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
  • 马和民,吴瑞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8474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序 网络社会与教育理论的重建1

第一章 新传媒与网络社会17

第一节 媒介革命与网络社会的生存新方式18

一、媒介革命与网络社会的诞生18

二、网络社会的生存新方式26

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结构特征29

一、网络社会的经济结构30

二、网络社会的社会结构31

三、网络社会的生存空间33

四、网络社会的家庭结构35

五、网络社会的新型社区36

六、网络社会的国家利益37

七、网络社会的社会问题38

八、网络社会的社会管理39

第三节 网络社会的行为规范40

一、网络社会的价值观40

二、网络社会的思维与情感42

三、网络交往及其行为规范44

第二章 网络人口与教育49

第一节 网络人口的人口学特征50

一、网络人口的总量特征50

二、网络人口的结构特征53

第二节 网络教育与人口发展61

一、网络教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61

二、网络教育对人口质量的影响64

三、网络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69

一、网络人口数量与教育发展71

第三节 网络人口与教育发展71

二、网络人口质量与教育发展73

第三章 网络文化和文化冲突76

第一节 网络文化及其特征77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77

二、网络文化的共性特征79

三、网络文化的个性特征81

第二节 网络文化资本与“数字公平”86

一、文化资本86

二、公平问题89

三、网络文化弱势群体和“数字化犯罪”93

第三节 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学97

一、网络语言97

二、网络文学101

第四节 网络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105

一、网络文化的超时空性105

二、民族文化的冲突106

三、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整合110

第四章 电子家庭与网络社区113

第一节 电子家庭与家庭生活114

一、电子家庭的概念114

二、电子家庭与教育122

三、我国电子家庭的发展趋向129

第二节 网络社区与社区工作131

一、虚拟网络社区的出现131

二、社区网络的建设139

第三节 电子家庭、网络社区与学校教育143

一、学校教育与电子家庭144

二、学校教育与网络社区145

三、网络社区与电子家庭150

第五章 网络社会与儿童发展152

第一节 网络世代与网络世代社会化153

一、网络生存空间对青少年的吸引力153

二、网络世代的崛起及其特点155

三、网络世代的社会化158

第二节 数字时代的人际交往与键盘伙伴162

一、数字时代人际交往的特征163

二、键盘伙伴与儿童成长166

第三节 网站与儿童成长170

一、网站与儿童成长的关系170

二、网站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172

三、网站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174

四、现代与传统的对抗181

第六章 电脑游戏与儿童思维186

第一节 模拟技术与微观世界187

一、模拟与计算机模拟187

二、微观世界191

第二节 个人电脑与儿童学习空间195

一、儿童的学习空间196

二、个人电脑对儿童学习空间物理特征的改变198

三、个人电脑对儿童学习空间人际特征的改变201

第三节 电脑游戏与儿童学习内容203

一、电脑游戏概述203

二、对电脑游戏的批评208

三、电脑游戏与儿童的学习内容211

一、游戏的理论215

第四节 电脑游戏与儿童思考能力的培养215

二、电脑游戏与儿童思考能力的培养216

第七章 网络教育与学校教育224

第一节 虚拟校园与校舍225

一、历史上的学校建筑225

二、网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228

三、网络是一个虚拟校园230

第二节 网络知识库和学校知识234

一、学习的内容——知识236

二、传统的学校课程和网络教育课程238

三、信息素养——网络知识对人的要求240

第三节 网络教学与学校教学241

一、传统学校教学面临巨大挑战241

二、全新的网络化教学244

三、开展网络教学的相关技术基础248

第四节 网络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管理250

一、全新的学校组织模式250

二、全新的校园组织结构251

三、全新的校园管理和服务253

四、全新的学校管理参与形式254

五、学校管理如何应对网络教育的挑战255

第八章 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258

第一节 网络教育中的权利与权威259

一、网络教育中的师生权利259

二、网络教育中的权威261

第二节 网络教育中师生交往的结构与师生关系264

一、网络教育中的师生交往结构264

二、网络教育中的师生人际关系267

第三节 网络教育中的学与教269

一、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271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275

第四节 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282

第九章 网络社会的学习与能力290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学习新概念291

一、传统的学习概念受到冲击291

二、网络社会的学习是资源型学习295

三、资源型学习模式300

一、单向传播式学习和双向互动式学习的概念303

第二节 单向传播式学习和双向互动式学习303

二、由单向传播式学习到双向互动式学习306

三、学习的转型311

第三节 能力新标准与网络英雄312

一、传统的能力标准受到冲击313

二、能力新标准314

三、时势造英雄318

第四节 网络社会的学业成就评价322

一、传统教育评价的不足与失误322

二、基于网络的新型评价模式雏形324

三、网络社会的学业成就评价325

第十章 网络教育革命与学校教育转型330

第一节 网络社会与网络教育革命331

一、网络技术与教育发展331

二、网络社会与网络教育革命335

第二节 网络教育革命与教育范式转型341

一、教育理念的转型341

二、教育观念的转型343

三、教学方式的转型344

第三节 网络教育革命与教育经营方式的转型347

一、关于教育产业348

二、网络教育产业化:一种全新的教学经营方式349

第四节 网络教育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转型与重建351

一、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351

二、网络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355

三、学校教育如何转型357

推荐阅读书目363

后记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