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儒教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儒教史 下
  • 李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3341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098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11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儒教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社会危机与儒者的对策 1

目录第六章 宋代儒教的前驱一 复兴儒教的呼声1

2 唐代后期的新《春秋》学 11

3 韩愈和《原道》 17

4 文与道——唐朝后期儒者的文学主张25

1 唐代后期君臣对天人关系的讨论 31

二 天人关系的争论31

2 韩愈、柳宗元论天人关系39

3 柳宗元、刘禹锡论天人关系46

4 唐代后期其他儒者的上帝鬼神观念53

1 韩愈等人对心性问题的探讨 61

三 儒教心性论的崛起61

2 李翱和复性说 72

3 心性论与《大学》、《中庸》和《孟子》79

1 五代时期的儒教86

第七章 北宋儒教一 儒教复兴运动的续篇86

2 北宋前期的儒教复兴 93

3 复兴孔祀与儒学101

4 北宋前期的经注107

1 北宋制礼作乐的一般状况114

二 北宋儒教的神灵系统和祭祀制度114

2 上帝及主要神灵的祭祀118

3 封禅与天书 123

4 祈禳与百神祭祀 131

5 北宋的宗庙祭祀 137

6 北宋的孔庙祭祀制度 144

三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北宋儒学146

1 北宋前期儒学中的新因素146

2 王安石宗教—政治改革的前驱152

3 王安石之学与政159

4 王安石的《周官新义》 169

5 王安石和心性论 177

6 王安石变法与变革儒学185

7 新法与天意 190

四 世界模式论199

1 宋代易图的先驱 199

2 黑白点《河图》、《洛书》的问世 202

3 邵雍的世界模式论 209

4 《周氏太极图》的世界模式219

5 《潜虚》模式 225

6 邵雍、苏轼等人的鬼神论231

1 张载的儒学 237

五 张载、二程新儒学237

2 二程的儒学 254

1 北宋三教态势 271

六 北宋佛、道二教概况271

2 佛教向儒教的靠拢 278

3 北宋道教概况 284

1 南宋初年的祭祀与天人之际 291

第八章 南宋儒教一 南宋祭祀礼仪的变迁291

2 南宋祭祀的发展 297

3 南宋君臣于天人之际 303

1 王学和程学在朝与在野之争 310

二 南宋儒学的变迁310

2 庆元党禁 317

3 理学取得了统治地位 323

1 难以寻觅的王学踪迹 329

2 不入门派的儒者之学术 338

3 抨击道学的儒者之儒学 344

4 王学与程学之争简评 351

1 程门弟子的义理之学 355

四 南宋初年的程学355

2 南宋初年非嫡传的程学361

3 南宋初年的象数学 367

五 朱熹的理学思想374

1 朱熹的生平和著作 374

2 儒教新纲领——朱熹的《大学章句序》 378

3 朱熹的上帝观和天人关系论385

4 从天人关系到理气关系393

5 从理气到心性 401

6 以格物致知为前提、以持敬为核心的修行之路 409

7 朱熹论仁 416

8 朱熹论鬼神 423

1 张式的儒学 430

六 朱熹的同道和讲友430

2 吕祖谦的儒学 436

3 蔡元定、蔡沈的儒学441

1 陆九渊的儒学 449

七 朱熹的异道和论敌449

2 陈亮的儒学 463

3 叶适的儒学思想472

1 陈淳的天命论和鬼神观 476

八 朱熹的后继者476

2 真德秀和他的《大学衍义》484

3 黄震论天与人 491

1 辽代的天命与祭祀498

第九章 辽金元儒教一 辽代儒教498

2 辽代的孔庙和儒学505

1 金代儒者崇德的天命观 510

二 金代儒教概况510

2 金代的上帝鬼神祭祀 513

3 金朝的尊孔 517

4 金代的儒学教育和取士制度520

三 金代儒者的理论探讨524

1 儒学理论的迅速理学化524

2 金代学者论性理526

3 金代学者对宋代新儒学的批判530

4 金代儒者于天人之际535

1 元代建国前后对儒者的任用539

四 元代儒教概况539

2 元代国家的儒教化进程547

3 元代的祭祀制度554

4 对孔子的尊崇和儒学教育560

5 元代刑法中的儒教精神566

五 元代儒者的理论探讨570

