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德治国方略全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以德治国方略全书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1497701.jpg)
- 方建文,谭国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 ISBN:780098513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44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6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以德治国方略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以德治国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呼唤1
二、德法并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12
三、以德治国是富民强国的治国方略38
综合篇75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的德治思想75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75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初步确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规范76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开展了无产阶级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77
第四节 列宁确立了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80
第五节 列宁规定了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育人、提高人81
第六节 列宁阐述了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正确途径8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德治思想85
第一节 关于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思想85
第二节 关于以德建党、以德治政相结合的思想87
一、以德治国重在以德建党87
二、以德治国重在以德治政88
第三节 关于以德治国的基本任务是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89
第四节 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原则和途径92
第一节 确立了德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96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的德治思想96
一、经济强国是以德治国的基础97
二、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紧密结合97
第二节 在实践中确立适应社会各阶层需要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98
一、人民群众要遵循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98
二、共产党员要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99
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循干部道德100
第三节 在实践中确立适应社会各领域需要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101
第四节 规定了道德建设的科学原则及途径103
一、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104
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道德建设的规律和办法105
三、切实加强党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106
第五节 大力开展以德建党、以德治政等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活动108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的德治思想111
第一节 把思想道德工作提高到 以德治国 的战略高度111
第二节 实施 以德治国 方略的内在要求114
第三节 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确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德治观116
一、批判地继承德治传统,确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德治观116
三、法德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17
乾隆勤政成盛世117
二、依法治国,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117
第五章 依法治国 与 以德治国119
第一节 依法治国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19
第二节 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突破口125
第三节 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127
第四节 以德治国方略与依法治国方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筑社会主义的文明大厦128
第六章 三讲教育 与 以德治国 思想132
第一节 开展 三讲教育 ,促进机关道德建设132
第二节 党政干部要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139
一、社会公德的内涵139
二、党政机关干部的社会公德140
三、社会公德的特点142
第七章 三个代表 思想与 以德治国 思想146
第一节 治国、治政必先治党146
一、中国共产党是具有执政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46
二、具有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副业的领导核心和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所在150
三、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执政水平,不断巩固执政地位153
一、大力加强党员和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156
