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问题报告 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教育问题报告 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574083.jpg)
- 程方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3636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9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24页
- 主题词:教育事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问题报告 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中国教育面对的现实1
一、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1
1.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和“科教兴国”的丰富经验1
2.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4
3.有充实和多彩的教育资源5
4.注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6
5.有教育管理和评价的经验与传统8
6.有多种教育的途径和方式9
二、新中国教育50年的发展11
1.奠定基础11
2.历经挫折14
3.改革发展15
4.创造未来22
三、中国和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26
1.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成为国家、民族和个人的第一需求27
2.教育在外部环境方面迎接多方面的挑战28
3.多渠道办学全社会共同繁荣教育事业30
4.评估与考试方式在不断完善32
四、中国教育改革面对的重要现实问题34
1.经济实力与教育投入的问题34
2.管理体制的问题36
3.观念和管理者的问题37
4.市场经济不完善、不成熟的问题39
五、中国在教育方面的承诺41
1.我们的承诺41
2.文本解读46
3.简要分析51
第一章 中国教育的基本问题(上)52
一、观念问题52
1.教育国际化的观念53
2.教育市场化的观念54
3.教育多元化的观念55
4.教育法制化的观念56
二、方针政策问题57
1.加入WTO给中国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影响58
2.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所应采取的主要方针与政策59
三,教育法制建设问题63
1.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回顾63
2.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结构特征66
3.教育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69
四、体制问题70
1.办学体制的问题71
2.投资体制问题71
3.管理体制问题71
4.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的问题73
五、经费和投资所面临的基本问题73
1.教育投资及其特点74
2.我国教育投资的现状75
3.教育投资要多元化77
六、教育评估和督导的问题79
七、教育公平问题83
1.教育公平问题令人关注83
2.当前影响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86
3.简短的结语90
八、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91
1.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91
2.加入WTO后,教育发展不平衡可能进一步扩大94
3.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控制与调整95
1.民办教育发展的三种模式96
九、民办教育的问题96
2.存在的问题100
3.加入WTO之后民办教育的发展趋势103
4.加入WTO对民办教育的挑战与机遇104
十、教育产业的问题106
十一、教育资源及其管理问题110
1.我国教育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10
2.教育资源的管理问题112
第二章 中国教育的基本问题(中)114
一、基础教育的问题114
1.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114
2.基础教育主要问题分析116
二、高等教育的问题120
1.高等教育的结构120
2.办学与管理体制121
3.高等教育的收费与教育公平122
4.私立或民办大学的发展123
5.高等教育的过度化125
三、职业教育的问题127
1.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与人才结构的需求分析127
2.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问题129
四、师范教育的问题135
1.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135
2.师范教育的地位及我国师范教育的问题136
3.改革我国师范教育的对策138
五、社会教育的问题140
1.社会教育的概念140
2.中国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141
3.中国社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43
4.改进与加强中国社会教育的几点建议146
六、流动人口子女和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147
1.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147
2.近期解决办法150
3.问题的根源151
1.加入WTO后,高校教师面临的新形势152
一、教师的问题152
第三章 中国教育的基本问题(下)152
2.高校教师应对入世挑战的基本思路153
二、学生的问题157
1.中国学生固有的问题及影响因素157
2.学生问题的变化趋势159
三、德育的问题160
1.德育及教育中的政治泛化问题162
2.德育成人化、教条化问题163
3.德育环境的变化问题164
4.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问题164
5.德育评估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客观性问题165
6.德育研究和政策导向的问题166
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的问题167
1.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167
2.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存在问题原因的初步分析168
3.对症下药,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169
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现状与问题170
1.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历史沿革171
2.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类型173
3.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成绩、问题与展望176
六、教育质量观的问题178
1.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178
2.构建新的教育质量观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质量和教育质量179
3.构建反映新的教育质量观的指标体系182
4.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标准化与国际化183
七、考试的问题185
1.学校中考试的问题185
2.高中升学考试的问题190
3.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存在的问题193
4.高考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95
第四章 中国教育面对的重要关系199
一、履行承诺与维护主权的关系199
1.WTO有关服务贸易的原则和规定199
2.我国的教育服务承诺分析200
3.对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具体承诺的分析和判断201
4.入世其他承诺和与服务贸易有关的其他协定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可能产生的影响203
5.其他国家教育服务贸易承诺和开放的情况分析204
