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基与基础规范 2000年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本社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4114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956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9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基与基础规范 2000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1
17. 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设计规范(CECS86∶96)1
16. 氢氧化钠溶液(碱液)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规程(CECS68∶94)1
2.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1
15. 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1
3.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1
1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
4.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 99)1
18.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1
13.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98)1
5.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1
12. 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06--97)1
6.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1
11.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1
7.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1
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
8.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1
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1
1 总则2
1 总则2
2.1 术语2
1 总则2
2 符号2
1 总则2
2 术语、符号2
2.1 术语2
2 术语、符号2
2 勘察和设计2
1 总则2
2 术语、符号2
2.1 术语2
2.1 术语2
2.1 含水率试验2
2 岩块试验2
1 总则2
1 总则2
2.2 符号2
2 术语、符号2
2 术语、符号2
1 总则2
主要符号2
2.2 符号2
2.1 术语2
2 主要符号2
1 总则2
2 术语、符号、代号2
1 总则2
1 总则2
2 术语、符号2
2.1 术语2
主要符号2
1 总则2
第一章 总则3
第二章 土层锚杆设计3
第一节 一般规定3
8.3 降水3
2.2 符号3
第二节 土层锚杆的结构类型3
2.1 术语3
2 术语、符号3
2.2 颗粒密度试验3
2.2 符号3
3 基本规定3
2.2 符号、代号3
2.2 符号3
第一章 总则3
第二章 基本规定3
第一章 总则3
3 基本规定3
3 基本规定3
4 复合地基法4
3 基本设计规定4
第二章 勘察4
第一节 一般规定4
第一节 一般规定4
第二章 工程地质勘察4
第一章 总则4
2.3 块体密度试验4
3 施工4
4 检测仪器及设备4
第二章 基本规定4
5 现场检测参数设定4
第三章 换填法4
第一章 总则4
5.1 桩的参数设定4
3.1 一般规定4
3 地基勘察4
3.1 一般规定4
3.2 勘探要点4
3.1 基本资料4
第一章 总则4
第二章 围岩分类4
3.3 仪器设备4
3.2 检测数量4
3.1 检测方法4
4 工程调查与岩土工程勘察4
第三节 土层锚杆的布置与结构参数设计4
3 基本设计规定4
2.2 符号4
3 一般规定4
3.6 检测报告5
4 反射波法5
3.5 检测步骤5
3.4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5
第二节 现场勘察5
3 基本规定5
2.4 吸水性试验5
4.1 适用范围5
4.2 仪器设备5
5.2 采样频率和采样数据长度的设定5
5.3 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标定系数的设定5
6 测试技术5
6.1 一般规定5
6.2 准备工作5
3.1 冻土名称与分类5
3 冻土分类与勘察要求5
4.1 一般规定5
4 激振法测试5
3 基本规定5
3.2 桩的选型与布置5
3.1 设计原则5
3.4 地下水5
第三节 场地与地基评价5
第二节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5
3.2 地基和基础的计算规定5
5 设计5
3.3 室内试验与现场原位测试5
3.2 勘察要求5
4 工程验收5
4 地基计算6
4.4 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判定6
第三章 土层锚杆原材料6
2.5 膨胀性试验6
第一节 一般规定6
3.3 支护结构选型6
第三章 设计6
3.3 地基动力特性参数6
3.3 设计原则6
6.3 传感器安装6
4.4 测试方法6
第一节 土(岩)的分类6
4.3 现场检测6
4.3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6
第三章 地基土(岩)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6
附录B 施工记录表6
附录A 20℃时碱液几种浓度的换算表6
4.2 设备和仪器6
7.1 信号选取7
