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1712388.jpg)
- 郑祖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5656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数字通信:移动通信-通信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集群通信系统1
1.1 移动通信及其分类简述1
1.1.1 公用移动通信系统2
1.1.2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3
1.2 集群通信是如何发展起来的6
1.2.1 集群通信是从专用通信发展起来的6
1.2.2 什么是集群通信系统7
1.2.3 模拟集群通信9
1.2.4 数字集群通信9
1.3 集群通信的特点10
1.4 信道的按需分配和信道的动态分配11
1.5 集群方式13
1.5.1 消息集群13
1.5.2 传输集群14
1.5.3 准传输集群15
1.6 集群通信系统的分类和比较15
1.7 集群通信系统的组网18
1.7.1 集中式控制方式的单区单基站系统18
1.7.2 集中式控制方式的单区多基站系统19
1.7.3 集中式控制方式的多中心多区系统20
1.7.4 多层次、多控制中心的多区系统21
1.7.5 分散式控制方式的单区单基站系统21
1.7.6 分散式控制方式的多区系统21
1.8 集群通信系统的功能22
1.8.1 使用功能22
1.8.2 系统入网功能23
1.8.3 系统维护管理功能25
1.9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26
1.9.1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与常规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26
1.9.2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与自动拨号无线电话系统的比较29
1.9.3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30
第2章 集群通信技术32
2.1 多址方式32
2.1.1 频分多址(FDMA)32
2.1.2 时分多址(TDMA)33
2.1.3 码分多址(CDMA)35
2.1.4 混合多址38
2.1.5 空分多址(SDMA)39
2.1.6 随机多址39
2.2 信道控制技术41
2.2.1 多信道共用的概念41
2.2.2 多信道共用的特点42
2.3 信道指配模式47
2.3.1 信道指配原则和信道指配模式47
2.3.2 无三阶互调指配49
2.3.3 等间隔信道指配50
2.4 信道控制方式52
2.4.1 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控制方式52
2.4.2 集群通信系统的信道控制方式53
2.4.3 集中式控制专用信令信道方式54
2.4.4 分散式控制随路信令信道方式56
2.4.5 两种控制方式的比较57
2.5 信令技术60
2.5.1 信令的地位和作用60
2.5.2 信令的分类60
2.5.3 模拟信令60
2.5.4 数字信令62
2.5.5 信令在集群通信系统中的特殊地位63
2.5.6 集群通信系统的信令技术64
2.5.7 专用数字信令64
2.5.8 MPT-1327数字信令65
2.5.9 LTR低速数字信令68
2.6 通信保密技术69
2.6.1 概述69
2.6.2 话音保密技术70
第3章 数字集群通信中的数字通信技术81
3.1 概论81
3.2 话音编码技术81
3.2.1 话音编码的基本概念82
3.2.2 话音编码技术的现状和发展83
3.2.3 采样和量化86
3.2.4 增量调制(△M)88
3.2.5 线性预测编码(LPC)90
3.2.6 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RPE-LTP)编码92
3.2.7 码本激励线性预测(CELP)编码95
3.2.8 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LD-CELP)编码96
3.2.9 矢量量化话音编码97
3.2.10 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VSELP)编码98
3.3 信道编码技术99
3.3.1 为什么要用信道编码99
3.3.2 分组码和卷积码100
3.3.3 线性分组码101
3.3.4 交织编码104
3.3.5 卷积码104
3.4 调制技术105
3.4.1 模拟信号调制106
3.4.2 数字信号调制107
3.5 数字频率调制107
3.5.1 移频键控(FSK)调制107
3.5.2 最小移频键控(MSK)调制108
3.5.3 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109
3.6 数字相位调制111
3.6.1 绝对移相键控(BPSK)和相对移相键控(DPSK)调制111
3.6.2 QPSK、OQPSK、π/4-QPSK和π/4-DQPSK调制113
3.7 平滑调频(TFM)和通用平滑调频(GTFM)116
3.7.1 平滑调频(TFM)116
3.7.2 通用平滑调频(GTFM)118
3.8 正交振幅调制(QAM)119
3.9 分集方式120
3.9.1 空间分集121
3.9.2 频率分集122
3.9.3 时间分集123
3.9.4 隐分集123
3.9.5 分集合并技术124
第4章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概述126
4.1 概述126
4.2 数字集群通信标准的制定127
4.2.1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推荐性标准127
4.2.2 数字集群通信标准技术参考性文件131
4.2.3 信息产业部为发展我国数字集群通信发布的文件131
4.3 集群通信共网和专网134
4.3.1 集群通信共网134
4.3.2 集群通信专网138
4.4 数字集群通信的业务与功能要求143
4.4.1 名词定义143
