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诉讼原理及名案解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诉讼原理及名案解析
  • 刘善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83830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1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7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诉讼原理及名案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基本法则1

一、民主政治1

第一章 支配行政诉讼的基本法则1

二、市场经济3

三、司法道义权威的运用7

四、制衡的规律14

五、典型案例析解——制衡的规律23

六、典型案例析解——民主政治24

七、典型案例析解——市场经济规则29

一、行政权和司法权禀赋33

第二节 行政权和尉权禀赋及其性格33

二、司法权能可调控的行政行为37

三、司法权的效能——一般规律43

第三节 中国宪法原则之下的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法制化问题研究论纲51

一、关于行政权力及其制约52

二、关于司法(法院)权力及其制约54

三、关于检察权力及其制约56

四、关于中央对地方权力的监控机制63

五、典型案例析解——权力的有限性63

一、瓦尔拉斯的资源稀缺规律68

第四节 经济效益极大化原理68

二、科斯经济的效益定理69

三、波斯纳的效益极大化原理85

四、典型案例析解——法治的成本91

五、典型案例析解——法治的收益95

第二章 行政诉讼价值101

第一节 行政诉讼价值及其构成101

一、行政诉讼价值101

二、行政诉讼价值构成103

三、价值构成关系118

四、精典案例——剖析行政诉讼价值123

第二节 行政诉讼维护依法行政作用论纲129

一、行政诉讼确保合行政权威129

二、扩充合秩序的行政权力138

三、精典案例——剖析诉讼维护合法行政权威价值144

第三节 保障人权和自由147

一、保障人权的范围及其基本取向147

二、司法否定行政行为的违法性155

三、精典案例——析解行政诉讼人权保障价值161

第八节 县、乡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行政行为都可以说是可直接起诉的行政行为(典型案例析解)162