第二节 大力加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是党的性质、宗旨及其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的内在要求156
二、大力加强党员和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决定的159
三、大力加强党员和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所决定的162
第三节 加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把党建设成为符合 三个代表 要求的社会主义执政党163
一、按照 三个代表 和 以德治国 的要求,必须从思想建设方面入手来加强党员和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164
二、按照 三个代表 和 以德治国 的要求,必须从组织建设方面入手来加强党员和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166
三、按照 三个代表 和 以德治国 的要求,必须从作风建设方面入手来加强党员和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167
四、加强党的道德建设是最根本的内容是把党建设成为符合 三个代表 要求的社会主义执政党168
第四节 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170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70
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172
三、发挥干部的表率作用,是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176
第八章 五种精神 与 以德治国 思想179
第一节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179
第二节 五种精神 是党和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182
第三节 准确把握 五种精神 的丰富内涵及其辩证关系,促进德治的全面发展186
第四节 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强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188
一、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进程197
第五节 弘扬 五种精神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197
二、加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198
三、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00
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202
五、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203
六、坚持不懈地进行科普教育工作204
七、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4
第九章 精神文明建设与 以德治国 思想207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要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这一道德建设核心207
一、确立 为人民服务 为核心的根据208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表现210
三、正确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涵和要求212
四、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15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坚持集体主义这一道德基本原则217
一、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客观依据217
二、科学把握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220
三、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224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要发扬 五爱 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观228
一、爱祖国228
二、爱人民232
三、爱劳动234
四、爱科学236
五、爱社会主义237
第四节 以德施政,促进社会公德建设239
一、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政德239
二、党政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有效方法241
三、政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正本清源作用242
第五节 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促进精神文明稳步健康发展244
一、社会公德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244
二、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261
三、家庭美德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表现278
第十章 反邪教与 以德治国 思想300
第一节 深入进行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300
一、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宗教政策301
二、坚持不懈地普及科技知识,帮助人们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303
一、要经常 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304
第二节 加强法制和社会公德教育,确保社会大局稳定304
二、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人们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办事,遵纪守法306
三、要使人们充分认识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307
第三节 邪教是社会公德和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309
二、西方敌对势力进一步加紧对我 西化 、 分化 和思想文化渗透312
一、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是西方敌对势力一贯的既定方针312
