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民事诉讼法讲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民事诉讼法讲义](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424163.jpg)
- (日)中村英郎著;陈刚等译(日本比较民事法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3386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诉讼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民事诉讼法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绪论1
第一章 民事诉讼3
第一节 概说3
第二节 日本民事诉讼法及其沿革4
一、首部民事诉讼法与旧民事诉讼法4
二、旧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原因与要点5
第三节 民事诉讼的构造6
一、判决程序6
三、特别诉讼程序9
二、强制执行程序9
第四节 民事诉讼的理想与现实10
第二章 民事诉讼与相邻程序的关系13
一、非讼事件程序13
二、仲裁程序14
三、调解程序14
四、家事审判程序15
七、行政诉讼16
六、破产程序16
五、人事诉讼程序16
八、各种行政委员会的准司法作用17
第三章 民事诉讼的两大类型——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18
一、大陆法系(罗马法)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日耳曼法)民事诉讼18
二、两种诉讼思维方式的差异19
三、两种民事诉讼制度的差异20
四、日本的民事诉讼制度23
一、民事裁判管辖权29
二、裁判权的界限——与立法权、行政权的关系29
第四章 司法机关29
第一节 民事裁判管辖权29
第二编 诉讼主体29
三、裁判权的对人、对物的效力范围31
第二节 法院的构成34
一、法院的含义34
二、裁判机关(法官)35
三、法官以外的法院职员36
四、法院人员的除斥、忌避与回避38
一、概说39
第三节 法院管辖39
二、事物管辖40
三、地域管辖41
四、职能管辖43
五、特别管辖44
六、管辖的确定46
第四节 法律共助49
一、当事人的概念50
二、诉讼中的两当事人对立50
第五章 当事人50
第一节 概说50
三、当事人问题的概观51
第二节 当事人能力52
一、含义52
二、实质的当事人能力53
三、形式的当事人能力53
一、含义54
第三节 当事人适格——诉讼实施权54
二、具有诉讼实施权的当事人56
第四节 当事人的确定58
一、问题之所在58
二、诉讼终结前的当事人确定59
三、诉讼终结后的当事人确定59
第五节 诉讼能力及辩论能力61
一、诉讼能力的含义61
二、诉讼能力人62
三、无诉讼能力人62
四、外国人的诉讼能力63
五、诉讼能力或特别授权的欠缺与补正63
六、辩论能力64
第六节 代理人64
一、法定代理人64
二、诉讼代理人及辅佐人66
一、含义及要件73
第六章 多数当事人73
第一节 共同诉讼73
二、普通共同诉讼75
三、必要共同诉讼76
四、准必要共同诉讼80
五、基于同时审判申请产生的共同诉讼82
六、基于选定当事人产生的多数当事人诉讼83
第二节 当事人参加85
一、独立当事人参加85
二、共同诉讼的参加89
第三节 当事人的变更——诉讼上的继承90
一、诉讼上的继承90
二、法律上当然产生的诉讼上的继承(当然继承)91
三、因当事人行为产生诉讼上的继承(参加继承、承受继承)92
第四节 辅助参加95
一、含义及要件95
二、辅助参加的程序95
三、辅助参加的效力96
第五节 诉讼告知98
一、含义及格件98
二、诉讼告知的程序与效果99
第三编 诉讼客体103
第七章 诉讼类型103
一、给付诉讼103
二、确认诉讼104
三、形成诉讼106
四、各种诉讼类型间的相互关系107
第八章 诉讼对象110
第一节 诉讼对象110
一、含义110
二、作为审判对象的诉与请求112
三、诉讼上的请求(诉讼对象)学说的变迁113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下的诉讼对象117
第二节 诉讼对象的特定118
一、概说118
二、给付诉讼的诉讼对象119
三、确认诉讼的诉讼对象121
四、形成诉讼的诉讼对象121
第九章 诉讼对象的复数及变更123
第一节 请求的合并123
一、含义及要件123
二、合并的形态及其审理124
三、合并诉讼的审判127
一、含义128
第二节 诉的变更128
二、诉的变更制度的沿革129
三、诉的变更要件131
四、诉的变更程序133
五、上诉审的诉的变更134
第三节 反诉135
一、含义135
二、要件135
