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宏观经济与宏观调控概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克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9978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概况-中国;宏观调控-概况-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宏观经济与宏观调控概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分析方法1
一、基本概念2
二、“四要素”的经济意义3
(一)经济增长率4
(二)通货膨胀率6
(三)失业率7
(四)贸易余额9
三、我国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10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1
(二)采用“四要素”进行宏观经济分析12
(三)宏观经济模型15
(四)宏观经济分析涉及的总量关系及相关概念19
第二部分 恢复发展时期的宏观经济(1949年~1957年)21
一、建国前的经济工作22
(一)建国前的经济主张22
(二)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23
(三)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前期筹划27
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29
(一)建国初期所有制关系的变革31
(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33
(三)治理通货膨胀,恢复生产,稳定经济38
(四)建立经济制度40
1.统一和建立国家财政经济制度41
2.建立金融货币制度41
3.对私营金融业的改造43
4.实行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物资供需和外汇收支平衡44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诞生46
(一)“一五”计划诞生的背景和过程46
(二)“一五”计划的几个特点49
1.计划编制过程受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影响相当大49
2.“一五”计划的编制正式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50
3.促使国民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的轨道55
(三)“一五”时期的宏观调控56
(四)“一五”期间“四要素”概述59
1.关于经济增长59
2.关于通货膨胀率60
3.关于失业率61
4.关于贸易余额61
第三部分 动荡发展时期的宏观经济(1958年~1976年)64
一、关于“二五”计划65
(一)“反冒进”和“反反冒进”65
(二)“二五”计划的基本内容69
(三)频繁调整的“二五”计划71
1.国家计委的主动调整71
2.在“反反冒进”的局势下进行的调整71
3.编制“二五”计划的“两本账”72
4.“大跃进”中重新编制“二五”计划73
5.编制“三本账”73
6.庐山会议后要求提前两年完成“二五”计划74
7.三年补充计划74
(四)“二五”计划后期的经济调整76
1.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76
2.经济调整时期的重要事件77
3.关于价值规律的讨论79
(五)部分领导人对“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看法和评论81
(六)“二五”时期宏观经济综述86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经济90
(一)以“吃穿用”为中心的“三五”计划91
(二)以“吃穿用”加“三线建设”为中心的“三五”计划92
(三)以“战备”为中心的“三五”计划93
(四)“文化大革命”进程中的“四五”计划95
第四部分 经济体制转型初期的宏观经济(1977年~1990年)99
一、经济改革酝酿时期(1977年~1979年)100
(一)编制“五五”计划101
(二)制定《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纲要》101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102
(四)“新八字”方针103
(五)“新跃进”103
(六)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新一轮讨论104
二、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1980年~1990年)106
(一)“五五”计划的完成与“六五”计划的实施107
(二)宏观经济方面的几件大事110
1.强调经济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110
2.推进农业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11
3.1984年的经济过热和宏观调控112
4.“七五”期间的经济过热和宏观调控114
5.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开始从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过渡118
6.价格双轨制与价格改革119
第五部分 全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宏观经济(1991年至今)126
一、新一轮五年计划的编制和实施127
(一)“八五”计划(1991年~1995年)127
1.计划的制定127
2.计划的实施129
3.邓小平南巡讲话对经济工作和“八五”计划的影响131
(二)“九五”计划(1996年~2000年)133
1.计划的制定133
2.计划的实施135
3.新形势下出现的几个突出问题137
4.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139
(三)“十五”计划(2001年~2005年)143
1.计划的制定143
2.计划的实施146
3.国有企业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146
(四)“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148
1.规划的制定148
2.规划的开局之年150
3.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51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52
二、“八五”计划以来的宏观经济走势和宏观调控154
(一)新一轮的经济过热与宏观调控154
(二)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7
(三)实现经济“软着陆”159
(四)中国经济首次出现通货紧缩现象161
(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需求163
(六)关于稳健的财政政策167
(七)关于收入分配172
(八)关于流动性过剩174
第六部分 综述177
一、贯穿于中国经济发展全过程的三个永恒主题178
(一)“增长—过热—衰退”循环178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180
(三)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83
二、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85
(一)关于货币政策186
(二)关于汇率并轨和汇率制度189
(三)关于资本市场193
(四)关于金融对宏观调控的影响198
1.金融监管机构198
2.金融业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199
3.金融监管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
三、中国宏观经济与国际经济203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决策的影响203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206
(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宏观经济决策的影响210
(四)关于全球失衡212
(五)国际比较214
四、按“四要素”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后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220
(一)1978年至1990年222
(二)1991年至1999年225
(三)2000年以后227
结束语231
附录一:图表233
图表1:1952年~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经济指标233
图表2:1952年~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折线图237
图表3:各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宏观经济指标表240
图表4:各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表241
图表5:2005年主要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柱形图)242
图表6:2005年主要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图)243
附录二: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记244
建国前期244
恢复发展时期(1949年~1957年)246
动荡发展时期(1958年~1976年)250
经济体制转型初期(1977年~1990年)255
全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1年至今)262
附录三:附文271
主要参考文献281
后记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