第十一章 加入WTO与构筑精神长城312
三、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314
言论篇319
第一章 地方政府领导人论 以德治国 思想319
第一节 以德治国,提高全民族思想素质319
以德治国与以德润身319
德法并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治国方略320
关于 以德治国 的思考322
以德治国需做扎扎实实工作324
利用一切渠道 形成教育合力325
以家庭美德建设 促社会文明进步326
团结教育广大职工 奠定坚实群众基础327
注重农村思想道德教育327
大力提倡 勤于立德328
第二节 以德治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329
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329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 以德治国331
保证、动力、支持( 两会 聚焦)336
重视道德型经济的发展339
文化建设需要加大投入340
五千年文化积淀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资源,百集电视片《中国博物馆》激活逝去的岁月341
法治德治相辅相成344
第二章 专家学者论 以德治国 思想350
第一节 关于 以德治国 思想的思考351
论 以德治国351
以德治国 的理论源流有哪些359
共产党员要成为道德风尚的楷模360
第二节 治国方略的新发展363
德 法 相济363
创建社会主义文明法治环境365
依法治国 和 以德治加 紧密结合:治国理论的前进367
以德治国 呼唤公民道德教育374
把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高度374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375
对加强 以德治国 的几点思考376
贯彻 以德治国 思想 持续提升国企实力377
执政党治国方略的新发展378
第三节 德法并重,长治久安380
为 官 必须有 德380
以德治国 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381
将 法治 与 德治 紧密结合383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85
法律和道德的作用不同386
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的 德治 思想387
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 德治 观389
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391
法治更需要德治辅396
为什么 依法治国 与 以德治国 须紧密结合397
德法并举,长治久安398
在法制建设中重视道德建设4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401
第四节 以德治国、塑造民族精神403
加强道德建设(专论)403
加强对社会的道德调控405
试说 以德治文408
以德治国的科学之光409
学习 以德治国 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综述410
德治的时代意义413
第三章 国内新闻媒体论 以德治国 思想416
第一节 新华社评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416
第二节 人民日报评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420
第三节 丁关根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以新世纪为新起点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到新水平422
工作篇429
第一章 党务工作与 以德治国 思想429
第一节 新时期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429
一、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429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实践中加强共产党员的政治修养431
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党性,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433
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加强业务能力和领导艺术修养437
五、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的作风修养443
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446
一、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449
第二节 党性修养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449
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451
三、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实现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452
四、党性修养贵在自觉、贵在坚持、贵在实践454
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员的光荣传统457
第三节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和时代要求457
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460
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时代的要求464
第四节 增强党员意识,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466
一、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466
二、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带头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70
三、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473
第五节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搞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476
第二章 纪检工作与 以德治国 思想490
一、党风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490
第一节 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490
