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动物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崔淑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60474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实验动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验动物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1
一、实验动物的定义1
二、实验用动物的分类1
三、实验动物学的基本内容4
第二节 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概况6
一、国外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学的发展6
二、国内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学的发展9
第三节 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2
一、在宇航和军事医学科学方面的作用12
二、在征服人类疾病方面的作用12
三、在生物制品生产方面的作用13
四、在生命科学高端科研中的作用14
五、在生物学、医学和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作用14
第四节 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14
一、实验动物的价值14
二、动物福利法14
三、“3Rs”运动15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质量控制17
第一节 按遗传学控制实验动物的分类17
一、近交系17
二、封闭群(远交群)25
三、杂交群30
四、突变系32
五、实验动物的遗传监测36
第二节 按微生物学控制实验动物的分类40
一、普通级动物41
二、清洁级动物41
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41
四、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42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监测和国家标准44
一、监测意义45
二、监测内容45
三、检验方法45
四、检验程序45
五、检测规程45
第四节 实验动物疾病51
一、实验动物疾病的危害51
二、实验动物疾病的卫生防疫52
三、重要的人畜共患病53
四、主要的动物烈性传染病57
五、常见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58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63
第一节 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63
一、环境控制的重要性63
二、环境因素的分类64
第二节 各种环境因素对动物实验效果的影响64
一、温度64
二、湿度66
三、光照66
四、噪声67
五、气流和风流68
六、空气洁净度68
七、居住因素69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设施69
一、概述69
二、实验动物设施的分类69
三、实验动物设施的基本要求70
四、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环境国家标准71
第四节 实验动物洁净设施的运行及其管理72
一、管理人员配置72
二、饲料的管理72
三、进入洁净动物房73
四、离开洁净动物房73
五、清洁卫生管理73
第五节 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监测74
一、噪声测定74
二、照度测定75
三、空气中落下菌测定75
四、空气颗粒物测定75
五、洁净区静压差测定75
六、气流速度测定75
七、换气次数测定76
八、温度、湿度测定76
第四章 实验动物的饲料与营养77
第一节 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77
一、饲料中的营养物质77
二、营养物质对动物的影响78
第二节 饲料中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87
一、消化和吸收过程87
二、消化酶88
三、肠内微生物88
四、营养素消化和吸收的机制88
第三节 饲料的营养评价89
一、消化吸收率89
二、热量89
三、可消化养分总量90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90
一、概述90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91
第五节 饲料的分类、加工、消毒、储存及运输95
一、饲料的分类95
二、饲料的加工96
三、饲料的消毒96
四、饲料的储存和运输97
第六节 营养因素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影响97
一、进行非营养研究时的影响97
二、进行营养研究时的影响98
第五章 常用实验动物100
第一节 小鼠100
一、小鼠的生物学特性100
二、小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02
三、常用小鼠的品种和品系104
四、小鼠的饲养管理113
第二节 大鼠115
一、大鼠的生物学特性115
二、大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16
三、常用大鼠的品种和品系117
四、大鼠的饲养管理119
第三节 豚鼠121
一、豚鼠的生物学特性121
二、豚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22
三、常用豚鼠的品种和品系123
四、豚鼠的饲养管理124
第四节 家兔126
一、家兔的生物学特性126
二、家兔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31
三、常用家兔的品种和品系132
四、家兔的饲养管理133
第五节 犬136
一、犬的生物学特性136
二、犬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38
三、犬的品种和品系139
四、犬的饲养管理140
第六节 猫142
一、猫的生物学特性142
二、猫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43
三、猫的品种和品系144
四、猫的饲养管理144
第七节 小型猪146
一、小型猪的生物学特性146
二、小型猪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47
三、常用小型猪的品种和品系148
四、小型猪的饲养管理149
第八节 猕猴150
一、猕猴的生物学特性150
二、猕猴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52
三、猕猴的品种和品系153
四、猕猴的饲养管理154
第九节 地鼠157
一、地鼠的生物学特性157
二、地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58
三、地鼠的主要品种和品系159
四、地鼠的饲养管理160
第十节 长爪地鼠161
一、长爪地鼠的生物学特性161
二、长爪地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62