四、诉讼权利之保障166

五、促进和完善行政诉讼人权保障的构思171

第四节 秩序维护和人权保障归论177

一、要点177

二、典型案例——析解秩序与人权价值关系183

第一节 通观186

一、古罗马、古希腊共和时代行政诉讼胚胎及其价值186

第三章 考察早期国家行政诉讼价值186

二、封建君主时代的行政诉讼胚胎及其价值189

三、比较古罗马、古希腊共和时代和封建君主时代行政诉讼胚胎的价值193

第二节 古代司法权和行政权冲突史例论评194

一、司法权能够评判掌握着军队的将军或军队吗?194

二、古罗马共和及帝国时代大法官权力低于执政官或皇帝的权力195

三、法国君主时代巴黎高等法院的“进谏权”评价196

四、巴黎高等法院能够拒绝登记“南特敕令”吗?196

五、司法机关可以拒绝登记税收敕令吗?197

七、巴黎高等法院参与“投石党之乱”198

六、司法机关能够废除行政职务、职位吗?198

八、路易十四下令司法机关停止“谏诤权”的行使200

九、大革命之前法国司法权再次称雄201

第三节 古代司法权和行政权关系融洽史例评论206

一、司法权道义支持亨利四世妻子摄政的意志206

二、王后安娜通过司法机关废除先王遗诏207

一、行政诉讼结构208

第一节 行政诉讼结构定义208

第四章 行政诉讼结构208

二、行政诉讼价值和诉讼结构的关系211

三、诉讼价值和诉讼目的212

四、典型案例析解——诉权和司法权之结构215

第二节 法国行政法院结构模式和英、美司法审查结构模式相比较论纲218

一、结构模式赖以存在的基本观念218

二、制约两种结构模式的历史文化219

三、两种结构模式的基本特征221

第三节 行政诉讼优势机制及效率选则规律225

一、英国的行政裁判所是普通法院相对低效率的替代物226

二、英国的行政裁判所几近法国的行政法院226

三、美国专门法院近乎法国行政法院228

四、美国独立管制机构近乎英国行政裁判所230

六、国家生存和运转要求,美国租税、关税、财政等活动不适用联邦侵权赔偿法231

五、美国行政法官和法国行政法院法官接近231

七、法行政法院效率优势在于行政禀赋232

八、效率要求行政案件法院专门化也适用于法国233

九、法国行政法庭判决增税功用——行政效率保障234

十、美国联帮巡回区上诉法院有点像法国最高行政法院234

十一、司法审查质量要求美国一切重要的行政决定都由上诉法院直接审查234

十二、行政司法效率要求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初审管辖重大的行政案件235

十三、司法审查是否停止行政决定的执行取决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平衡236

十四、平衡行政效率和司法效率,美国法院适用成熟原则和穷尽行政救济原则237

十五、效率要求美国法院适用行政机关首先管辖权原则239

十六、美国审计总署具有专门审计法院的作用240

十七、行政案件法院专门化或行政裁判所化也应适用于中国241

第四节 中国行政诉讼结构及其完善242

一、现状及其评价242

二、优势诉讼结构构想244

第五章 司法审查程度适当原则250

第一节 司法审查程度及构成250

一、司法审查程度定义250

二、司法审查的标准或程度的构成250

三、影响司法审查程度的因素及不同的审查态度261

四、审查程度和举证责任263

五、典型案例析解——审查程度265

第二节 实质性证据规则270

一、定义270

二、中国适用实质性证据规则之根据270

三、实质性证据规则的来源271

四、日本引入了美国的实质性证据规则276

五、可以认为法国也适用实质性证据规则277

六、结论279

七、典型案例析解——实质性证据规则的适用279

二、明确适用重新审理标准的是美国,并和英法比较284

一、定义284

第三节 严格标准284

三、中国适用严格标准的若干思考290

四、典型案例析解——审查证据的严格标准291

五、典型案例析解——法律结论的严格审查294

第四节 法律结论的司法审查标准——合理标准297

一、法院关于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的权力297

二、这个标准在美国的提出及发展297

三、法国的违反法律标准及比较302

四、关于中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适用法律、法则正确的思考和建议307

五、典型案例析解——法律结论的适当标准308

第五节 权力滥用标准313

二、法国行政法院的权力滥用标准313

一、含义313

三、美国专横、任性、滥用自由裁量权标准及比较316

四、专横、任性、滥用自由裁量权标准和实质性证据规则的统一325

五、实质性证据标准或专横、任性、滥用自由裁量权标准和举证责任分担326

第六节 越权无效原则326

一、观念326

二、无权限的标准及其分类327

第七节 合法程序标准及观念329

一、严格的程序标准或正当程序要求329

二、法国行政法院程序缺陷标准及评价330

三、正当程序观念及适用332

四、英国的程序越权观念341

五、司法审查的主要标准或根据为行政程序或行政程序法规则343

第一节 行政诉讼公正基本含义347

一、行政诉讼公正347

第六章 行政诉讼公正原则347

二、行政诉讼程序动作公正349

第二节 行政诉讼公正构成350

一、司法实现行政实体公正350

二、司法实现行政程序公正358

三、典型案例析解——公正原则369

第三节 确保司法公正必须坚持的基本观念373

一、司法独立观念373

二、树立正确的司法被动观念376

第七章 行政诉讼裁判效益原则383

第一节 行政诉讼裁判的经济效益分析383

一、经济效益分析383

二、正确界定司法审查程度388

三、提出合法的价值原则或标准390

第二节 经济效益标准392

一、司法裁决的资源优势配置或价值极大化392

二、行政诉讼裁决形式与效益平衡397

第八章 行政行为的可审查性——受案范围402

一、可审查性的含义402

第一节 受案范围的含义402

二、典型案例析解——行政行为的可审查性404

第二节 中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制度上的规定及其进展408

第三节 行政行为和个人行为不争,一律受案,通过法院审理邓以确定(典型案例析解)414

第四节 公安机关等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行为,属于受案范围,并可作实体审查417

一、公安机关不许可律师会见在押刑事被告人,属于受案范围,并作实体审查(典型案例析解)417

二、公安机关等违反“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的规定而实施的行为,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并作实体审查(典型案例析解)421

三、公安等机关以“刑事侦查为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人民法院应作行政案件受理,并可实体审查(典型案例析解)430

第五节 法院先予受理不明确的刑事侦查行为,经审理,确属,可以判决驳回起诉(典型案例析解)435

第六节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大学或其他组织的公法性的行为应当受到司法审查443

一、学校拒绝录取,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典型案例析解)445

二、大学等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典型案例析解)446

三、政企未分的法人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接受司法审查(典型案例析解)449

第七节 行政监察部门行为的可审查性(典型案例析解)457

第九章 行政诉讼管辖及其完善466

第一节 级别管辖及其提高466

一、现行规则466

二、进一步提高级别管辖467

一、现行规则468

第二节 地域管辖——原告所在地法院也应有管辖权468

二、其他管辖规则470

三、除了不动产案件之外,建议:原告所在地法院或被告所在地法院都有管辖权471

第十章 当事人及其资格新理念475

第一节 原告及其资格的放松475

一、原告概念475

二、原告资格及其历史考察和比较研究477

三、中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现状及建议482

四、相邻权人的原告资格(典型案例析解)484

五、公平竞争权人的原告资格489

六、环境利益享有者的原告资格490

七、消费者的原告资格494

八、纳税务局人的行政诉讼资格500

九、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新明确的几种原告资格504

第二节 被告——行为者即为被告507

一、被告含义507

二、确定被告的一般规则——行为者即可作被告507

三、被告的种类519

第三节 第三人525

一、第三人含义525

二、第三人的种类526

一、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相结合的诉讼原则529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529