二、改革开放条件下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92
三、党的纪律与法治和德治的关系494
第二节 新形势下党政干部要构筑和坚守思想道德防线498
一、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498
二、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501
三、纪检监察干部要构筑和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必须正确对待手中的 权力506
四、纪检监察干部要构筑和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必须正确对待自己的 吃亏507
五、纪检监察干部要构筑和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必须正确对待个人的 小节509
第三节 正确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511
第四节 我们党历来具坚持反腐倡廉514
第五节 我们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充满信心517
一、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519
第六节 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519
二、深化改革,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523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党风廉政建设524
第七节 坚持德治民法治双管齐下,我们一定能够跳出历史的 周期率527
第三章 政府工作与 以德治国 思想535
第一节 行政道德和行政伦理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535
一、行政道德的特性决定了它在职业道德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535
二、行政道德及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538
三、行政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540
第二节 以德治政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关键543
一、 以德治政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突破口544
二、进一步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546
第三节 以德治政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550
一、坚持依法行政,实施依法治国551
二、大力推进行政伦理建设553
第四节 为人民服务是党政干部道德之魂554
第五节 政府工作的关键是抓好为人民服务这个道德核心559
一、积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放大群众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560
二、共产党员要带头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起表率作用563
第四章 军队建设与 以德治国 思想565
第一节 保证我军在政治上合格,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道德建设核心565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区别于剥削阶级军队的根本标志565
二、教育官兵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和自觉发扬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566
三、教育官兵正确认识和处理军队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和自觉发扬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的思想567
第二节 培养 四有 革命军人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569
一、培养 四有 革命军人,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569
二、培养 四有 军人,是实现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的内在要求570
三、培养 四有 军人,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571
第三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572
第四节 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576
第五章 企业工作与 以德治国 思想584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584
第二节 加强德治,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588
第三节 树立经营之道和做人之道辩证统一的思想598
一、纠正来自两个方面的片面认识598
二、经营之道和做人之道的统一性598
三、经营之道和做人之道的差异性599
第四节 切实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600
一、企业文化概念的界定600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601
三、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602
四、企业文化产生形成与企业经营业绩604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604
第六章 农村工作与 以德治国 思想612
第一节 正确理解农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612
第二节 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620
第三节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626
第四节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635
第一节 党和国家领导人道德修养与德治典范645
人民领袖毛泽东64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德治典范事例645
典范篇645
人民军队总司令朱德654
共和国主席刘少奇660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664
