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0015993.jpg)
- 潘峰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17170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56页
- 文件大小:175MB
- 文件页数:5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李葆嘉1
前言1
第一编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的本体论3
第一章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概论3
一 “汉语颜色词”的界定3
(一)取用“颜色词”称名的缘由3
(二)“汉语颜色词”的外延5
二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的内涵7
三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的外延12
(一)物理性文化义12
(二)心理性文化义14
(三)礼俗性文化义24
(四)语源性文化义26
第二章 绿色文化义论31
一 相关问题的概述31
二 绿色文化的历史源流35
(一)殷商就存在颜色词“绿”36
(二)上古人们喜爱绿色39
(三)绿色没有顺利流传的原因42
(四)绿色文化义点的速增45
(五)绿色文化的演变45
三 绿色文化义的内涵48
(一)表示卑贱的48
(二)表示高贵的54
(三)表示美好的58
(四)表示年轻的67
(五)表示轻率的68
(六)表示和平的69
(七)表示安全的70
(八)表示符合环保要求的71
(九)表示可持续发展的73
(十)表示健康的75
(十一)表示小量或减量76
四 绿色文化义的特点78
(一)层积性78
(二)多边性80
(三)两极性82
(四)人文性83
五 绿色文化义的认知85
(一)生理—心理认知85
(二)文化认知86
(三)修辞认知88
第三章 红色文化义论94
一 相关研究的概述94
二 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97
三 红色文化义的内涵100
(一)表示驱疫避邪100
(二)表示喜庆、吉祥、美好101
(三)表示高贵、权势、庄重105
(四)表示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106
(五)表示兴旺、发达、旺盛、热烈107
(六)表示热情奔放、积极进取108
(七)表示革命、政治觉悟高109
(八)表示危险、警告、禁止110
(九)表示害羞、发急、愤怒、妒忌111
四 红色文化义的认知119
(一)上古的自然崇拜119
(二)古代色彩观影响121
(三)外来文化的影响122
(四)“物理—心理”的认知123
第四章 黑色文化义论126
一 相关研究的概述126
二 黑色文化义的内涵127
(一)表示尊贵的127
(二)表示卑贱的129
(三)表示惩罚130
(四)表示险恶的131
(五)表示不祥的134
(六)表示(是)非、(对)错136
(七)表示隐秘的140
(八)表示严正的141
(九)表示时空观念143
(十)表示隐性量146
三 黑色文化义的认知149
(一)生理—心理认知149
(二)文化认知151
(三)修辞认知153
第五章 黄色文化义论156
一 相关研究的概述156
二 表示尊贵之义158
(一)正统的、纯正的160
(二)尚黄、尊中161
(三)地神、中央之帝162
(四)尊称黄帝163
三 表示权势之义164
(一)官册165
(二)官服、官印168
(三)官署、官员173
(四)帝王177
四 表示美好之义183
(一)成熟的果实183
(二)美好之物184
(三)美好的妆饰187
(四)美好的时间188
(五)美好之人189
(六)祥瑞190
(七)喜气190
(八)美好的比例191
五 表示财富之义191
六 表示低俗之义194
(一)淫秽的194
(二)低级的196
(三)流氓197
(四)庸俗的198
七 表示失败或死亡之义199
(一)衰老201
(二)失败202
(三)死亡202
(四)灾异203
(五)警示203
八 表示年幼或年老204
(一)幼小的204
(二)少年208
(三)老年209
第六章 白色文化义论212
一 美好纯洁之义213
(一)美好之衣214
(二)美好之人215
(三)美好之名219
(四)神仙之物222
(五)祥瑞之色223
(六)纯洁之色228
(七)吉庆之色230
(八)杰出之色231
二 淡雅俭朴之义233
(一)色味之淡雅233
(二)为官之廉洁234
(三)生活之俭朴235
(四)操守之清白236
(五)气韵之高雅237
(六)品德之高洁238
(七)德行之纯朴238
三 光明公正之义239
(一)光明之色240
(二)白日之色242
(三)公正之色244
四 凶丧反动之义245
(一)凶丧之色245
(二)凶险之色253
(三)死亡之色254
(四)反动之色255
(五)投降之色258
(六)处分之色259
五 空无裸露之义259
(一)无添加的260
