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老年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老年学
  • 邬沧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33202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老年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3

第一章 社会老年学的对象和任务3

第一节 老年学是一门科学3

第二节 老年学的研究对象10

第三节 老年学的任务16

第二章 社会老年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老年学的指导思想20

第二节 社会老年学要立足于科学的世界观24

第三节 社会老年学的立场26

第四节 社会老年学的几个基本观点30

第五节 社会老年学研究的特点和类型33

第六节 社会老年学研究资料的搜集40

第七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45

第二编 人类个体老龄化53

第三章 人的寿命与生理衰老53

第一节 人的寿命53

第二节 人的生理衰老56

第三节 组织器官与整体水平的衰老及其导致的常见病66

第四章 个体心理老化81

第一节 对个体心理老化的认识82

第二节 感知觉和智能的变化86

第三节 老年期的异常心理91

第四节 老年期个性的变化93

第五节 个体心理老化的适应96

第一节 个体社会老龄化的概念和含义100

第五章 个体社会老龄化100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变换103

第三节 社会地位的变化107

第四节 老年人家庭角色的变换110

第五节 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115

第三编 人类群体(人口)老龄化123

第六章 人口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指标体系123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的科学含义123

第二节 反映人口老龄化的指标体系133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142

第七章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142

第二节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历史经验146

第八章 世界人口老龄化151

第一节 研究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资料来源151

第二节 世界人口老龄化前景155

第九章 世界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164

第一节 世界老年人口的现状和未来164

第二节 世界老年人口的婚姻状况和户居状况169

第三节 世界老年人口的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174

第四节 世界老年人口的就业和经济状况180

第十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187

第一节 人口转变与中国人口老龄化187

第二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190

第三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98

第四节 中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202

第五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204

第十一章 中国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207

第一节 中国老年人口的现状和未来207

第二节 中国老年人口的婚姻状况和户居状况212

第三节 中国老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220

第四节 中国老年人口的就业和经济状况224

第四编 老龄化问题的人道主义方面:老年人的基本权利233

第十二章 老年人的基本权利233

第一节 老年人的基本权利233

第二节 西方的“三M”与我国的“五个老有”245

第十三章 不同老年人口群体的需求249

第一节 老年干部群体的需求249

第二节 老年知识分子群体的需求251

第三节 老年工人群体的需求253

第四节 老年农民群体的需求255

第五节 老年妇女群体的需求257

第六节 需要长期照料的老年人群体260

第十四章 老年供养体系262

第一节 老年供养体系的界定262

第二节 老年供养子系统263

第三节 老年供养外系统265

第四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供养体系267

第一节 脱离理论270

第十五章 有关老年期的理论观点270

第二节 活动理论273

第三节 连续性理论274

第四节 老年亚文化群理论275

第五节 年龄分层理论276

第六节 相互作用理论279

第七节 其他老年学理论观点281

第八节 生死观282

第一节 人生价值的概念288

第十六章 老年人生价值的实现288

第二节 老年人生价值的特征及评价289

第三节 老年人生价值的实现294

第十七章 濒死与安乐死296

第一节 濒死、临终关怀与“死亡的权利”297

第二节 安乐死303

第五编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313

第十八章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313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313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速度318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分配的影响325

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储蓄和投资的影响330

第五节 人口老龄化为市场发展提供的机遇332

第十九章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提出的挑战338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体制的影响339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的影响341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服务的发展346

第二十章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全面进步350

第一节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老年人相对贫困化问题351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代际关系协调发展问题353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与全民健康359

第四节 社会发展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363

第二十一章 人口老龄化与政治生活368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的政治作用368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的政治生活372

第二十二章 人口老龄化对科学和文化教育的影响376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对科学发展提出的机遇和挑战376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对教育的影响380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促进老年文化的发展382

第六编 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本对策389

第二十三章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389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对策的基本内容389

第二节 解决老龄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390

第三节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思想和理论准备393

第四节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根本措施395

第五节 实现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396

第六节 营造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体系398

第七节 实现健康老龄化401

第八节 建立和完善老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403

第九节 老龄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405

第十节 老年人的独立自主和社会参与407

第十一节 老龄科学研究与培养专业人才408

第二十四章 国家和政府在老龄社会中的角色411

第一节 国家和政府在老龄工作中的基本职能411

第二节 保护老年人的立法和政策措施415

第三节 国家和政府承担着老龄问题的宣传教育职能421

第四节 建立与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423

第五节 拓宽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再就业的途径443

第二十五章 社会组织在老龄社会中的角色446

第一节 社会团体在老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446

第二节 发展社会化的老年服务事业450

第三节 企业在老龄社会中的角色455

第二十六章 家庭在老龄工作中的地位457

第一节 家庭在老龄工作中的地位457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460

第三节 家庭在老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62

第四节 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应注意的问题470

第二十七章 个人在老龄化中的主观能动作用472

第一节 个人在解决老龄问题中的地位472

第二节 老年人的作用473

第三节 老年人周围的人的作用478

第二十八章 人口老龄化的前景483

第一节 健康长寿时代483

第二节 营造一个健康的老龄社会488

第三节 “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491

参考文献4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