灾害地质特征53

第4章 海岸带灾害地质类型划分及地质灾害分类与分级53

4.1 海岸带灾害地质类型划分53

4.1.1 海洋灾害地质分类研究现状53

4.1.2 海岸带灾害地质类型划分57

4.2 海岸带地质灾害分类与分级62

4.2.1 海岸带地质灾害的分类62

4.2.2 海岸带主要地质灾害分级63

第5章 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征65

5.1 中国海岸带主要灾害地质类型65

5.1.1 构造活动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65

5.1.2 重力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68

5.1.3 动力侵蚀-堆积作用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72

5.1.4 岩土-地层性质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84

5.1.5 海-气相互作用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87

5.1.6 人类活动影响等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91

5.1.7 典型区域——黄河三角洲地质灾害101

5.2 中国海岸带主要灾害地质类型分布特征103

5.2.1 构造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分布特征103

5.2.2 重力作用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分布特征104

5.2.3 动力侵蚀—堆积作用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分布特征105

5.2.4 岩土-地层性质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分布特征113

5.2.5 海-气相互作用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分布特征115

5.2.6 人类活动影响等成因的灾害地质类型分布特征115

5.3 中国海岸带不同岸段灾害地质特征126

5.3.1 辽东半岛海岸带灾害地质特征126

5.3.2 渤海北部海岸带灾害地质特征127

5.3.3 渤海湾海岸带灾害地质特征128

5.3.4 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灾害地质特征129

5.3.5 莱州湾海岸带灾害地质特征129

5.3.6 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灾害地质特征130

5.3.7 山东半岛西北部灾害地质特征130

5.3.8 山东半岛北部灾害地质特征131

5.3.9 山东半岛东南部灾害地质特征133

5.3.10 鲁南海岸灾害地质特征135

5.3.11 苏北海岸灾害地质特征136

5.3.12 长江口—杭州湾海岸灾害地质特征139

5.3.13 浙闽低山丘陵岬湾海岸灾害地质特征140

5.3.14 福建南部海岸灾害地质特征142

5.3.15 粤东海岸灾害地质特征144

5.3.16 粤西海岸灾害地质特征146

5.3.17 广西海岸灾害地质特征149

5.3.18 海南岛西北部海岸沙坝-珊瑚礁海岸灾害地质特征153

5.3.19 海南岛北部火山-熔岩台地海岸灾害地质特征153

5.3.20 海南岛东北部沙坝-沙丘岸灾害地质特征155

5.3.21 海南岛东部珊瑚礁与沙坝-潟湖岸灾害地质特征155

5.3.22 海南岛南部岬湾型沙坝-潟湖岸灾害地质特征156

5.3.23 海南岛西南和西部冲-洪积台地前缘的沙坝—潟湖岸灾害地质特征158

5.3.24 台湾岛灾害地质特征158

5.4 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类型发育基本特征159

5.4.1 灾害地质类型种类多样性159

5.4.2 灾害地质类型成因复杂性159

5.4.3 灾害地质类型活动连锁性强159

5.4.4 人类活动对灾害地质类型影响很大160

5.4.5 全球变化影响将呈增强趋势160

5.4.6 空间分布差异性160

第6章 中国海岸带地震活动及地震区划161

6.1 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地震区划图的编制方法161

6.1.1 基本思路161

6.1.2 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原理162

6.1.3 地震区划图编制技术方法162

6.2 中国海岸带区域地震构造背景164

6.2.1 中国海岸带及邻近区域的活动断裂特征164

6.2.2 中国海岸带及邻近海域的主要活动断裂164

6.2.3 中国海岸带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173

6.3 海岸带地震活动分析175

6.3.1 地震资料的整理和目录编制175

6.3.2 中国海岸带及邻近区域地震震中分布图编制176

6.3.3 海岸带地震震中分布177

6.3.4 中国海岸带及邻近区域地震震害178

6.4 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地震区划182

6.4.1 地震区、地震带划分与地震活动参数确定182

6.4.2 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活动参数评定185

6.4.3 地震动衰减关系189

6.4.4 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与海岸带地震动区划图编制189

6.4.5 地震动参数区划结果190

6.5 小结191

参考文献193

第三篇 海岸带灾害地质评价及预测199

第7章 海岸带灾害地质图编制199

7.1 灾害地质图编制的原则与方法199

7.1.1 灾害地质图编制的原则199

7.1.2 灾害地质图编制的方法及主要技术路线200

7.2 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图的编制201

7.2.1 海岸带灾害地质图的任务201

7.2.2 海岸带灾害地质成果图件的编制201

第8章 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风险评价及区划207

8.1 海岸带灾害地质风险评价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方法207

8.1.1 基本思路207

8.1.2 评价方法208

8.2 海岸带灾害地质风险评价209

8.2.1 评价指标体系209

8.2.2 海岸带灾害地质风险分级211

8.2.3 评价指标权值确定211

8.2.4 海岸带灾害地质风险评价单元与评价指标数据源213

8.2.5 海岸带灾害地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213

8.2.6 海岸带灾害地质风险评价结果218

8.3 海岸带灾害地质风险区划226

8.3.1 高风险区228

8.3.2 较高风险区228