一、含义137
第四节 中间确认之诉137
三、反诉的程序137
二、要件138
三、中间确认之诉的程序138
第五节 重复诉讼139
一、含义139
二、形成重复诉讼的情形141
一、起诉145
第一节 诉讼成立145
第十章 诉讼成立和诉讼过程的阶段构造145
第四编 诉讼过程145
二、起诉的法律效果149
第二节 诉讼过程的阶段构造151
一、总论151
二、起诉要件152
三、诉讼要件153
四、权利保护要件(本案要件)156
二、诉讼行为的范围158
一、诉讼程序和诉讼行为158
第一节 诉讼程序和诉讼行为158
第十一章 诉讼程序158
三、诉讼行为的类型160
四、诉讼行为的成立及其效力161
五、诉讼行为的瑕疵162
第二节 期日、期间及送达163
一、期日163
二、期间164
三、送达165
第三节 诉讼程序的中断及中止168
一、诉讼程序的中断168
二、诉讼程序的中止169
第十二章 诉讼审理的基本原则170
第一节 口头辩论原则170
一、审理方式的基本原则170
二、口头辩论的概念及种类172
二、当事人辩论主义174
一、诉讼资料及其收集174
第二节 诉讼资料收集中的辩论主义和职权主义174
三、辩论主义的补充——释明权178
四、职权主义179
第十三章 口头辩论的进行和准备183
第一节 口头辩论的进行183
一、口头辩论及其进行183
二、口头辩论的构成184
三、口头辩论笔录188
一、准备文书及其他189
第二节 口头辩论的准备189
二、争点、证据整理程序191
第三节 口头辩论期日的懈怠194
一、当事人一方缺席的情况194
二、当事人双方缺席的情况195
第十四章 证据197
第一节 证据197
一、证据的概念197
二、自由心证主义199
三、立证的对象200
四、非要证事实201
第二节 主张责任及立证责任203
一、责任的基础203
二、主张责任、立证责任的分配204
三、法律上的推定206
第三节 证据调查207
一、证据调查通则207
二、各种证据调查208
三、证据保全213
第五编 诉讼终结217
第十五章 裁判217
第一节 总论217
第二节 判决的对象及类型218
第三节 判决的成立220
一、判决事项220
二、判决程序221
三、判决的变更、更改及补充223
四、判决的无效224
第四节 判决的效力225
一、判决制度的诸产力225
二、外国法院的判决效力228
三、具有确定判决同等效力的事项228
第五节 确定判决的既判力228
一、既判力的含义及本质228
二、既判力的主体231
三、既判力的客体233
四、既判力的调查及判决236
五、既判力的排除237
第六节 确定判决的附带效力238
一、附带产力238
二、参加效力239
三、构成要件的效力(反射效力)239
四、争点效力240
五、事实效果240
二、程序及效果241
一、概念及要件241
第七节 假执行的宣告(先予执行的宣告)241
第十六章 判决外其他终结诉讼形式243
第一节 总论243
第二节 诉的撤销244
一、概念244
二、要件及方式245
三、效果246
四、上诉的撤销、诉的准撤销246
第三节 裁判上的和解247
一、概念247
二、要件248
三、方式248
四、效果249
五、和解的无效与撤销250
一、概念252
二、要件及方式252
第四节 请求的放弃和认诺252
三、效果253
第十七章 诉讼费用255
一、诉讼费用的负担255
二、诉讼费用的担保257
三、诉讼救助257
第十八章 上诉(总论)261
一、上诉的概念及效力261
第六编 上诉和再审261
二、上诉制度的目的262
三、上诉的种类262
第十九章 控诉(初阶上诉)264
一、总论264
二、控诉审提起程序265
三、控诉的法律构成要件266
四、控诉审的辩论范围267
五、附带诉讼269
六、控诉审的终结270
一、总论273
第二十章 上告(第二级上诉)273
二、上告理由和上告申请受理制度274
三、上告审的诉讼程序、审理及裁判275
四、特别上告278
第二十一章 抗告279
一、概念279
二、一般抗告280
三、特别抗告281
一、概念283
第二十二章 再审之诉283
二、再审原因284
三、再审诉讼程序285
四、再审抗告(准再审)286
第七编 特别诉讼程序291
第二十三章 大规模诉讼程序291
第二十四章 简易法院诉讼程序293
一、总论293
二、诉讼程序的特殊性294
三、起诉前的和解295
第二十五章 票据、支票的诉讼程序296
一、概念及要件296
二、票据诉讼程序297
三、转轨于一般诉讼299
第二十六章 小额诉讼程序300
一、概念300
二、要件300
三、程序301
四、与一般诉讼程序的关系302
第二十七章 督促程序304
一、概念304
二、支付督促申请304
三、支付督促305
四、异议申述305
五、假执行的宣告305
六、利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处理督促程序的有关规定306
附录 文书范本307
译后记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