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勋彭德怀676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681
其他领导人道德修养和德治典范683
第二节 党政领导道德修养与德治典范699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699
鞠躬尽瘁为人民--记北京市副市长李润五705
党的忠诚卫士--记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曹克明711
赤心为民的典范--单杰717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725
做人民的儿子--记湖北省阳新县民政局局长王贤田738
根,永远扎在人民之中--记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好专员吴成生740
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746
钢铁之躯托起神圣的天平--记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 铁法官756
好支书王廷江764
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772
吴仁宝与华西村781
永不失衡的天平--记湘潭市雨湖区法院楠竹山法庭庭长王泽其786
第三节 人民军队道德修养与德治典范792
伟大的士兵雷锋792
像雷锋那样做人 像焦裕禄那样做 官 --记沈阳军区某炮兵团参谋长苏宁798
博大的情怀--记优秀共产党员、一等残疾军人张培英807
扬威国门的 铁班子 --云南省军区边防某团党委拒腐倡廉纪事811
大江中永生--记 抗洪英雄 高建成818
南京路上好八连 班长--公举东825
你与长江干堤同在--记抗洪钢铁战士、一等功臣吴良珠831
试飞英雄--邹延龄834
优秀退伍兵盛云龙841
永葆本色创新业--记全军劳支模范高荣华844
化作甘泉献人民--记北京军区某部给水团团长李国安848
二十岁的生命礼赞 二十岁的人生跨越--追记新时期的好战士李向群855
第四节 企事业单位领导、劳动模范道德修养德治典范867
伟大的工人王进喜867
王选的选择873
智牵油龙建奇勋--记 新时期铁人 王启民884
王涛:新一代产业工作的楷模888
情系灾区的劳模颜景策893
普通劳动者的榜样--徐虎897
唐古拉山上的风云赤子--记敬业创业的气像人陈金水904
播洒爱心在人间--记共产党员。深圳市沙头角镇退休女工陈观玉914
心系长城 举家为国--一个 爱国拥军模范家庭 的动人故事919
岗位作贡献 真情为他人--记北京市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923
柴达木的儿子--记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930
帕米尔赤子--记新疆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吴登云939
人间正道何处寻 无辽丰碑筑心中天津三建项目经理范玉恕采访94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56
第五节 道德修养与德治的其它典范事例961
地质科学的奠基人李四光961
桥梁学家茅以升967
成就卓著的天文学家张钰哲973
妇产科名医林巧稚979
坚持真理的经济学家马寅初984
富有传奇色彩的哲学大师冯友兰990
以真情呼唤人生的作家巴金995
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1001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1007
第二章 中国古代道德修养和德治事例1014
第一节 德治执政事例1014
夏启家天下1014
商汤灭夏1016
武丁兴商1017
牧野兴周1020
周公首作礼兵治国1023
齐桓公九合诸侯1025
致贤识千里,兴国黄金台1027
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1030
贾谊论长治久安之策1032
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 的汉家制度1034
柔道治世,光武中兴1036
苻坚致贤富国1039
唐太宗怀柔治突厥1045
李绛定策,无和中兴1047
为天下者用天下匠1050
刘秉忠上书安天下1053
康熙大略定 三藩1057
改土归流安西南1061
第二节 德治勤政事例1064
大禹治水 身为民先1064
不遑暇食,咸和万邦1065
召公戒武王玩物丧志1067
阖庐勤志兴吴1068
秦始皇勤政固一统1069
汉武雄才,国富民强1071
明章之治1075
陶侃神鉴忠勤1079
魏孝文帝励精图治1080
隋文帝与 开皇之治1083
唐太宗躬亲吏治1085
房玄龄任公竭节1086
武则天 忧劳天下1088
宋太宗霄旰万机1090
韩琦一生忠勤1092
范仲淹忧乐关天下1093
金国 小尧舜1095
明成祖勤政不息1098
明宣宗秉耒重农耕1100
弘治中兴1101
张居正鞠躬尽瘁1104
皇太极 夙夜忧勤1106
康熙孜孜求治1108
靳辅治河建奇功1111
伊桑阿 勤劳岁久1113
陶元淳理政不遗余力1116
勤奋的雍正帝1118
田文镜不敢一事荀且1119
朱轼海塘德政1122
满汉第一良臣 鄂尔泰1124
胡宝瑔任事 不辞劳瘁1129
官不勤职,咎有难辞1131
官不勤则事废1133
林则徐躬亲任事1135
第三节 德治廉政典范事例1137
刘康公论 敬恪恭俭1137
晏子持俭自律1138
子文见财而逃1141
汉文帝奉俭废露台1142
汉元帝崇俭不分轻重1144
杨霞清介话 四知1145
陆康公廉1147
刘裕称帝 农家本色1148
生前廉洁 死后节俭1150
王琨廉俭不畏权势1151
胡质父子清廉1153
清卿 袁聿修1154
务存节俭,令行禁止1155
辛公义抚民称 慈母1156
赵轨以清正爱民为已任1158
居安思危,节奢以俭1159
唐太宗率身崇俭1162
狄公清正天下闻1164
倡廉自廉的 三朝宰相1166
父子三清官1169
台阁之清风常在1170
裴宽清如晋水1171
陆贽直道肃贪1173
廉方公正欧阳修1174
绳脏吏以重法,塞浊乱之源1176
忠清粹德真宰相1178
不为名物累,悲歌为黎元1182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1188
耶律楚材清廉一生1192
金世宗崇俭除弊1194
一代国宝1198
明太祖严惩墨吏1200
清白淡然王翱1201
明成祖奉俭为万世之法1204
刚锋先生 以刚为王1206
官不要钱,鬼惧王勋1209
夏原吉宠辱不惊1210
要留清白在人间1212
杨继宗不爱钱1214
陈寿的 三不喜1216
王恕清严一致1218
刘大夏戒利远名1219
邵清做官求无愧1221
梁材砥节如一日1223
陆树声不随波逐流1224
王尚书不迁居1226
宋德宜力去时弊1227
张壎居官,官清民乐1228
陆陇其高风亮节1230
刘荫枢清正爱民1232
清官第一 于成龙1234
张廷玉力革腐败之风1236
江南第一清官 张伯行1238
卓然一代完人1240
叔侄良吏1242
宁失官,勿负心1243
康熙倡廉铸盛世1245
雍正帝躬行节俭1248
赵申乔一毫不蔽,一介不取1250
清介自矢 岳青天1252
但饮湘江一杯水1254
不寝常如枕有瞥1256
刘统勋 立朝侃然1257
一枝一叶总关情1259
杨锡绂不愧 四知1261
生为良吏,殁而民祀1262
夏家瑜遗念 却金亭1264
清风两袖返韩城1265
李用清 天下俭1267
翁同稣出淤泥而不染1268
叔孙的临难不苟1269
第四节 德治修身事例1269
?敖持廉至死1270
宋就以德报怨1271
李广身正令行1272
张奂正身洁已1273
班超以德化人1275
耻一物之不知,有事之无范1276