8.3.3 中风险区230

8.3.4 较低风险区232

8.3.5 低风险区233

8.4 小结234

8.4.1 本章的主要内容234

8.4.2 几点体会和建议234

第9章 我国海岸带地质灾害的预测及预防对策236

9.1 海岸带地质灾害的预测236

9.1.1 海岸带地质灾害预测的主要依据236

9.1.2 海岸带地质灾害预测的主要方法237

9.1.3 海岸带主要地质灾害预测238

9.2 海岸带地质灾害的预防对策241

9.2.1 海岸带地质灾害预防的共性原则241

9.2.2 海岸带主要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242

参考文献245

第四篇 海岸带灾害地质典型案例研究249

第10章 秦皇岛海岸侵蚀研究及评价249

10.1 概述249

10.1.1 区域位置249

10.1.2 研究方法249

10.2 区域海岸地质地貌252

10.2.1 区域海岸地质252

10.2.2 区域海岸地貌253

10.2.3 沉积物分布和泥沙来源256

10.3 潮汐、海流与悬沙257

10.3.1 潮汐257

10.3.2 海流258

10.3.3 潮流260

10.3.4 余流262

10.3.5 悬沙262

10.4 波浪与泥沙运动265

10.4.1 波浪特征265

10.4.2 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起动计算266

10.4.3 波浪作用下的沿岸输沙率计算268

10.5 海岸侵蚀灾害特征评价269

10.5.1 研究区海岸侵蚀的表现269

10.5.2 潟湖面积缩小272

10.5.3 岸线动态分析274

10.5.4 秦皇岛海岸剖面动态分析277

10.6 海岸侵蚀灾害原因评价279

10.6.1 区域海岸侵蚀灾害影响因素分析280

10.6.2 研究区海岸侵蚀灾害原因评价286

10.6.3 对秦皇岛海岸侵蚀灾害的结果分析288

10.7 海岸侵蚀灾害预测289

10.7.1 海岸动态预测模型的建立290

10.7.2 区域海岸动态预测分析291

10.8 海岸侵蚀灾害损失评价291

10.8.1 目前已经利用的多处旅游海滩面临消失,海岸旅游休闲价值降低291

10.8.2 沿岸工程构筑物的损失296

10.9 海岸侵蚀灾害防治对策297

10.9.1 将海岸侵蚀灾害防治纳入海岸带综合管理297

10.9.2 海岸侵蚀灾害的治理298

10.10 小结298

第11章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研究及评价299

11.1 概述299

11.2 湿地、滨海湿地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300

11.2.1 湿地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型划分300

11.2.2 滨海湿地及其类型304

11.2.3 国内外湿地研究现状307

11.3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调查研究工作简况312

11.3.1 研究分区312

11.3.2 研究方法313

11.3.3 技术路线及实施过程313

11.4 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区域概况317

11.4.1 黄河三角洲自然地理概况317

11.4.2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基本状况321

11.5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发育与演化322

11.5.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发育与渲化的动力与物质条件322

11.5.2 黄河三角洲沉积体叶瓣的形成和发育326

11.5.3 现河口潮滩体系的发育及特征330

11.5.4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的发育和演替331

11.5.5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环境化学特征333

11.6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损失和退化338

11.6.1 湿地损失和退化的含义338

11.6.2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损失和退化的状况339

11.7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损失退化机理分析347

11.7.1 滨海湿地损失退化的主要因素347

11.7.2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损失退化的综合分析368

11.8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评价369

11.8.1 滨海湿地退化指标体系的建立369

11.8.2 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评价370

11.9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趋势分析及退化滨海湿地恢复重建374

11.9.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趋势分析374

11.9.2 黄河三角洲退化滨海湿地的恢复重建375

第12章 渤海湾相对海面上升研究378

12.1 概述378

12.2 海面上升研究的全球背景379

12.2.1 器记海面研究简况379

12.2.2 温度变化与海面变化的关联381

12.2.3 现代气候变化研究382

12.2.4 现代海面变化研究384

12.3 渤海湾沿岸的海面变化385

12.3.1 全新世海面变化概况385

12.3.2 近代海面变化状况385

12.4 渤海湾沿岸地面形变特征388

12.4.1 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特征与地面形变388

12.4.2 影响地面沉降的人类活动389

12.5 渤海湾海面未来变化的趋势391

第13章 浙江沿岸典型粉砂淤泥质海岸岸坡稳定性研究393

13.1 概述393

13.2 浙江沿岸岸波概况393

13.2.1 马迹山岸段394

13.2.2 鲁家塘岸段394

13.2.3 钓浪岸段395

13.2.4 外钓山岸段396

13.3 浙江沿岸岸波稳定性研究的方法398

13.3.1 历史资料整理398

13.3.2 现场观测398

13.3.3 室内分析398

13.3.4 数值模拟399

13.4 浙江沿岸岸波稳定性研究的结果399

13.4.1 浙江沿岸潮汐水道边坡土体失稳的类型与分布特征399

13.4.2 马迹山岸段边坡冲淤演变特征404

13.4.3 鲁家塘岸段边坡冲淤演变特征406

13.4.4 钓浪岸段边坡冲淤演变特征407

13.4.5 外钓山岸段边坡冲淤演变特征430

13.5 小结444

参考文献4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