1 赵复与宋代新儒学在元代的传播570

2 元代儒者对心性问题的探讨574

3 元代儒者论天命和圣人582

4 对祭礼及其意义的讨论586

5 儒者推动和新创的祭祀590

1 佛教盛衰 595

六 南宋、辽、金、元时期的佛教与道教595

2 道教新派的兴起和理论走向602

1 儒教国家中的农学609

七 宋、辽、金、元时代的自然科学609

2 儒教与天文学 610

3 数学与神明615

4 儒教与医学 618

5 格物致知和自然科学 621

第十章 清代儒教一 明代初年的儒教建设624

1 朱元璋对儒教的尊崇 624

2 明代初年的祭祀制度629

3 庶人礼仪 638

4 明代初年的儒学教育643

5 明代初年儒者言行概述 646

1 明初儒者于天人之际 651

二 明代前期儒教思想的发展651

2 明代前期儒教的心性理论662

3 陈献章和湛若水的作圣之功671

1 历史的机缘与王学的问世678

三 明代中期王守仁学派的崛起678

2 王守仁的格物说之一:心即理 686

3 王守仁的格物说之二:致良知693

4 王守仁的格物说之三:诚意与知行合一697

5 王守仁对上帝及鬼神祭祀703

1 “大礼议”始末 708

四 嘉靖礼制改革708

2 嘉靖帝对郊社等礼仪的改革714

3 孔庙祭祀改革725

1 丘浚的《大学衍义补》 731

五 明代中期其他儒学思潮731

2 罗钦顺的儒学思想 737

3 王廷相论理气心性与天人之际742

1 宗教世俗化的大势747

六 儒教世俗化的进一步发展747

2 王门讲学风 750

3 王艮及其弟子的传教活动755

4 儒教异端“三一教” 760

5 家礼的流行 763

1 明末的社会和政治危机 769

七 明末危机四伏中的儒教769

2 “乱心已萌”情势下的李贽772

3 “乱象已形”情势下的东林党人777

4 “乱势已动”情势下的儒学782

八 明代儒教和其他宗教786

1 明代儒者和佛、道二教 786

2 基督教与儒教的初交792

3 利玛窦的儒教观 798

1 灾异观念的进一步淡化与天文历算801

九 明代儒教和自然科学801

2 明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807

3 百姓日用科学的勃兴 810

1 明朝遗民的哀痛与反思814

第十一章 清代前期儒教一 回到六经814

2 清朝政权的现实需求 821

二 明代遗民的儒学826

1 顾炎武的儒学思想826

2 黄宗羲的儒学思想832

3 王夫之的儒学思想841

4 颜元等人的儒学846

1 李光地的上帝鬼神观 850

三 清朝新贵的儒学850

2 经筵与诸儒论学 857

1 郊祀礼仪沿革 862

四 清代的神灵与祭祀862

2 祭孔礼仪的加隆867

3 清代增祀神灵 872

4 清代庶民祭礼的发展877

1 儒教和佛道二教878

五 清代前期儒教和其他宗教878

2 儒教与天主教的决裂 882

3 儒教和伊斯兰教887

六 回到了六经的乾嘉经学890

1 乾嘉学术的性质890

2 乾嘉经学的目的和方法 896

3 乾嘉经学的成就及其倾向902

4 乾嘉儒者对性与天道问题907

5 儒藏 916

1 “西洋新法”与西学中源923

七 清代前期的儒教和自然科学923

2 以致治和解经为目的的自然科学929

3 尊经与自然科学935

八 风雨前夕的儒者之忧940

1 社会危机与儒学 940

2 暴风雨前夜龚自珍的儒学 948

1 林则徐、魏源的自强思想与儒教955

第十二章 清代后期风雨飘摇中的儒教一 儒教与自强955

2 清王朝的封神昭忠和增祀贤良961

1 上帝教的上帝 967

二 上帝教——儒教与基督教融合的产物967

2 政教一体的制度975

3 人间的天国982

三 儒学的回光988

1 魏源以后的儒学概貌 988

2 曾国藩的天人之学 995

3 曾国藩的性理之学1001

四 儒教对西学的容纳1007

1 儒者对西学的认识 1007

2 儒教体内的西学 1013

3 保国保教的《劝学篇》 1018

1 康有为的儒教思想 1025

五 戊戌变法和儒教改革1025

2 康有为的改教设想 1033

1 义和团运动中的保教内容1039

六 儒教的灭亡和灭亡前的挣扎1039

2 挽救儒教的最后努力1048

3 失去了物质载体的儒教 1053

第十三章 儒教余波与科学的胜利一 儒教余波1059

1 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的儒教残存1059

2 从儒教是教到儒教非教1065

3 儒教非教说的发展 1073

二 科学的胜利1081

1 科学与玄学论战1081

2 西学、或科学的全面胜利1088

3 科学的新时代 10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