第一节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纲要529

二、复查证据规则530

三、原告须遵守:先行政程序举证,后诉讼规则530

四、被告受先取证,后裁决规则限制531

五、被告须遵守先说明理由,后裁决规则531

六、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具体情况,具体承担规则532

七、行政诉讼适用和遵守的行政程序证据规则532

八、法院的采证规则535

九、行政诉讼证据审查程度规则536

十、典型案例析解——先行政程序举证,后诉讼规则537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担规则541

一、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定义541

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担通则——谁主张,谁举证542

三、中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担规则再思考546

四、典型案例析解——被告的举证责任549

五、典型案例析解——原告的举证责任553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适用的行政程序证据规则556

第一节 行政调查规则556

一、行政调查规则定义556

二、证件主义559

三、依职权调查规则562

四、遵守法定权限程序规则563

五、申请行政机关取证权利规则571

六、当事人参与调查规则572

第二节 行政程序举证责任分担规则573

一、行政程序举证责任含义573

二、当事人的举证责任574

三、行政机关的证明责任规则584

四、行政复议举证规则586

五、待征事实规则587

六、推定和行政认知规则589

七、证据特权规则591

第三节 听证规则591

一、听证规则概述594

二、防偏见规则596

三、禁止单方面接触规则601

四、阅览卷宗规则603

第四节 行政程序采证规则608

一、可接受传闻证据规则608

二、案卷排他性规则611

三、特定的认证规则612

一、当事人举证证明程度613

第五节 行政程序证明程度规则613

二、行政机关的证明程度要求615

三、自由心证规则620

第十三章 起诉和受理622

第一节 起诉622

一、起诉622

二、宽松或形式要求的起诉条件622

第二节受理629

一、受理629

二、受理的审查期限631

一、第一审审理程序的含义632

第一节 第一审审理程序632

第十四章 行政诉讼审理程序632

二、第一审审理程序633

第二节 审理对象——具体行政行为和“原告的参与行为”636

一、定义636

二、审理对象的分类637

三、典型案例析解——法院必须对全部诉讼请求作出回答638

第三节 诉讼中止、延期、终止641

一、诉讼中止641

二、诉讼延期642

三、诉讼终止642

二、缺席判决643

一、撤诉643

第四节 撤诉、和解、缺席判决643

三、和解644

第五节 合并和一并审理644

第六节 第二审审理程序645

一、第二审审理程序的含义645

二、上诉的提起645

三、上诉的受理646

四、上诉的撤回646

五、上诉的审理647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定义649

第七节 审判监督程序649

六、上诉审理的期限649

二、提起再审程序的理由650

三、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或启动651

第十五章 法律适用规则655

第一节 法律适用规则定义655

一、法律适用规则的定义655

二、特征655

第二节 宪法、法律效力最高规则656

一、定义656

二、宪法、法律效力最高原则的适用范围657

三、宪法、法律效力最高原则的适用661

四、典型判例析要——宪法、法律效力最高原则663

一、规章之间的横向规则675

第三节 法律规范冲突的横向适用规则675

二、时际冲突的适用规则676

三、特别规定和一般规定的冲突适用规则676

第四节 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裁决676

一、送请全国人大常季会裁决676

二、送请国务院作出裁决677

三、送请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制定机关裁决677

第五节 法院适用规范性文化的形式677

一、法院可以引用且适用宪法677

三、引用有效的规章及其他夫范性文件678

二、适用法律、法规678

第十六章 判决、裁定、决定679

第一节 判决679

一、行政诉讼判决的定义679

二、判决的种类679

第二节 裁定689

一、行政诉讼裁定689

二、裁定的种类689

第三节 决定691

一、决定的含义691

三、决定的效力692

二、决定的范围692

第一节 行政诉讼判决、裁定的执行693

一、行政诉讼裁判的执行693

二、执行措施693

第十七章 行政诉讼执行规则693

三、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697

四、执行法院697

第二节 非诉执行698

一、非诉执行698

二、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98

三、享有权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700

二、司法审查程度适当原则702

一、行政行为的可审查性替代可诉性702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可审查范围702

第十八章 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702

一、扩大原告资格702

第一节 总则702

二、可审查性的规则构想703

第三节 管辖703

一、原告所在地法院也应有管辖权703

二、扩大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范围703

一、被告的举证责任704

第五节 证据规则704

四、扩大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权704

三、扩大高级人民法院管辖范围704

第四节 诉讼参加人——谁行为,谁为被告704

二、被告的举证期限705

三、原告对下列事项负有举证责任705

四、可以接受传闻证据705

五、适用行政程序证据规则705

八、法院原则上审理行政程序中提出的证据和问题706

九、法院调取证据规则706

七、原告方面的某些举证不可采706

六、被告方面的某些举证不可采706

十、被告可以补充相关证据707

十一、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的审查程度707

第六节 起诉和受理707

一、取消“法规”规定复议的权力707

二、被告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规定707

第七节 审理和判决708

一、判决:驳回诉讼请求708

二、判决:确认判决708

第八节 执行——非诉强制执行听证709

主要参考书目7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