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闻事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新闻事业史
  • 丁淦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0751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新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新闻事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3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3

一、 远古时期的口头传播3

二、 文字传播的出现及其初步发展4

三、 多种形式的传播7

第二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8

一、 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8

二、 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10

第三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11

一、 唐代的“报”与“状”11

二、 相当发达的宋代报纸13

三、 元代报纸存疑16

四、 明代报纸18

五、 清代报纸23

一、 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28

第四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28

二、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行30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33

第一节 外报在华的出现33

一、 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等首批中文近代报刊33

二、 外国人在华创办的首批外文近代报刊39

第二节 外报在华的扩展42

一、 外报在中国境内迅速发展42

二、 中文宗教报刊的变化与《万国公报》44

三、 外资中文日报的兴起和《申报》50

四、 外资外文报刊的发展和外国通讯社在华发搞54

第三节 外报的作用和影响57

一、 外报和中国古代报纸的同时存在57

二、 外报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活动中的作用62

三、 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66

第四节 国人办报的主张与构想68

一、 国人办报的主张68

二、 太平天国设置新闻馆的构想72

第五节 国人办报的开端74

一、 国人地外报的利用74

二、 首批国人自办的报纸77

三、 王韬和《循环日报》80

第三章 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86

第一节 办报是维新派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86

一、 康有为倡议办报86

二、 最早的三家维新派报刊88

第二节 国人办报热潮的出现91

一、 维新派掀起了国人男人报热潮91

二、 《时务报》——梁启超、汪康年的合作与争论93

三、 维新派的其他著名报刊与报人98

四、 “百日维新”期间的维新派报刊与报人104

五、 国人办报热潮的特征与意义106

第三节 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108

一、 作为超人的梁启超108

二、 梁启超的报刊思想110

三、 梁启超倡导的“新文体”112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14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114

一、 兴中会的革命宣传和《中国日报》的创办114

二、 留日学生的革命宣传活动118

三、 沪杭地区的革命报刊和“苏报案”120

第二节 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25

一、《清议报》与《新民丛报》125

二、改良派在海外办的报刊127

三、改良派在国内办的报刊128

四、立宪运动中的保皇派报刊133

第三节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和革命派报刊的大发展133

一、 《民报》的创刊133

二、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136

三、 革命派报刊在国内外的发展139

一、 迫害报刊和报人148

第四节 清政府加强对报业的控制148

二、 制定报刊法规150

三、 出版官报151

第五节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宣传的特点和业务改进152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152

二、 报刊宣传的特点153

第五章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157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157

一、 民国临时政府的新闻政策157

二、 新闻事业的繁荣与政党报刊的蜂起158

第二节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161

一、 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统治和反袁宣传161

二、 袁世凯加强对新闻事业控制163

三、 军阀专制统治下的新闻事业166

第三节 著名记者和新闻业务168

一、 黄远生168

二、 邵飘萍171

三、 其他著名记者172

四、 新闻业务的变化174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178

第一节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178

一、 《新青年》的创办及其主编陈独秀178

二、 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181

三、 李大钊揭开《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187

第二节 五四运动前后新闻事业的发展189

一、《每周评论》的创办及其对五四运动的宣传189

二、宣传新思潮的报刊蓬勃发展195

第三节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199

一、 《新青年》改组和《共产党》创刊199

二、 第一批工人报刊的创办204

三、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点205

一、 提倡自由平等地讨论问题207

二、 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207

第四节 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207

三、 倡导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208

四、 在国内外广开新闻来源209

五、 报纸副刊的革新210

六、 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213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1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报刊215

一、 中共中央机关报刊215

二、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刊物219

三、 工人报刊222

四、 中共早期报刊的特点223

第二节 国共合作后的新闻事业225

一、 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225

二、 共产党、共青团报刊初步形成网络227

三、 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229

四、 五卅运动中的新闻斗争231

五、 军队报刊的出现236

第三节 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新闻事业237

一、 北洋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控制与大报的动向237

二、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与通讯社事业的发展241

三、 报纸副刊的变化243

四、 群飘萍、林白水遇害244

五、 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进展247

第四节 北伐战争中的革命报刊249

一、 革命报刊对于北伐战争的宣传249

二、 国民党右派对革命报刊的抵制251

三、 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期间的革命报刊252

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255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255

一、 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建立255

二、 共产党地下报刊的创办259

三、 左翼文化运动中的报刊和鲁迅的报刊活动264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267

一、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267

二、 其他革命根据地创办的报刊273

三、 军队报刊274

四、 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特点与意义274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事业276

