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 2000i基础设计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Pro/ENGINEER 2000i基础设计教程
  • 孙江宏,段大高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90063590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5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 2000i基础设计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功能分类1

1.1.1 基本功能模块1

1.1.2 Pro/ENGINEER 2000i2的新增功能3

1.2 安装与卸载5

1.2.1 硬件与软件环境5

1.2.2 安装6

1.2.3 卸载17

1.2.4 启动与退出19

1.2.5 许可管理器(License Manager)21

1.3 Pro/ENGINEER 2000基础知识22

1.3.1 三维与二维绘图的比较23

1.3.2 Pro/ENGINEER 2000i的支持格式24

1.3.3 坐标系统26

1.4 Pro/ENGINEER 2000i的建模原理27

1.4.1 三维造型方法27

1.4.2 Pro/ENGINEER 2000i的建模基本概念28

1.4.3 设计准则及方法29

第2章 Pro/ENGINEER 2000i应用基础31

2.1 工作界面简介31

2.2 主菜单、工具栏及屏幕定制34

2.2.1 主菜单及工具栏功能34

2.2.2 用户自定义环境37

2.3 文件和对象操作42

2.3.1 文件操作42

2.3.2 模型操作与设置49

2.4 与其他绘图软件间的数据交换55

2.4.1 输出数据55

2.4.2 输入数据59

2.5 操作实例62

2.5.1 模型结构分析62

2.5.2 操作步骤63

第3章 草图绘制(Sketch)73

3.1 草图绘制功能73

3.1.1 草图绘制环境73

3.1.2 草图绘制菜单73

3.2 草图绘制实例84

3.2.1 草图绘制中的假设84

3.2.2 Intent Manager(意向管理器)绘图85

3.2.3 草图的尺寸标注87

3.2.4 绘制草图实例(不使用Intent Manager)90

3.3 草图绘制一般技巧97

第4章 基体隆起98

4.1 零件设计概述98

4.1.1 零件设计基本步骤98

4.1.2 零件设计基本流程98

4.2 零件设计基本操作与基本概念98

4.2.1 进入零件设计模式98

4.2.2 零件设计基本概念100

4.2.3 鼠标键在零件设计中的定义102

4.3 隆起特征分类102

4.3.1 产生基体特征103

4.3.2 隆起特征的种类105

4.3.3 薄体特征(Thin Feature)107

4.4 Extrude(挤塑)108

4.4.1 挤塑特征产生的基本方法109

4.4.2 挤塑特征设置项109

4.4.3 挤塑实体特征与薄体特征113

4.4.4 挤塑特征的操作步骤113

4.4.5 Extrude(挤塑)特征的操作实例114

4.5 Revolve(旋转)128

4.5.1 旋转特征产生的基本方法128

4.5.2 旋转特征的设置项129

4.5.4 旋转特征的操作步骤133

4.5.3 旋转实体特征与薄体特征133

4.5.5 旋转特征操作实例134

4.6 Sweep(扫描)144

4.6.1 扫描特征产主的基本方法144

4.6.2 扫描特征的设置项145

4.6.3 扫描实体特征与薄体特征153

4.6.4 扫描特征的操作步骤154

4.6.5 扫描特征操作实例155

4.7 Blend(混成)164

4.7.1 混成特征产生的基本方法和方式165

4.7.2 混成特征的设置项169

4.7.3 混成实体特征与薄体特征174

4.7.4 混成特征的3点补充175

4.7.5 混成特征的操作步骤177

4.7.6 混成特征操作实例178

4.8 操作实例191

第5章 增强特征201

5.1 Hole(孔)特征201

5.1.1 Hole(孔)特征的类型201

5.1.2 Hole(孔)特征的设置项202

5.1.3 Hole(孔)特征的操作步骤209

5.1.4 Hole(孔)特征的操作实例210

5.2 Round(倒圆角)与Chamfer(倒角)221

5.2.1 Round(倒圆角)特征221

5.2.2 Chamfer(倒角)特征234

5.3 Cut(切削)与Protrusion(隆起)243

5.3.1 Cut(切削)特征与Protrusion(隆起)特征的区别244

5.3.2 Cut(切削)特征的生长方向与材料移除方向245

5.3.3 Cut(切削)特征的操作步骤247

5.3.4 Cut(切削)与Protrusion(隆起)特征的操作实例250

5.4 Rib(加强肋)与Shell(抽壳)259

5.4.1 Rib(加强肋)特征操作259

5.4.2 Shell(抽壳)特征操作263

5.5 Pipe(管道)特征268