三、长爪地鼠的饲养管理165
第十一节 鼠兔165
一、鼠兔的生物学特性165
二、鼠兔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66
第十二节 旱獭166
一、旱獭的生物学特性166
二、旱獭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67
三、旱獭的饲养管理167
第十三节 树鼩168
一、树鼩的生物学特性168
二、树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69
三、树鼩的饲养管理170
第十四节 鸡171
一、鸡的生物学特性171
二、鸡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72
第十五节 羊173
一、山羊173
二、绵羊173
第十六节 蟾蜍和青蛙174
一、蟾蜍和青蛙的生物学特性174
二、蟾蜍和青蛙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74
第十七节 爬行类动物175
一、爬行类动物的生物学特性175
二、爬行类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76
第十八节 鱼176
一、鱼的生物学特性176
二、鱼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77
第六章 动物实验179
第一节 医学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179
一、选择与人的功能、代谢、结构和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179
二、选择遗传背景明确、体内微生物得到控制或模型症状显著的实验动物180
三、选择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183
四、选择对实验因素最敏感的实验动物184
五、选择与实验目的相适应的实验动物186
第二节 动物实验设计190
一、动物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190
二、使用动物数的估计191
第三节 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191
一、动物实验前的准备192
二、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192
三、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193
四、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194
五、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197
六、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198
七、实验动物体液采集方法200
八、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201
九、动物实验后的管理方法202
第四节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204
一、概述204
二、常用动物模型的复制207
第七章 免疫缺陷动物222
第一节 概述222
第二节 免疫缺陷动物的分类222
第三节 常用免疫缺陷动物的生物学特征223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223
二、B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小鼠224
三、NK细胞功能缺陷小鼠225
四、联合免疫缺陷动物225
五、其他免疫缺陷动物227
第八章 基因工程动物228
第一节 概述228
一、转基因动物228
二、基因敲除小鼠229
三、基因替换小鼠230
第二节 转基因动物的原理和方法230
一、建立转基因动物的原理230
二、转基因方法231
三、基因打靶的实验动物产生过程236
第三节 转基因动物的检测237
一、DNA水平的检测237
二、RNA水平的检测239
三、蛋白质水平的检测240
第四节 转基因动物的育种及建系240
第五节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241
一、建立研究外源基因表达与调控体系241
二、药理学和药用蛋白的生产研究242
三、转基因小鼠在突变研究中的应用243
四、动物品种的培育244
第六节 各种疾病的遗传工程动物模型244
一、肿瘤转基因小鼠的模型244
二、传染性疾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244
三、遗传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245
第七节 其他的转基因动物245
一、转基因猪245
二、转基因羊245
三、转基因牛246
四、转基因猴246
五、中国在转基因动物方面的研究246
六、转基因动物的发展前景247
第九章 实验动物的胚胎工程248
第一节 实验动物胚胎工程的基本内容248
一、超数排卵248
二、胚胎培养249
三、胚胎保存250
四、胚胎嵌合251
五、胚胎细胞核移植251
六、胚胎分割252
七、体外受精252
八、性别鉴定252
九、胚胎移植252
十、胚胎干细胞254
十一、体细胞核移植256
第二节 实验动物冷冻胚胎库的建立256
一、器材256
二、试剂药品257
三、溶液配制257
四、操作程序257
第三节 试管动物的培育258
一、概述258
二、试管小鼠的培育259
第四节 克隆动物260
一、克隆动物的产生260
二、转基因克隆技术261
第十章 实验动物生物信息学264
第一节 概述264
一、生物信息学的产生与发展264
二、生物信息学的重要研究课题265
三、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展望265
第二节 实验动物生物信息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66
第三节 实验动物学常用生物信息学内容267
一、国外实验动物站点、数据库、期刊和机构团体267
二、国内实验动物站点、数据库、期刊和机构团体272
第十一章 实验动物室生物安全276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276
一、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度276
二、与微生物危险度等级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276
三、不同生物安全水平对设施的要求277
第二节 动物设施生物安全水平278
一、考虑因素278
二、动物设施生物安全水平278
第三节 微生物危险度评估281
一、微生物危险度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281
二、病原体及其生物安全程度分级281
第四节 生物安全和重组DNA技术287
一、重组DNA技术287
二、生物表达系统的生物安全考虑288
三、用于基因转移的病毒载体288
四、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288
五、遗传修饰生物体的危险度评估288
附录 实验动物常用生物学数据290
附录1 一般生物学数据290
附录2 生理学数据294
附录3 生物化学数据298
附录4 实验动物与人类某些生物学数据比较304
附录5 其他数据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