4.4.2 数字集群通信业务143
4.4.3 数字集群通信的功能要求146
4.5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简介147
4.5.1 概述147
4.5.2 TETRA系统149
4.5.3 iDEN系统151
4.5.4 GoTa系统153
4.5.5 GT800系统154
4.5.6 几种数字集群通信体制技术指标和性能的比较155
4.6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运维157
4.6.1 重视数字集群通信的运维157
4.6.2 如何做好数字集群通信网运维160
4.7 发展我国数字集群通信中的几个问题164
4.7.1 如何编写建设数字集群通信网的可行性报告164
4.7.2 关于“一网打尽”的建网思想167
4.7.3 关于我国集群通信市场169
第5章 集群通信系统的应用和典型网络171
5.1 上海中卫国脉公司的iDEN数字集群通信网171
5.1.1 概述171
5.1.2 系统组成172
5.1.3 系统的业务功能173
5.1.4 综合营账系统174
5.1.5 iDEN.VPN176
5.1.6 iDEN的数据传输178
5.2 深圳运联通公司的iDEN数字集群通信网180
5.2.1 iDEN数字集群通信网建设背景180
5.2.2 iDEN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基本功能简介180
5.2.3 深圳运联通公司800 MHz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现状182
5.2.4 运营iDEN网络的几点体会184
5.3 北京正通公司的TETRA数字集群通信网185
5.3.1 概述185
5.3.2 网络现状186
5.3.3 2008年奥运会的需求187
5.3.4 奥运建设188
5.4 上海电信公司的Dimetra-IP数字集群通信网193
5.4.1 概述193
5.4.2 系统规划和设备组成194
5.4.3 系统功能和技术特点196
5.4.4 系统可用性和安全性198
5.4.5 运营管理和市场挑战199
5.5 上海市公安局的Dimetra-IP数字集群通信网201
5.5.1 概述201
5.5.2 系统组成201
5.5.3 系统功能介绍203
5.5.4 应用与发展前景206
5.6 秦沈铁路的Elettra数字集群通信网207
5.6.1 秦沈铁路概况207
5.6.2 Elet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简介207
5.6.3 秦沈铁路Elet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构成210
5.6.4 应用前景及展望213
5.7 天津市水利局的TETRA数字集群通信网213
5.7.1 概述213
5.7.2 EADS TETRA技术对于水利系统的适应性214
5.7.3 EADS TETRA系统在天津水利的应用216
第6章 iDEN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218
6.1 iDEN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概况218
6.1.1 iDEN系统的发展历程218
6.1.2 iDEN系统的特点218
6.2 iDEN系统结构220
6.2.1 用户机220
6.2.2 基站子系统222
6.2.3 紧凑型iDEN的系统结构224
6.2.4 标准iDEN的系统结构225
6.3 iDEN系统的业务与功能227
6.3.1 iDEN系统的主要业务227
6.3.2 调度呼叫业务227
6.3.3 电话互连呼叫业务229
6.3.4 短消息业务232
6.3.5 分组数据业务233
6.4 iDEN系统的技术特性233
6.4.1 iDEN系统的无线信道233
6.4.2 iDEN系统的信道类型237
6.4.3 频率复用241
6.4.4 信令方式242
6.4.5 空中编程242
6.4.6 登记243
6.4.7 数据库子系统245
6.4.8 移动交换中心246
6.4.9 移动台参数246
6.4.10 网络路径247
6.4.11 iDEN系统的切换248
6.5 调度呼叫处理252
6.5.1 调度呼叫业务252
6.5.2 调度呼叫的进程253
6.6 电话互连呼叫处理258
6.6.1 电话互连业务258
6.6.2 电话互连呼叫的进程259
6.7 分组数据261
6.7.1 动态信道分配262
6.7.2 自适应调制速率262
6.7.3 排队连续预约ALOHA(QCRA)协议262
6.8 iDEN系统收发信机基本电性能特性262
6.8.1 发射机特性263
6.8.2 接收机特性264
6.9 iDEN系统的手机265
6.9.1 新一代手机的特点265
6.9.2 几款新型手机介绍266
附录 6款iDEN手机的简要资料269
第7章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272
7.1 引言272
7.2 TETRA的业务和标准接口273
7.2.1 TETRA的业务273
7.2.2 TETRA标准定义的实体274
7.2.3 TETRA的接口274
7.3 TETRA系统介绍276
7.3.1 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276
7.3.2 TETRA的空中接口协议栈278
7.3.3 TETRA业务279
7.4 无线电空中接口物理层280
7.4.1 TETRA的工作频率280
7.4.2 TDMA时分多路复用281
7.4.3 物理信道283
7.4.4 猝发结构285
7.5 TETRA控制信道290
7.5.1 逻辑信道290
7.5.2 TETRA控制信道292
7.5.3 信道控制模式292
7.6 TETRA的网络功能和移动性管理基本原理294
7.6.1 TETRA的主要网络功能294
7.6.2 TETRA的移动性管理基本原理295
7.6.3 TETRA的集群方式299
7.7 直通操作模式300
7.7.1 概述300
7.7.2 直通模式使用的猝发结构301
7.7.3 直通模式的单呼和组呼302
7.7.4 直通模式的数据业务303
7.7.5 常用的几种直通模式303
7.7.6 直通模式的适用场合305