任延履正奉公1277
疾风知劲草1278
陆逊忍辱负重败蜀兵1279
幸毗刚亮公直1282
嵇康居贫志不谄1282
诸葛亮淡泊明志1283
以身许国中流击楫1284
庾冰雅素垂风1288
吴隐之清操不渝1289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1291
高允忠谦公廉1292
裴佗秉性刚直1294
唐瑾以廉德化人1295
屈突通忍私全义1296
唐太宗戒前车之鉴1297
柳宗元代友贬官1298
韦贯之严身律下1299
卢怀慎一生持正1300
李勉清廉简易1302
真世人标表1304
范纯仁廉俭如一1305
寇准闻过则喜1307
许衡 一毫不义弗受1308
王冕一身清气1309
宋濂实事求是1310
第五节 德治齐家事例1311
大舜孝名传天下1311
孟子说教子1313
郑庄公凿隧见母1314
敬姜戒子1316
子路负米1317
曾子得官思亲1318
晏子不另娶阿娇1320
赵括父母不护子短1321
疏广财不遗子孙1322
萧何不治垣屋1323
汉文帝不私外戚1324
夫妇守业继中兴1325
会稽三许共称贤1329
马援万里诫侄1330
回顾篇133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道德建设回顾1335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1335
一、 为人民服务 的形成、发展与完善1335
二、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1338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与要求13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基本要求1343
一、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1344
二、社会主义道德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344
三、 五爱 的基本要求13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指导思想的形成和完善135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 三个有利于 标准1352
二、继承与创新1354
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与经济政治改革的有机结合1356
第四节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1357
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新型社会关系基础1357
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结构1358
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科学层次结构1359
第五节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创新和发展1362
一、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与道德体系的创新1363
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创新和发展1365
第六节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新人1370
一、道德修养的意义1370
二、道德修养的实质与特点1373
三、道德修养的目标1374
四、道德修养的内容1382
五、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1385
第七节 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1389
一、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形成与发展1389
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1392
三、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95
第八节 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道德成果1396
一、宽容、互助、实践的基本伦理规范1397
二、进取、至善、中道的基本伦理思想1398
三、知识、理性、良心的伦理思想1399
四、善良、诚实、正义的道德原则1399
第二章 中国历代道德建设回顾140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形成及演变1401
一、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演变1401
二、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1404
三、关于德法兼用和德法合流1406
第二节 中国历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道德思想1407
第三节 中国古代儒家代表人物的德治思想1417
一、孔子的以德治国思想1417
二、孔子的兴教育人思想1429
三、孔子的修身正已1435
四、孔子的见利思义思想1442
五、孟子的 仁政 思想1446
六、荀子的 礼治 思想1449
第四节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个人修养观1453
一、仁--个人修养的道德基础1454
二、义--个人修养的价值准则1456
三、礼--个人修养的行为规范1458
四、智--个人修养的知性活动1459
五、信--个人修养的人格特征1462
第五节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政治道德观1464
一、仁民爱物1465
二、秉公执法1467
三、廉洁奉公1469
四、尊贤惜才1472
五、爱国图强1476
一、尊老爱幼1480
第六节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公共道德观1480
二、精诚敬业1482
三、尊师重道1484
四、严已宽人1487
五、谦恭礼让1489
第七节 继承和弘扬优良的德治传统1492
一、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的形成与发展1492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1494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1498
第一章 中国古代德治执政经典1503
君道1503
典籍篇1503
牧民1507
陈时政疏1509
重民(中)1514
谏太宗十思疏1518
三上屯田书1520
封功臣诏1526
第二章 中国古代德治为官经典1526
兴贤1526
论崇奢黜俭1528
析廉1530
第三章 中国古代德治修身经典1532
爱莲说1532
劝学1532
乐羊子妻1539
第四章 中国古代德治齐家经典1541
第一 序致1541
第二 教子1542
第三 兄弟1546
第四 后娶1548
第五 治家1551
第六 风操1556
第七 慕贤1571
第八 勉学1574
第九 文章1593
第十 名实1603
第十一 涉务1607
第十二 省事1610
第十三 止足1615
第十四 兵诫1616
