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机化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434808.jpg)
- 覃特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315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机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1
第一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1
一、物质的量浓度1
二、摩尔分数1
三、质量摩尔浓度2
四、质量分数2
五、体积分数2
六、质量浓度2
第二节 稀溶液的通性2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3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4
三、溶液的沸点升高6
四、溶液的渗透压7
五、稀溶液定律9
一、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10
第三节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10
二、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11
第四节 胶体溶液11
一、溶液的性质12
二、胶团的结构12
三、溶胶和稳定和聚沉13
四、高分子化合物溶液13
五、凝胶14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7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17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及活化能18
一、有效碰撞理论18
二、过渡状态理论19
第三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1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1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4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6
第四节 化学平衡28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28
二、化学平衡常数28
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32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37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37
一、离子相互作用理论37
二、活度和活度系数38
三、离子强度和活度因子38
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40
一、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40
二、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42
三、同离五效应和盐效应42
第三节 酸碱理论43
一、酸碱质子理论43
二、酸碱电子理论简介47
第四节 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其计算48
一、水的质子自递作用和溶液和酸碱性48
三、多元弱酸(弱碱)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50
四、两性物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52
第五节 缓冲溶液54
一、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54
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56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57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59
五、血液中的缓冲对63
第六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64
一、溶率积常数64
二、溶度积和溶解度64
三、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65
四、溶度积原理66
六、沉淀的溶解67
五、分步沉淀67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71
第一节 热力学中的几个常用术语71
一、体系和环境71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72
三、过程与途径72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73
一、能量及其传递形式73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74
三、热化学74
第三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79
一、自发过程及其推动力79
二、熵80
三、自由能81
一、氧化数86
第一节 氧化还原与反应的基本概念86
第五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86
二、氧化还原共轭关系87
三、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88
第二节 电析电势89
一、原电池89
二、电析电势的产生91
三、标准电极电势91
四、次标准电极电势94
第三节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95
一、Nernst方程式95
二、溶液中各物质浓度的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96
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97
一、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97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98
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99
三、计算原电池电动势99
五、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101
第五节 电势法应用举例103
一、利用原电池测定溶液pH值103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ISE)简介105
第六章 原子结构109
第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109
一、玻尔理论109
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09
三、测不准原理110
四、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10
五、几率密率和电子云112
六、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部分113
第二节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14
一、多电子原子的能级114
二、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15
第三节 原子和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16
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116
二、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118
第七章 分子结构123
第一节 离子键123
一、离子键的形成123
二、离子键的特点123
三、离子的特征123
四、离子晶体124
五、离子的极化125
第二节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125
一、价键理论126
二、杂化轨道理论128
三、键参数131
四、分子轨道理论132
一、分子的极性133
第三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133
五、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133
二、分子间作用力134
三、氢键135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138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38
一、配合物的定义138
二、配合物的组成139
三、配合物的命名140
四、配合物的顺反异构现象140
第二节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141
一、基本要点141
二、配合物的分类143
三、配合物的磁性144
第三节 配位平衡145
一、配位平衡和稳定常数146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147
三、配位常数的应用149
第四节 螯合物152
一、螯合物的概念152
二、螯合物的稳定性152
第五节 配合物的应用153
一、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153
二、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154
第九章 s区元素157
第一节 氢157
一、氢157
二、氢化物158
三、氢能源158
第二节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59
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通性159
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重要化合物160
三、水的硬率及净化163
第一节 卤素165
一、卤素的通性165
第十章 p区元素(一)165
二、卤素的化合物167
第二节 氧族元素170
一、氧族元素的通性170
二、氧族元素的化合物171
第十一章 P区元素(二)176
第一节 氮族元素176
一、氮族元素的通性176
二、氮的化合物177
三、磷酸及其盐179
四、砷的化合物179
一、碳族元素的通性180
二、碳的含氧化合物180
第二节 碳族元素180
三、硅酸及其盐181
四、锡和铅的化合物182
第三节 硼族化合物183
一、硼的化合物183
二、铝的化合物184
第十二章 d区和ds区元素186
第一节 d区和ds区元素的通性186
一、单质的物理性质186
二、单质的化学性质187
三、d区和ds区元素氧化态187
四、d区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187
五、d区和ds区元素水合离子的颜色188
六、d区和ds区元素的配合物188
第二节 铬和锰188
一、铬的化合物189
二、锰的化合物191
第三节 铁系和铂系192
一、铁系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192
二、铁系元素的盐192
三、铁系元素的配合物193
四、铂系元素简介194
第四节 铜、银195
一、氧化态为+1的铜、银的化合物195
二、氧化态为+2的铜的化合物196
第五节 锌、镉、汞197
一、单质198
二、锌的化合物199
三、汞的化合物199
第十三章 生物无机化学简介203
第一节 生物无机化学的研对象、特点、内容和方法203
一、生命元素的分类204
第二节 生命元素204
二、生命金属元素的特征及功能205
第三节 生命金属配合物和金属酶207
一、离子载体207
二、卟啉类配合物207
三、氨基酸、肽和蛋白质形成的配合物208
四、核苷酸类配合物208
五、金属酶209
第四节 金属中毒及解毒209
一、金属毒物的代谢途径210
二、元素间的相互作用211
第十四章 核化学212
第一节 核反应212
第二节 天然放射性213
一、核衰变的类型213
二、半衰期214
三、位移规律215
五、放射性活度216
一、人工核反应216
二、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216
实验部分218
实验一 溶液和配制218
实验二 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220
实验三 化学反应速度与活化能222
实验四 电解质溶液225
实验五 氯化钠的提纯227
实验六 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229
实验七 缓冲溶液的性质和配制233
实验八 氧化还原反应236
实验九 电极电势的的测定238
实验十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241
实验十一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243
实验十二 硫酸铜的制备和结晶水的测定244
实验十三 配合物应用——血清中铜、锌的测定246
实验十四 S区元素248
实验十五 P区元素(一)250
实验十六 P区元素(二)253
实验十七 铬、锰256
实验十八 铜、锌、汞259
附录262
一、国际单位制(SI)262
二、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换算264
三、常用酸碱溶液和相参密度、质量分数、质量浓度和物质和量浓度265
四、平衡常数265
五、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268
六、标准电极电势270
七、核外电子排布和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273
八、元素周期表275
参考文献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