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学通史 第5卷 近现代文学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文学通史 第5卷 近现代文学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1498977.jpg)
- 张炯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华艺出版社
- ISBN:780039845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76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8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文学通史 第5卷 近现代文学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近现代文学编绪论1
近代文学3
第一章 十九世纪中后期文学的裂变3
第二章 近代最初的启蒙文学家龚自珍10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历程10
第二节 文学思想16
第三节 散文创作21
第四节 诗词创作29
第五节 影响与地位38
第三章 经世文风的兴起44
第一节 士林风气转换与经世致用思潮44
第二节 经世文风的倡导者魏源46
第三节 经世文风的发展与冯桂芬56
第四章 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潮65
第一节 诗风新变与爱国诗潮的时代特征65
第二节 张际亮、姚燮74
第三节 林则徐、张维屏、朱琦87
第四节 贝青乔、林昌彝95
第五章 道光、咸丰时期的传统诗文流派103
第一节 承守期的桐城文派103
第二节 宋诗派学人之诗114
第六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冲突与文学126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与文学126
第二节 曾国藩与中兴期桐城派137
第三节 社会动荡中的诗人词人147
第七章 同治、光绪初期的传统诗文流派158
第一节 曾门弟子及桐城派的复归159
第二节 王闿运与汉魏六朝诗派165
第三节 近代词发展的特殊性与常州词派流衍174
第四节 刘熙载及其《艺概》186
第一节 王韬、郑观应与报章文体192
第八章 西学东渐中的文学新变192
第二节 郭嵩焘、黎庶昌、薛福成与域外游记203
第九章 古典小说的衰变217
第一节 十九世纪小说的创作趋势及其成因217
第二节 《荡寇志》与《三侠五义》219
第三节 狭邪小说228
第十章 近代前期的戏曲242
第一节 鸦片战争以后传奇杂剧的嬗变242
第二节 近代前期的重要戏曲作家247
第三节 京剧的形成及早期皮黄剧目和作家260
第十一章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文学界革命271
第一节 文学界革命的社会与文化背景271
第二节 文学界革命的发展过程274
第十二章 晚清文学界革命的旗手梁启超282
第一节 生平思想282
第二节 文学界革命论285
第三节 创作的革新及其巨大影响298
第十三章 从新派诗、新学诗到诗界革命312
第一节 诗歌改革先行者黄遵宪及其新派诗312
第二节 诗歌改革尝试者谭嗣同、夏曾佑与新学诗327
第三节 诗界革命与康有为338
第四节 诗界革命与丘逢甲344
第五节 诗界革命推进与蒋智由、金天羽349
第十四章 从诗界革命到革命诗潮358
第一节 革命诗潮的形成与南社358
第二节 柳亚子及其在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368
第三节 高旭、马君武377
第四节 陈去病、周实、宁调元384
第五节 秋瑾及其他女诗人390
第六节 苏曼殊、黄人、黄节、诸宗元398
第一节 文界革命之先导404
第十五章 文界革命前后的新体散文404
第二节 文界革命之前奏411
第三节 文界革命之异军417
第四节 文界革命之发展425
第五节 逻辑文、报导体、杂文433
第六节 白话文运动与早期白话文440
第十六章 清末传统诗文流派及其衰微448
第一节 同光体448
第二节 中晚唐诗派459
第三节 四大词人与词学中兴465
第四节 古文的尾声476
第十七章 新小说(上)484
第一节 晚清小说的繁荣与小说理论484
第二节 政治小说496
第三节 谴责小说502
第四节 历史小说515
第五节 短篇小说524
第十八章 新小说(下)527
第一节 民初小说的转折527
第二节 言情小说与社会小说535
第三节 民初小说艺术发展的特点545
第十九章 古典戏曲的终结与现代戏剧的萌生552
第一节 古典戏曲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吴梅552
第二节 戏曲改良理论与传奇杂剧的变革557
第三节 京剧与地方戏曲改良568
第四节 早期话剧577
第二十章 近代翻译与翻译文学587
第一节 近代翻译的发展脉络与翻译理论587
第二节 诗歌和小说翻译596
第三节 严译名著和林译小说605
第四节 周桂笙和其他翻译家614
第一节 古代杂文学体系的总结者章太炎621
第二十一章 文学理论621
第二节 王国维的纯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628
第三节 周树人、周作人的早期文学观642
第二十二章 蒙古族文学652
第一节 近代蒙古族文学概况652
第二节 民间文学654
第三节 “五传”等本子新作658
第四节 文人诗作666
第五节 哈斯宝的文学翻译和批评670
第二十三章 尹湛纳希676
第一节 家世与生平676
第二节 《月鹃》与《红云泪》679
第三节 《一层楼》与《泣红亭》682
第四节 《青史演义》688
第五节 杂文创作693
第六节 历史地位695
第二十四章 满族文学697
第一节 近代爱国进步文学主潮中的满族作家697
第二节 太清及其他满族词人702
第三节 《儿女英雄传》及其他小说707
第四节 子弟书与八角鼓713
第二十五章 维吾尔族文学718
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718
第二节 阿不都热依木·纳扎里722
第三节 毛拉·毕拉里728
第二十六章 南方少数民族文学731
第一节 社会概况与文学综述731
第二节 民间文学发展概况733
第三节 十九世纪文人文学的发展740
第四节 二十世纪初期古典诗词的余韵752
本卷后记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