7 基桩承载力判定和桩身结构完整性评价7
6.4 测试技术要求7
第三节 杆体(预应力筋)的组装与安放7
3.2 冻土地基勘察要求7
第四章 土层锚杆施工7
7.2 实测曲线拟合法判定桩承载力7
4.5 数据处理7
第一节 一般规定7
第二节 钻孔7
第二节 地基计算7
第四章 预压法7
第二节 工程特性指标7
5.2 仪器设备7
5.1 适用范围7
5 机械阻抗法7
3.4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7
3.4 水平荷载标准值7
第三节 湿陷性评价7
5.1 一般规定8
5 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8
5 密实法8
附录D 本规程用词说明8
5.3 现场检测8
7.3 凯司法判定桩承载力8
7.4 桩身结构完整性评价8
附录C 碱灰混合加固8
4.2 保持冻结状态的设计8
3.6 质量检测8
2.6 耐崩解性试验8
第四节 注浆8
第五节 张拉与锁定8
4.3 逐渐融化状态的设计8
4 多年冻土地基的设计8
3.5 水平抗力标准值8
4.1 一般规定8
6 土钉墙8
4.1 桩的构造9
第一节 一般规定9
4 桩基构造9
4.5 含土冰层、盐渍化冻土与冻结泥炭化土地基的设计9
4.4 预先融化状态的设计9
5.4 检测数据的处理与推定9
3.7 基坑开挖9
3.8 开挖监控9
第四章 基础埋置深度9
附加说明9
2.7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9
2.8 单轴压缩变形试验9
第三章 设计9
附:条文说明9
第一节 一般规定9
第二节 冻土地基的基础埋深及处理9
4.1 嵌固深度计算10
6.1 适用范围10
6.2 仪器设备10
5 基础的埋置深度10
5.1 季节冻土地基10
8.1 试打桩10
第一节 一般规定10
第三章 锚喷支护设计10
5.2 箱形基础10
第五章 土层锚杆试验与监测10
第一节 一般规定10
8.3 锤击能量监测10
8.2 桩身锤击应力监测10
4 排桩、地下连续墙10
6 动力参数法10
8 试打桩和打桩监控10
第四节 坡地10
第三节 总平面设计10
2.9 三轴压缩强度试验10
第二节 基本试验10
附录A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11
6 施工11
第二节 场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11
9 现场测试人员和检测报告11
4.2 结构计算11
4.3 截面承载力计算11
4 活塞式压缩机基础11
4.1 一般规定11
4.2 构造要求11
第五节 基础埋深11
4.4 锚杆计算11
第五章 强夯法11
第三节 验收试验11
2.10 抗拉强度试验11
6.3 现场检测11
第五章 地基计算11
第一节 承载力计算11
6.4 检测数据的处理与计算11
第四节 蠕变试验11
第三节 建筑设计12
附录B 本规程用词说明12
第五节 锚杆预应力的长期监测与控制12
6.5 频率法12
第六节 地基处理12
2.11 直剪试验12
4.2 承台构造12
5.2 多年冻土地基12
附加说明12
4.3 动力计算12
7.2 仪器设备13
第七节 建筑与结构13
第四节 结构设计13
第二节 防腐方法13
第一节 一般规定13
7.3 现场检测13
4.6 地基动力参数的换算13
第六章 振冲法13
4.5 支撑体系计算13
7.1 适用范围13
7 声波透射法13
第六章 土层锚杆防腐13
4.6 构造13
2.12 点荷载强度试验13
6.1 一般规定13
6 多年冻土地基的计算13
附:条文说明13
第八节 管道14
附录一 本规范有关名词解释14
5 桩基计算14
6 置换法14
第七章 工程验收14
5.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14
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14
7 土钉现场测试14
第二节 变形计算14
5.3 筏形基础14
第二节 监控量测14
4.7 施工与检测14
6.3 逐渐融化状态和预先融化状态地基的计算14
6.2 保持冻结状态地基的计算14
第三节 锚杆支护设计14
3 岩体变形试验15
第二节 地基和基础施工15
3.1 承压板法试验15
7.4 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判定15
第一节 一般规定15
第四章 施工15
8 施工监测15
第五节 给排水、供热与通风设计15
附录二 土层与锚固体间粘结强度推荐值15
5.1 一般规定15
5 振动衰减测试15
第六节 地基计算16
5.2 测试方法16
5.4 桩箱与桩筏基础16
5.2 墙体厚度计算16
5.1 嵌固深度计算16
7.1 一般规定16
4.4 联合基础16
附录三 锚定板桩深部破裂面稳定性验算方法16
附录A 机械阻抗法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6
7 基础16
7.2 多年冻土上的通风基础16
7.3 桩基础16
5 水泥土墙16
5.3 数据处理16
9 施工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16
第三节 建(构)筑物的施工16
第七章 土或灰土挤密桩法16
7.4 浅基础17
5.5 施工与检测17
5.4 构造17
附录B 检测报告的格式17
5.3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17
附录四 钢丝、钢铰线、钢筋强度标准值17
附:条文说明17
6.1 一般规定17
第五章 维护管理17
附录一 膨胀土工程特性指标室内试验17
6.4 数据处理17
6.3 测试方法17
6.2 设备和仪器17
6.1 一般规定17
6 地脉动测试17
5.1 一般规定17
5 汽轮机组和电机基础17
4.5 简化计算17
6 施工17
第四节 喷射混凝土支护的设计17
6.3 降水17
第三节 稳定性计算17
6.2 影响区域的监测17
第一节 一般规定18
附录C 本规程用词说明18
附加说明18
7.2 设备和仪器18
6.4 基坑开挖18
7.1 一般规定18
7 波速测试18
第六章 山区地基18
7 减少地基变形及其影响的措施18
第二节 土岩组合地基18
附录五 预应力钢铰线锚具规格18
3.2 钻孔变形试验18
5.3 框架式基础的承载力计算18
5.2 框架式基础的动力计算18
第四章 地基处理18
第一节 一般规定18
6.1 土钉抗拉承载力计算18
6.5 支护结构施工18
第八章 砂石桩法18