第十五 养生1618
教子学《诗》、学《礼》1620
诫子伯禽1621
诸儿令1621
诫子书1622
诫外甥书1622
手敕太子1623
教子孙勤俭1624
诫子诗1625
报卓文君书1625
遗令敕兄子1626
与弟超书1626
先令1626
敕子1627
诫诸女及妇1627
戒子益恩1628
诫史子严、敦书1630
与宗从弟书1631
临终诗1631
与子俨等疏1632
须将利禄官位看得淡薄些1633
为人应留得一个清白名声1634
告诫子孙书1634
诫皇属1634
只有勤学才能成为有用之才1636
要在正事上用功夫1636
知足常乐1637
读书要坚持天天读1638
要注意谦让、退让和辞让1639
诫子1639
注意性格特点并学会避祸趋福之道1640
教子十章1640
与侄书1642
为官必须正直廉洁1642
有过则改 知贤必亲1643
多读史书将会得益不少1644
家训1644
家训与十二侄书1645
家戒1646
有了理想追求就不会清闲自在1649
既应诵读六经 又应博览群籍1650
居官要清廉谨慎 处事要精明果断1650
不负责任的话不听 故意中伤的话不传1652
戒子数事1653
凡事不能有贪心1655
五更读书赋诗以示子1655
雪夜读书示子聿1656
为人必须勤学、节俭和善于待人接物1656
睦亲1658
治家1661
礼不可因人分轻重1665
父母不可妄憎爱1666
属于责已而薄责于人1666
父母多爱幼子1667
女子可怜宜加爱1668
处富贵不宜骄傲1669
背后之言不可听1669
人不可怀慢、伪、妒、疑之心1670
君子有过必思改1671
睦邻里以防不虞1671
郑氏规范1672
为人应努力立志求学1674
为人应以天下大事为已任1675
读书务求心领神会1676
端正启蒙教育是治家第一要事1677
应以谨厚朴拙为本1678
贤人胜过贵人1678
处处皆学问1679
圣贤之功全在启蒙教育1680
知而不知不算知1680
须有容人之意1681
读书是为明道理做好人1682
治家必须立本1682
料理家务也是学问1683
做人不能看不起贫贱1684
不可见人有不是1684
人应安守本分1685
应尽力讲求约束二字1685
读书人也要懂得耕作之理1685
与人为善最重要1686
不学无术的人最可叹1687
知耻才能上进1688
应以廉洁二字律已1688
不要自暴自弃1689
应诚心听取别人的直言规劝1689
本分子孙最可喜1690
凡事应留有余地1690
守业要区别本末1691
退让是先见之明1691
孝养父母身心两者不可偏废1692
家运盛衰全在于自己1693
居家以勤俭为要1694
患难之中须自得1695
力求慎思养身心1695
凡事皆求诸已1696
不要轻视治家1697
谕子1697
遗叔父兄弟诸侄书1699
示儿婿(上)1700
示儿婿(下)1701
示子侄1702
寄弟侄1703
谕侄孙诗1703
谕子1704
诲子1705
读书可养身心1706
知足者常乐1708
少食早起是养身要法1709
应力求节省以济贫穷之人1711
功名利禄切不可妄求1712
慎交友朋尤其重要1715
兄弟和好是人间至乐1716
择友为第一事1717
思益人而痛戒损人1718
还是居乡好1719
谕诸侄1720
许汝霖家训1721
一、宴会篇1722
二、衣服篇1723
三、嫁娶篇1724
四、凶丧篇1725
五、安葬篇1727
六、祭祀篇1728
寄内子1730
训大儿1731
谕侄孙1731
做官不易1732
待人接物须从大处着手1733
应处理好婆媳关系1733
不取污手之钱1734
不愿明哲保身1734
读书吟示儿耆1735
谕儿1735
勿从目前之欲而贻来日之病1736
喜爱食用精美食物者会引发疾病1737
要正确处理学习和身体的关系1737
对于自己的不幸和痛苦要泰然处之1738
希能自立于世为女界扬眉吐气1738
做母亲的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他人的长短1739
要珍惜青少年时光1739
戒淫戒色1740
学习目的不在分数高低而在求真知1741
做父母的希望自己子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1742
世故人情皆为学问1743
管教时不要伤了兄弟之情1744
一生活三要 身利而寿益1745
不能以他人他物之痛苦当作自己的快乐1745
君子有三戒 在于色、斗、得1746
尊贤而容众 善矜不能1746
誉不虚出,福不择家1746
源泉常流放四海 山径常走不茅塞1747
礼贤下士 谦卑自守1747
立志勤学 曹力勉之1748
不私臣吏 亦不私儿1748
葬毕除服 无藏金玉1749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1749
夫酒之设 合礼致情1750
志当存高远1750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1751
纳谏遍照天下 拒谏身亡国灭1752
帝子亲王 先须克已1752
富贵广大 节俭之德1753
集古今家诫 教子树忠节1754
生长富贵 当念惜福1755
清心做官 莫营私利1755
宽心将息 身安为重1756
吾家素清俭 安得乱家法1756
勤学奉公 勿忧前路1757
爱而不教 其子必败1758
为后世谋 重在义与贤1759
丈夫生而有四方之志1760
尽心向前 存心尽公1761
凡在仕宦 廉勤为本1761
竖碑东壁 教子清廉1761
力行薄葬 毁誉由人1762
婚姻素对 勿慕富贵1763
为官正直 赤心报国1763
谦下诚实 待人以宽1764
万事开头难 初学贵有志1765
日日留心 日明长进1766
早起 有恒 重厚1767
天分虽高 刚劲之气不可少1768
拓已之长 补已之短1769
立坚卓之志 无事不可变1770
一、公忠1772
第一节 人际交往道德规范1772
第五章 中国古代道德规范经典1772
二、正义1777
三、仁爱1782
四、中和1788
五、孝慈1792
六、诚信1798
七、宽恕1802
八、谦敬1805
九、礼让1808
第二节 处已立身道德规范1811
一、自强1811
二、持节1814
三、知耻1817
四、明智1820
五、勇毅1824
六、节制1826
七、廉洁1829
八、勤俭1832
九、爱物1836
第三节 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规范1839
一、敬业1839
二、礼仪1850
第六章 中国古代德治名言1856
第一节 教化德治1856
一、教化1856
二、表率1859
三、家教1861
四、易俗1864
五、德治1865
第二节 公私义利1868
一、群已1869
二、公私1872
三、义利1875
四、理欲1880
第三节 人生处已1883
一、生死1883
二、力命1886
三、荣辱1889
四、忧乐1892
第四节 待人交友1898
二、待人1903
三、交友1904
四、人和1909
附录1913
有关国家公务员从政道德的若干规定1913
附录一 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从政道德法评介1913
一、国外公务员从政道德立法的历史回顾1913
二、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道德法的规范与实践1922
三、评介与结论1932
附录二 美国政府官员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措施1938
一、道德行为管理制度化1939
二、订立官员道德行为准则1941
三、个人财务公开1944
四、后就业的限制1947
五、有关兼职和收取演讲费的规定1949
六、结论1950
附录三 美国政府官员的道德问题1950
一、道德问题1951
二、利益冲突1953
三、礼物1954
四、演讲费1955
五、兼职1956
六、后就业1957
七、偏袒徇私1958
八、违法乱纪1959
九、结论1960
附录四 来自西方的一份 德治 呼吁书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