6.我国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弱点和不足206
7.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208
8.维护教育主权的几点思考209
二、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211
1.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界定211
2.教育的国际化是时代的要求212
3.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215
三、继承传统与改革发展的关系217
1.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文化视角217
2.正确处理传统与变革、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的关系219
3.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努力吸收外域文化的精华220
四、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22
1.教育行政权力的划分和特点222
2.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权力关系调整的方向223
3.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224
五、政府评估与民间评估的关系227
1.我国政府评估的组织和现状227
2.国外教育评估的发展现状228
3.入世后我国政府评估与民间评估的关系229
六、发展教育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关系231
1.对教育产业的重要性缺乏认识231
3.穷国办大教育232
2.对教育的产业属性认识不清232
4.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233
5.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233
6.各国注重发展教育产业234
7.发展教育产业的挑战来自教育体制本身234
七、学习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234
1.学习需求分析235
2.社会需求分析236
3.学习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内在关系237
4.我国学习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现状239
八、发展速度与提高质量的关系240
1.规模快速扩张是二战后世界性发展趋势241
2.质量和速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两翼242
3.关于高等教育扩张的几点反思243
九、教育的规模、效益与质量的关系244
1.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245
2.高教规模和效益的关系246
3.高教规模扩大后出现的问题246
4.适度规模,提高质量,确保效益248
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250
1.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250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关系的变化导致大教育呈现出新特点253
3.在调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253
十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254
1.我国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互动发展255
2.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257
3.入世后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258
第五章 中国教育的基本对策(上)260
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对策”的基本思路260
1.要有对教育战略地位认识的新觉醒,加快教育事业发展260
2.调整人才培养结构,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261
3.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增强我国教育的竞争力261
4.加强职业培训,建立终身教育体系261
5.扩大教育开放力度,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262
7.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提高依法治教水平263
8.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263
6.加大对西部教育支持的力度,促进地区相对均衡发展263
二、新中国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科教兴国265
1.毛泽东开创科技与教育的兴国之路265
2.邓小平奠定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267
3.江泽民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步伐270
三、转变全社会的教育观念272
1.要使“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念深入人心272
2.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273
3.坚持依法治教274
4.建构开放性、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推进终身教育274
6.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教育教学管理276
5.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276
四、促进和完善素质教育277
1.实施素质教育的进展与问题277
2.实施素质教育应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79
3.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280
五、转变和完善教育法制体系282
1.重新界定学校的法律地位282
2.完善教育体制运行的政治和法律支撑体系286
六、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289
1.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89
2.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功能290
3.实现教育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途径291
4.发挥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293
七、改善德育294
1.德育的目的需要明确295
2.德育的内容需要改变和调整295
3.德育的形式需要丰富297
4.德育的过程需要设计和关注299
5.德育的评价需要科学化与民主化300
6.德育的管理与教师问题有待改善302
八、加大教育的投入与资源的整合303
1.加大教育的投入303
2.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306
1.社会环境中的教育观念影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309
九、注重教育创新的社会环境309
2.过分的应试倾向制约着创造性人才的培养310
3.“精耕细作”的培养方式扼杀了创造性人才的产生311
4.社会发展要求创造性人才既要面向国际又要面向本土311
5.适宜的家庭环境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312
6.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注入了生命和力量313
7.社会环境的教育化加速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314
十、深入教育体制改革,向管理要效益314
1.冲破集中计划体制束缚,调整各级政府的教育责任和管理权限315
2.改变单一的政府财政投资教育体制,实现办学体制多元化316
3.简政放权,使学校办学体制自主化317
1.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318
十一、明确教师的职业特性,提高教师地位318
4.把教育的产业属性融入干教育体制的改革之中318
2.西方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模式319