附录A 预压荷载下,地基中某点任意时间抗剪强度的计算19
6.2 土钉墙整体稳定性验算19
6.3 构造19
7.3 测试方法19
附录六 土层锚杆常用施工设备表19
附:条文说明19
6.6 箱基与筏基的施工19
附录B 一级或多级加荷条件下t时地基平均固结度的计算19
第五节 特殊条件下的锚喷支护设计19
(Ⅰ) 浅埋隧洞锚喷支护设计19
第三节 压实填土地基19
(Ⅱ) 塑性流变岩体中隧洞锚喷支护设计19
7.4 数据处理20
(Ⅲ) 老黄土隧洞锚喷支护设计20
4.1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20
4 岩体强度试验20
(Ⅳ) 水工隧洞锚喷支护设计20
7.5 热桩、热棒基础20
8.1 边坡20
6.4 施工与检测20
第二节 垫层法20
附录七 土层锚杆施工记录表汇总20
附录C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20
第四节 边坡及挡土墙20
附录A 附加应力系数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20
6.7 施工监测20
8 边坡及挡土墙20
附录D 本规范用词21
第九章 深层搅拌法21
8.2 挡土墙21
(Ⅴ) 受采动影响的巷道锚喷支护设计21
5.4 低转速电机基础的设计21
7 逆作拱墙21
7.1 拱墙计算21
7.2 构造21
第三节 夯实法21
8.2 设备和仪器21
8.1 一般规定21
7.3 施工与检测21
附录八 锚杆试验记录表与附图汇总21
8 循环荷载板测试21
8.1 一般规定22
4.2 岩体直剪试验22
第四节 挤密法22
8.3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22
第四章 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22
8.5 数据处理22
8 地下水控制22
附:条文说明22
8.4 测试方法22
第六节 预浸水法23
第五节 桩基础23
第五章 锚杆施工23
第一节 一般规定23
5 岩体应力测试23
5.1 孔壁应变法测试23
附:条文说明23
附加说明23
9.1 一般规定23
9 振动三轴和共振柱测试23
附录二 中国部分地区的蒸发力及降水量表23
第十章 高压喷射注浆法23
8.2 集水明排23
第五节 滑坡防治23
6 透平压缩机基础23
6.1 一般规定23
6.2 构造要求23
第二节 全长粘结型锚杆施工23
6.3 动力计算23
6.4 框架式基础的承载力计算24
第六节 岩溶与土洞24
9.2 设备和仪器24
9.3 测试方法24
5.2 孔径变形法测试24
附录A 冻土强度指标的设计值24
第三节 端头锚固型锚杆施工24
第四节 摩擦型锚杆施工24
第七节 单液硅化或碱液加固法24
8.4 截水25
第五节 预应力锚索施工25
第七章 软弱地基25
第一节 一般规定25
8.5 回灌25
第二节 利用与处理25
5.3 孔底应变法测试25
第二节 现场防护25
第一节 一般规定25
第五章 施工25
9.4 数据处理25
7 破碎机和磨机基础25
7.1 破碎机基础25
7.2 磨机基础25
6.1 地下洞室围岩收敛观测26
6.2 钻孔轴向岩体位移观测26
第十一章 托换法26
6 岩体原位观测26
8 冲击机器基础26
附录三 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26
第三节 基坑或槽施工26
第四节 建筑物的施工26
8.1 锻锤基础26
附录A 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26
第六章 喷射混凝土施工26
第一节 原材料26
第三节 建筑措施26
5.3 桩基沉降计算26
第四节 结构措施27
第五节 管道和水池的施工27
第二节 施工机具27
第三节 混合料的配合比与拌制27
第四节 喷射前的准备工作27
附录B 多年冻土中建筑物地基的融化深度27
附录B 弹性支点法27
6.3 钻孔横向岩体位移观测27
附录四 使用要求严格的地面构造27
附录C 地基反力系数27
附录B 按Ev计算沉降时的δ系数27
第五节 大面积地面荷载28
第五节 喷射作业28
附录五 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28
第二节 维护和检修28
第一节 一般规定28
第六章 使用与维护28
5.4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28
第八章 基础29
第一节 刚性基础29
附录C 冻胀性土地基上基础的稳定性验算29
第二节 扩展基础29
C. 裸露的建筑物基础29
第六节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施工29
第七节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29
第八节 钢架喷射混凝土施工29
附录C 支点水平刚度系数kr及地基土水平抗力比例系数m29
第三节 沉降观测和地下水位观测29
附录一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29
7.1 岩块声波速度测试29
7.2 岩体声波速度测试29
7 岩石声波测试29
附录D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30
第九节 喷射混凝土强度质量的控制30
附录A 激振法测试地基动力参数计算表30
第七章 安全技术与防尘30
第一节 安全技术30
附录D 冲切临界载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30
附录六 本规范用词说明30
附加说明30
附录一 名词解释30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30
8.2 落锤基础30
附录E 本规范用词说明31
1998年局部修订条文31
附录二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31
附加说明31
附录A 岩体应力计算31
第二节 防尘31
5.5 桩身承载力与抗裂计算31
附录E 锚杆试验32
第一节 质量检查32
C.2 采暖建筑物基础32
附加说明32
第八章 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32
附:条文说明32
第二节 工程验收33
5.6 承台计算33
附录四 判别新近堆积黄土(Q?)的规定33
附录三 黄土的地层划分33