5.5.1 产生Pipe(管道)特征的选项设置268

5.5.2 Pipe(管道)特征的修改271

5.5.3 产生Pipe(管道)特征的操作实例273

5.6 操作实例277

6.1.3 曲面特征的属性292

6.1.2 曲面的显示方式292

6.1 曲面特征的基本概念292

6.1.1 曲面特征的颜色292

第6章 基本曲面特征292

6.2 基本曲面的设计293

6.2.1 隆起(Extrude)曲面实例分析295

6.2.2 旋转(Revolve)曲面实例分析298

6.2.3 扫描(Sweep)曲面实例分析299

6.2.4 混成(Blend)曲面实例分析301

6.2.5 综合实例302

6.3 基本曲面的操作305

6.3.1 Merge(曲面的合成)305

6.3.2 Trim(曲面的修剪)308

6.3.3 Extend(曲面的延伸)311

6.3.4 Transform(曲面的转变)316

6.3.5 Draft(拔模角)319

6.3.6 Area Offset(区域偏移)321

6.3.7 Draft Offset(拔模角偏移)324

6.4 曲面特征建立的综合实例326

6.4.1 综合实例1326

6.4.2 综合实例2332

第7章 特征操作339

7.1 Pattern(阵列)与Del Pattern(删除阵列)339

7.1.1 特征阵列的基本知识339

7.1.2 特征阵列的选项340

7.1.3 百线阵列与旋转阵列348

7.1.4 特征阵列的删除349

7.1.5 特征阵列的操作步骤351

7.1.6 特征阵列的操作实例351

7.2 Copy(复制)与Delete(删除)359

7.2.1 特征复制的基本知识360

7.2.2 特征复制的选项360

7.2.3 特征复制的操作步骤364

7.2.4 特征的删除(Delete)364

7.2.5 特征复制的操作实例365

第8章 基准特征的建立378

8.1 基准的基本知识378

8.2 Plane(基准面)与Offset Planes(偏移基准面)380

8.2.1 基准面的基本知识380

8.2.2 基准面的产生方法381

8.2.3 基准面的产生步骤383

8.2.4 产生基准面的操作实例384

8.3 Axis(基准轴)392

8.3.1 基准轴的基本知识392

8.3.2 基准轴的产生方式392

8.3.3 产生基准轴的操作实例393

8.4 Point(基准点)398

8.4.1 基准点的基本知识398

8.4.2 基准点的产生方式398

8.4.3 产生基准点的操作实例399

8.5 Curve(基准线)404

8.5.1 基准线的基本知识404

8.5.2 基准线的产生方式405

8.5.3 产生基准线的操作实例409

8.6 Coord sys(基准坐标系)418

8.6.1 基准坐标系的基本知识418

8.6.2 基准坐标系的产生方式418

8.6.3 产生基准坐标系的操作实例422

第9章 工程制图基本操作432

9.1 三视图基础433

9.2 视图操作与细节功能439

9.2.1 视图操作439

9.2.2 细节功能443

9.3 尺寸标注447

9.4 操作实例449

9.5 环境设置453

第10章 工程制图细节操作456

10.1 剖视图456

10.1.1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与类型456

10.1.2 剖视图的产生方法及步骤458

10.2 辅助视图与细节放大视图461

10.2.1 辅助视图461

10.2.2 细节放大视图463

10.3 局部视图与半视图466

10.3.1 局部视图466

10.3.2 半视图467

10.4 操作实例468

10.4.1 建立全剖视图469

10.4.2 建立半剖视图471

10.4.3 建立局部剖视图472

10.4.4 建立细节放大视图473

第11章 零件装配475

11.1 零件装配的基本操作476

11.1.1 零件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76

11.1.2 进入零件装配模式(Assembly Mode)477

11.1.3 初识零件装配主界面479

11.1.4 装配零件的读取480

11.1.5 一个简单的操作实例483

11.2 Component Placement对话框与装配约束关系487

11.3 装配修改497

11.3.1 修改装配件497

11.3.3 更改设计意图499

11.3.2 更改装配件的结构499

11.3.4 使用Explode State命令生成爆炸视图500

11.4 实例操作501

附录A 机械制图用计算机信息交换制图规则(GB/T 14665-93)514

A.1 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514

A.2 基本原则514

A.3 图线514

A.4 字体518

A.5 尺寸线的终端形式519

A.6 图形符号的表示519

A.7 图样中各种线型在计算机中的分层520

附录B 菜单命令中英文对照5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