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解构与传承 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解构与传承 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 苗润田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753331114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中国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解构与传承 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 宋焕新1

一、孔子文化观研究1

(一)古今文化的断裂和文化精神的迷失之论1

(二)传统文化价值的诠释5

(三)返本开新的文化努力9

二、孔子人性思想浅论13

(一)思想内容论13

(二)思想价值论17

(三)思想地位论20

(一)理性的选择:重义轻利23

三、论孔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23

(二)历史的传承及其双重作用26

(三)走出误区31

四、孔子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异同34

(一)轴心文化的共同开拓34

(二)近似的哲人之思36

(三)异点论要43

五、孟子思想论要46

(一)仁政学说46

(二)性善论51

(三)“天人合一”论55

六、孟子认识论的非先验主义因素60

(一)事迹和著作66

七、鲁仲连的儒学思想研究66

(二)儒学思想论要71

八、明清儒学散论78

(一)明清儒学的嬗变78

(二)明初儒学研究90

九、儒家“良知”学说的历史价值及现代意义113

(一)“良知”的发现与阐释113

(二)“良知”说的理论价值117

(三)时代呼唤“良知”120

(一)儒家的知行之思124

十、“知之非艰 ,行之惟艰”——儒家知行学说的现代思考124

(二)知行之思的动机和目的129

(三)知行二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代问题133

十一、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137

(一)教育意义论137

(二)教育方法论143

(三)儒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148

十二、儒家人生理想研究154

(一)“天下有道、“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154

(二)“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158

(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生活理想163

十三、中西义利思想的比较研究169

(一)中国义利思想的历史发展170

(二)西方义利思想的嬗变175

(三)中西义利思想的异同180

十四、人生哲学的历史考察184

(一)乐观主义人生哲学184

(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189

(三)享乐主义人生哲学192

(四)禁欲主义人生哲学194

(一)什么是乐观主义人生哲学197

十五、论历史上的乐观主义人生哲学197

(二)中国儒家的乐观主义人生哲学200

(三)西方的乐观主义人生哲学203

(四)几点看法208

十六、儒学:宗教与非宗教之争——一个学术史的检讨210

(一)儒学宗教论的提出211

(二)近代学者的论争214

(三)现当代学者的分歧221

十七、牟宗三儒学宗教论研究228

(一)理、事二分的宗教观228

(二)作为宗教的儒教之论233

(三)儒教论的指向239

十八、儒学宗教论的两种进路——以牟宗三、任继愈为例245

(一)学术动机和目的:高扬与批判245

(二)两种儒教观:普通宗教与特殊宗教249

(三)合理性问题:几点保守的看法254

十九、儒学与现代化的中介258

(一)非理性选择258

(二)理性选择与纸上谈兵259

(三)中介问题261

二十、“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辩正263

(一)问题的提出263

(二)言外之意与言内之意264

(三)“移”与“不移”与“性近习远”的关系266

二十一、论《庄子·天下篇》的儒家思想倾向271

(一)关于《天下篇》的作者问题271

(二)《天下篇》的儒家思想倾向272

(三)《天下篇》何独以未述孔子278

二十二、释“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280

(一)误释280

(二)正义281

(三)宋钘的学派归属283

二十三、“五四”对孔学批判的理论成果需要总结286

二十四、科技发展的动因是什么?——也谈儒家思想与科技发展的关系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