9.1 一般规定33
9.2 构造要求33
9.3 动力计算33
第三节 柱下条形基础33
第四节 墙下筏板基础33
9 热模锻压力机基础33
附录五 钻孔内取原状土样的操作要点34
附录B 振动衰减测试记录表34
附录C 波速测试记录表34
附录一 本规范有关名词的解释34
附录B 本标准用词说明34
附录F 基坑涌水量计算34
第五节 壳体基础34
C.3 自锚式基础34
附加说明34
附:条文说明35
附录D 冻土地温特征值及融化盘下最高土温的计算35
附录二 监控量测项目和要求35
D.1 冻土地温特征值的计算35
D.2 采暖房层稳定融化盘下冻土最高温度35
附录六 黄土湿陷性试验36
附录三 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试验36
附录G 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36
附录E 架空通风基础通风孔面积的确定36
第六节 桩基础36
10 金属切削机床基础36
附录四 喷射混凝土强度质量控制图的绘制37
附录A 低频机器和冲击机器振动对厂房结构的影响37
附录E 振动三轴和共振柱测试记录表37
附:条文说明37
附录D 循环荷载板测试记录表37
附录七 各类建筑的举例37
附录F 多年冻土地基静载荷试验38
附录B 锚桩(杆)基础设计38
附录八 水池类构筑物的设计措施38
附录九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下水位上升时建筑物的设计措施38
附录G 冻土融化下沉系数和压缩指标的设计值38
第七节 岩石锚杆基础39
附录五 测定喷射混凝土粉尘的技术要求39
附录十 黄土的承载力39
附录F 本规范用词说明39
6.1 施工准备39
附录六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块制作39
6 灌注桩施工39
附录C 框架式基础的动力计算39
6.2 一般规定39
附录H 多年冻土地基单位竖向静载荷试验40
附录一 沉降观测要点40
附录七 锚喷支护施工记录40
附加说明40
附录二 岩石划分40
附:条文说明40
附录J 热桩、热棒基础计算41
6.3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41
附录八 本规范用词说明41
附加说明41
附录十二 规范条文中用词的说明41
附录四 地基土载荷试验要点41
附录十一 单桩浸水静载荷试验41
附录三 碎石土野外鉴别41
附录D 正圆锥壳锻锤基础的强度计算及构造42
附录五 土(岩)的承载力标准值42
附加说明42
附录K 冻土、未冻土热物理指标的计算(值)43
附录E 地面振动衰减的计算44
6.4 沉管灌注桩和内夯灌注桩44
附录六 标准贯入和轻便触探试验要点45
6.5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46
附录F 压力机基础有阻尼动力系数ηamx值的计算46
附录七 抗剪强度指标c·φ标准值46
附录L 本规范用词说明47
附录八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47
7 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的施工47
7.1 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47
7.3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48
7.2 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存48
附录十 附加应力系数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48
附录九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48
附:条文说明48
附加说明48
附录G 本规范用词说明49
7.4 混凝土预制桩的沉桩49
附加说明49
附:条文说明50
7.6 钢桩的焊接51
7.5 钢桩(钢管桩、H型桩及其他异型钢桩)的制作51
7.7 钢桩的运输和堆存52
7.8 钢桩的沉桩52
8.1 一般规定53
8.2 基坑开挖和回填53
8.3 钢筋和混凝土施工53
8 承台施工53
9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54
9.1 成桩质量检查54
9.2 单桩承载力检测54
9.3 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54
附录A 成桩工艺选择参考表55
附录十一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K?58
附录B 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59
附录十二 大面积地面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沉降计算61
附录十三 壳体基础的薄膜理论内力公式62
附录十四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63
附录十五 预制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64
附加说明65
附录十六 规范用词说明65
附录C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76
附录D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79
附录E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80
附录F 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83
附录G 附加应力系数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85
附录H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φe计算参数表100
附录I 本规范用词说明111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111
附:条文说明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