3.提高我国教师地位的策略322
十二、提高教师素质与完善教师评估324
1.提高教师素质324
2.完善教师评估327
十三、发展西部社区大学,促进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330
1.发展西部社区大学问题的提出330
2.发展西部社区大学的可能性与可行性332
3.外国发展社区大学的借鉴与比较333
4.西部发展社区大学的环境与保障335
1.加强法制建设337
十四、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337
2.转变政府职能338
3.鼓励多种类型的民办学校340
4.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340
5.允许民办学校营利342
6.促进民办学校的自主管理343
十五、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344
1.确立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等现代教育督导观念344
2.坚持督政和督学相结合的原则345
3.依法督导,提高督导者的政策水平346
4.培训各级教育督导人员,加强队伍建设346
6.对已实现“两基”的地区建立复查制度和激励机制347
5.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细化督导的等级和内容347
7.继续做好贫困地区“两基”评估验收工作,保证验收质量348
8.加强专项教育督导,深化教育改革348
9.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推进督导工作的科学化进程349
第六章 中国教育的基本对策(下)350
一、普及义务教育的重点在扶持西部350
1.困难与问题351
2.倾斜政策、缩小差距、加大扶持力度353
二、将扫盲与农村实用技术教育有机结合354
1.扫盲工作的成果与现状354
2.扩大教育扫盲成果的途径与发展方法355
三、调整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361
1.加强宏观调控,协调供需矛盾362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课程与教材363
3.完善职业资格标准,强化就业准入制度363
4.理顺中职与高职的关系363
四、大力发展和规范非学历教育364
1.WTO对人才标准提出新的要求364
2.我国非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365
3.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是时代全方位发展的需要366
4.规范非学历教育的措施和途径367
五、重新调整师范教育的目标和途径369
1.师范教育面临新的形势369
2.重新调整师范教育的目标371
3.师范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372
六、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迅速拓展教育领域373
1.教育技术在常规教学中的拓展374
2.现代教育技术对整体教育的拓展376
3.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拓宽人们的教育意识和观念377
七、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378
1.社区教育的概念和形成的标志378
2.我国社区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380
3.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382
4.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建议384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388
八、适应人才和教育市场的变化,加强学校的竞争力388
2.正确定位,发展自己的优势389
3.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90
4.走科研兴校的道路391
5.依靠校长和教师办好学校391
6.整合办学资源,提高学校的竞争力392
第七章 中国教育发展的国际教育背景394
一、推进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394
1.终身教育394
2.全民教育396
二、教育管理走入均权化时代399
1.教育管理均权化产生的原因399
2.教育管理均权化的途径400
3.教育管理均权化的发展趋势403
三、重新定位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403
1.知识经济的由来与特征404
2.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404
3.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405
四、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407
1.教育价值观和理念的多元化407
2.教育投入的多元化409
3.办学体制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410
4.教育手段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411
五、吸收和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411
1.加入WTO与教育资源的重组412
2.关于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的思考416
六、国际文凭认证与教育的多方交流418
1.发展状况418
2.相关问题420
3.延伸问题422
七、利用基金会促进教育发展424
1.基金会的历史沿革424
2.基金会的形式和投资特点427
3.美国社会中的基金会与教育430
八、利用计算机网络促进教育体系的跨越式发展432
1.迅速拓展教育事业433
2.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育适应每个人434
3.计算机网络中存有无限的教育资源435
4.中国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方兴未艾435
5.计算机网络具有丰富的虚拟实验空间437
6.利用计算机网络培训国际化人才437
7.正在兴起的APEC网络教育计划438
第八章 中国教育需要确立的基本观念439
一、教育需求和消费是教育市场定位的依据439
1.教育需求的概念及种类439
2.教育需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441
3.教育需求与教育服务市场的关系441
4.我国教育服务市场的现状与教育需求的变化441
5.建立教育供需的市场调节机制442
二、学会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求444
1.学会生存概念的提出444
2.学会生存的含义444
3.学会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求445
三、教育需求可以引导449
1.教育需求及其相关因素分析449
2.关于我国现阶段正确引导教育需求的建议452
四、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454
1.抓好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456
2.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457
3.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施人才战略458
五、教育发展事关国家安全461
1.建立“教育安全”的概念462
2.在现实和未来中国的部分“教育安全”问题463
六、教育竞争是所有竞争中最重要的竞争466
1.教育竞争的宏观背景467
2.教育竞争的内容468
3.树立教育竞争的观念469
4.构建我国的教育竞争优势470
七、教育过程应是探索和创新的过程471
1.教育者的活动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472
2.受教育者的活动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474
3.教育过程创新的实例——素质教育的实施475
1.教育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因素477
八、教育发展必须遵循教育原则477
2.教育发展形成了新的教育特征478
3.教育发展要求遵循教育基本的规律和原则479
4.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480
九、追求教育经济效益482
1.教育经济效益的含义及其特点482
2.教育经济效益的评价484
3.我国当前的教育经济效益状况485
4.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教育经济效益486
参考文献489
后记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