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成有信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05271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教育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教育学原理3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3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3
一 “教育”的词源4
二 “教育”的定义5
三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8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1
一 教育的起源11
二 教育的发展16
三 现代教育的特征31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5
一 教育学的概念及对象35
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8
三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51
复习思考题54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55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性56
一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57
二 教育的生产性57
三 教育的历史性58
四 教育的阶级性58
五 教育的民族性59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60
一 教育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60
二 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63
第三节 教育与经济基础66
一 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67
二 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削弱和消解作用69
第四节 教育与政治制度70
一 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70
二 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72
第五节 教育与文化75
一 文化的定义75
二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77
三 教育的文化功能80
第六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86
一 教育发展的继承性86
二 教育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87
复习思考题89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90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91
一 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91
二 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92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97
一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98
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01
三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03
第三节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107
一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110
二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111
三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12
四 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113
第四节 人的可教育性和人对教育的需要性114
一 人的可教育性114
二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120
复习思考题123
第四章 教育制度124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124
一 教育制度的内涵124
二 教育制度的类型127
三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29
第二节 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132
一 西方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132
二 西方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及发展134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新发展141
第三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46
一 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146
二 我国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49
三 新时期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改革156
复习思考题160
第五章 教育目的161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念辨析162
一 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162
二 教育目的及其相关范畴的比较163
三 教育目的的功能165
第二节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166
一 神学教育目的论166
二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167
三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169
四 教育无目的论17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73
一 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174
二 人的片面发展状况和全面发展可能性的物质基础175
三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178
四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80
第四节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83
一 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184
二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86
第五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189
一 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189
二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91
三 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193
复习思考题195
第六章 教育内容196
第一节 教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197
一 社会状况及其发展197
二 文化与科技发展198
三 教育对象的实际199
四 教师的价值观、学识水平和人格特征200
第二节 德育202
一 德育与德育的功能202
二 我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213
第三节 智育221
一 智育与智育的意义221
二 智育的任务和内容225
第四节 体育230
一 体育与体育的意义230
二 体育的任务和内容234
第五节 美育238
一 美育概念238
二 美育功能及其拓展240
三 美育的任务与内容243
复习思考题249
第七章 教育过程与方法250
第一节 教育过程251
一 对教育过程概念的理解251
二 教育过程的阶段与矛盾运动253
三 教育过程实现的基本途径262
第二节 教育方法及其选择263
一 教育方法概念264
二 教育方法的选择265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教育方法268
一 教育方法的分类268
二 几种主要的教育方法269
三 教育方法的优化组合275
复习思考题276
第八章 教师与学生277
第一节 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277
一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277
二 关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几种看法278
三 社会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280
第二节 教育活动中的教师282
一 教师的作用及教师职业的变化282
二 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286
三 教师的素养290
第三节 教育活动中的学生300
一 学生概述300
二 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303
三 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308
复习思考题312
第九章 学校、家庭与社会313
第一节 家庭教育313
一 家庭教育的意义313
二 家庭教育的特点315
三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316
第二节 社会教育319
一 社会教育的意义319
二 社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321
第三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326
一 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326
二 家庭、社会、学校应齐心协力,互相支持327
三 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328
四 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主要内容与形式329
复习思考题331
后记332
附:教育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335
《自学考试大纲》出版前言335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337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338
Ⅲ.有关问题的说明与实施要求362
《自学考试大纲》后记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