一、 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积极宣传抗日救亡276

二、 国统区新闻界的变化277

三、 邹韬奋的报刊活动282

四、 范长江、斯诺、史沫特莱等人的西北采访活动293

第四节 新闻学研究及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298

一、 新闻学研究298

二、 新闻教育事业299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301

第一节 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301

一、 延安的新闻事业301

二、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308

三、 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310

一、 抗战初期沪、汉等地的新闻事业321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321

二、 相持阶段重庆等地的新闻事业325

三、 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新华日报》326

第三节 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的华文抗日报刊333

一、 香港、澳门的抗日报刊333

二、 海外华侨与华人的华文抗日报刊336

第四节 沦陷区的新闻事业338

一、 敌伪新闻事业338

二、 秘密出版的进步报刊340

三、 上海“孤岛”时期报界的奋斗341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346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国统区新闻界的抗争346

一、 国统区新闻事业中心的转移346

二、 “拒检运动”与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353

三、 国民党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363

第二节 解放枢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370

一、 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收缩与再发展370

二、 新华社作用的加强与军事宣传373

三、 反“客里空”运动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377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划时代巨变381

一、 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381

二、 人民新闻事业走向全面胜利383

第十一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3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389

一、 公营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89

二、 对私营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94

三、 新闻政策法规的颁布与新闻总署的成立3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与改进400

一、 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00

二、 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405

三、 新闻业务建设与新闻教育的发展407

第三节 新闻宣传报道的成就与失误410

一、 经济生产宣传报道410

二、 政治外交宣传报道413

三、 思想文化宣传报道418

第四节 1956年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423

一、 新闻工作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指导方针423

二、 《人民日报》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425

三、 新闻工作改革的全面展开428

四、 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藏与意义432

第十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事业435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事业435

一、 从宣传“双百方针”到报道整风运动435

二、 “鸣放”中的新闻界437

三、 新闻界的反右派斗争439

第二节 “大跃进”与“反右倾”中的新闻事业442

一、 “大跃进”宣传报道的开始442

二、 “大跃进”宣传报道的特征和问题443

三、 “反右倾”和“继续跃进”的宣传报道445

四、 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的改进447

一、 新闻事业的调整450

第三节 新闻事业的调整与改进450

二、 总结经验教训,学习理论与政策452

三、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453

四、 知识性加强,杂文兴旺454

五、 新闻队伍建设457

第四节 革命化宣传与学术文化批判458

一、 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458

二、 歌颂社会主义祖国与新道德新风尚宣传460

三、 学术文化批判461

四、 围绕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斗争462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46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新闻宣传466

一、 鼓动“造反”,宣传俱崇拜466

二、 新闻界“夺权”与“夺权”报道468

三、 小报泛滥470

四、 批判的矛头指向刘少奇471

一、“斗、批、改”宣传473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期的新闻宣传473

二、对于林彪:从颂扬到批判474

三、批极“左”思潮的不同声音475

四、新闻教育的厄运477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新闻宣传478

一、 “批林批孔”中的影射宣传478

二、 “反复辟”的典型宣传480

三、 “批邓”宣传482

四、 “四五”运动前后的新闻舆论斗争484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488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488

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88

二、 新闻界的拨乱反正492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中的新闻工作494

一、 加强改革开放的新闻报道494

二、 恢复和加强批评报道500

三、 新闻领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504

四、 新时期的新闻改革509

第三节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闻事业513

一、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新闻宣传报道513

二、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516

三、深化新闻改革,促进新闻事业发展520

四、新闻事业的集团化发展524

五、 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525

六、 我国新闻事业20年改革成就530

一、1949年前的新闻事业534

第十五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34

第一节 台湾的新闻事业534

二、 蒋介石集团迁台后的新闻事业538

三、 “报禁”解除后的报业547

第二节 香港的新闻事业549

一、 报刊549

二、 广播电视、通讯社等555

一、 报刊560

第三节 澳门的新闻事业560

二、 广播电视、通讯社等563

第十六章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兴起、发展与繁荣566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兴起566

一、 早期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566

二、 少数民族现代报刊的出现569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570

一、 20世纪30、4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570

二、 20世纪50、60年代的进一步发展阶段574

三、 十年动乱的特殊阶段577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578

一、 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发展概况及其特点578

二、 日新月异的少数民族广播电视582

三、 少数民族网络新闻传播的兴起585

四、 少数民族新闻教育、新闻学研究和新闻队伍建设586

后记5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