7.8 TETRA的网络结构305
7.8.1 网络结构305
7.8.2 交换和管理基础设施(SwMI)305
7.8.3 TETRA用户终端306
7.8.4 TETRA集群通信网络的结构307
7.8.5 TETRA网络的区域划分307
7.8.6 基站308
7.9 TETRA网络安全309
7.9.1 TETRA系统的安全性309
7.9.2 加密原理309
7.9.3 TETRA系统的鉴权311
7.9.4 TETRA空中接口加密312
7.10 TETRA网络管理315
7.10.1 TETRA的网管结构和参与管理的人员315
7.10.2 网络管理内容316
7.11 TETRA系统技术318
7.11.1 TETRA的话音编码和信道编码318
7.11.2 TETRA的调制方式322
7.12 移动台323
7.12.1 移动台的组成323
7.12.2 移动台工作模式324
7.12.3 移动台分类325
7.13 TETRA的无线特性325
7.13.1 无线参数325
7.13.2 路径损耗模型329
7.13.3 链路计算331
7.14 区域覆盖331
7.14.1 噪声限制系统332
7.14.2 干扰限制系统333
7.15 TETRA与其他系统的共存334
7.15.1 概述334
7.15.2 靠近载波的无用发射的影响334
7.15.3 远离载波的无用发射的影响335
7.16 基于IP交换的TETRA网络335
7.16.1 概述335
7.16.2 采用IP交换带来的好处336
7.16.3 TETRA over IP网络的结构337
7.16.4 TETRA over IP的关键技术339
第8章 典型的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342
8.1 EADS公司的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342
8.1.1 EADS TETRA系统构成342
8.1.2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51
8.1.3 系统主要业务354
8.1.4 无线虚拟专网功能363
8.1.5 网络的升级扩展能力365
8.2 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366
8.2.1 概述366
8.2.2 Dimetra-IP的系统结构367
8.2.3 Dimetra-IP的系统配置368
8.2.4 系统可靠性374
8.2.5 Dimetra-IP的系统功能375
8.2.6 Dimetra-IP系统的VPN386
8.2.7 Dimetra-IP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387
8.2.8 MOTOROLA公司Dimetra-IP系统的优势390
8.3 THALES公司的Digicom 25数字集群通信系统394
8.3.1 概述394
8.3.2 业务399
8.3.3 系统设备简介410
8.4 SELEX公司的Elet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418
8.4.1 概述418
8.4.2 Elettra的系统结构与设备420
8.4.3 Elet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功能427
8.4.4 Elettra在罗马国际机场的应用433
8.5 我国自主研发的TETRA系统435
8.5.1 概述435
8.5.2 系统性能指标436
8.5.3 系统的协议437
8.5.4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438
8.5.5 两个自主研发的部件介绍440
8.5.6 结束语442
第9章 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443
9.1 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简介443
9.2 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结构443
9.3 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445
9.3.1 技术先进性445
9.3.2 专业强大的集群功能447
9.3.3 端对端一体化解决方案447
9.3.4 成熟的产业链449
9.3.5 向3G平滑演进449
9.4 GoTa系统设备技术指标449
9.5 系统的业务和功能452
9.5.1 GoTa系统的调度业务452
9.5.2 传统语音业务458
9.5.3 无线数据业务460
9.5.4 增值业务461
9.6 产品应用情况462
9.6.1 应用总览462
9.6.2 国内应用案例462
9.6.3 国际应用案例464
第10章 GT800数字集群通信系统465
10.1 引言465
10.1.1 提出背景465
10.1.2 系统概述465
10.1.3 主要特点465
10.2 GT800技术特点466
10.3 系统组成467
10.3.1 网络子系统NSS467
10.3.2 基站子系统469
10.3.3 调度台469
10.3.4 移动台470
10.3.5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470
10.4 系统功能471
10.4.1 电话互连业务功能471
10.4.2 集群业务功能介绍473
10.4.3 数据承载业务475
10.5 GT800系统介绍476
10.5.1 GT800系统节点介绍477
10.5.2 GT800应用组网478
10.6 技术指标481
10.6.1 系统指标481
10.6.2 系统设备481
10.6.3 基站BTS482
10.6.4 终端482
10.7 GT800系统的应急联动解决方案484
10.7.1 城市应急联动需求分析484
10.7.2 GT800功能应急联动适应性485
10.8 GT800系统演进487
10.8.1 演进概述487
10.8.2 GT800系统设备演进487
10.8.3 GT800演进特点488
缩略语489
参考文献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