(二)无官职的263
(三)缺乏知识的268
(四)空无物的270
(五)无偿地273
(六)裸露的274
六 高贵贫贱之义275
(一)高贵的建筑275
(二)高贵的用具276
(三)高贵的服饰277
(四)重要的文书277
(五)体面的职员278
(六)清贫的服饰278
(七)贫寒的住所280
(八)卑微的门第281
七 时秋西位之义283
(一)表示秋季283
(二)特指时段286
(三)表示西方286
八 是善错妄之义288
(一)表示是(非)288
(二)表示善(恶)296
(三)表示错误的298
(四)表示无根据的299
(五)表示虚妄的300
九 隐性量之义301
(一)事物大量302
(二)时间大量306
(三)空间大量319
(四)行为小量321
第七章 青色文化词的隐性量论323
一 空间量324
(一)高量324
(二)低量325
(三)级次量326
二 时间量327
三 情感量328
(一)主观高量329
(二)主观低量331
第二编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的语用论335
第八章 李白诗歌颜色词文化义论335
一 相关问题的概述335
二 高贵之义337
(一)尊贵的神仙337
(二)高贵的车具339
(三)高贵的建筑340
(四)高贵的人物342
(五)高贵的职务342
(六)高贵的道路344
三 卑贱之义346
(一)卑贱的身份346
(二)卑贱的建筑346
四 美好之义348
(一)美好的眉发349
(二)美丽的女子350
(三)美好的时光351
(四)美好的动物353
(五)美好的物品355
(六)其他美好的人357
五 年轻之义359
(一)女子之年轻359
(二)少年360
第九章 杜甫诗歌颜色词文化义论362
一 相关问题的概述362
二 权势之义364
(一)高贵的364
(二)卑贱的371
三 美好之义373
四 生命之义379
(一)年长379
(二)年轻380
五 性别之义381
(一)女性381
(二)男性381
六 经济之义381
(一)经济大量382
(二)经济小量382
第十章 王维诗歌颜色词文化义论383
一 相关问题的概述383
二 表示空间之义386
(一)表示地位386
(二)表示称位391
(三)表示心位392
(四)表示方位393
三 表示时间之义393
(一)自然时间394
(二)人的年龄396
四 表示情感之义397
(一)积极情感397
(二)消极情感402
五 表示隐性量之义404
(一)空间量405
(二)时间量405
(三)事物量406
(四)情感量408
六 王诗文化义的个体认知409
(一)生平经历的映射409
(二)佛家思想的影响411
(三)外显的个性心理411
第十一章 张爱玲作品红色词文化义论413
一 张作红色词的运用414
(一)红色词的语用状况414
(二)红色词的语用类别415
(三)红色词与其他颜色词的搭配416
二 张作红色词的文化义内涵418
(一)象征原始的生命力量419
(二)传达情爱的本能欲求420
(三)渲染苍凉的情感氛围421
(四)反衬现实的庸俗猥琐423
三 张作喜用红色词的原因424
(一)物理—生理属性424
(二)社会文化特性425
(三)作者的特殊个性425
第十二章 莫言小说红色词文化义论428
一 莫作颜色词的运用428
二 莫作红色词的文化义内涵432
(一)象征一种生命力量432
(二)象征一种民族精神433
(三)象征一种爱与希望434
(四)表达一种沉郁的情绪434
(五)代表一种丑陋的事物435
三 莫作喜用红色词的原因436
第三编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的特征论441
第十三章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的系统性441
一 义域442
(一)指人443
(二)指物444
(三)指时空446
(四)指抽象事物447
(五)指特征448
(六)指活动449
(七)指现象与状态450
二 义点451
(一)字词义451
(二)规约义453
(三)典故义454
三 义桥454
(一)规约桥455
(二)典故桥457
(三)修辞桥459
四 义位464
五 义征467
第十四章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的两极性469
一 表现形式471
二 存在范畴473
(一)权势范畴474
(二)价值范畴475
(三)生命范畴477
(四)情感范畴478
(五)经济范畴479
(六)时空范畴480
(七)性别范畴482
(八)隐性量范畴483
三 语用途径483
(一)词内483
(二)词间486
四 突出特征488
(一)层积性488
(二)疏密性490
(三)流变性492
五 认知基础495
(一)心理认知496
(二)文化认知498
(三)修辞认知501
第十五章 汉语颜色词文化义的思维认知模式性504
一 实象思维:借物呈色505
二 表象思维:取象比类507
三 意象思维:取法自然509
四 三种认知模式间的关系512
附录 “黑”字源义论515
参考文献535
后记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