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1418378.jpg)
- 姚宝,过文英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781080228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德语阅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节 位置和面积1
一、位置1
二、面积1
前言1
第二节 地形2
一、地形种类2
二、北德平原2
三、中德山地3
五、南德高原4
四、西南德梯地和山地4
六、阿尔卑斯山5
第三节 水域5
一、河流5
二、运河7
三、湖泊8
第四节 气候8
一、北温带8
二、矿藏9
一、森林9
二、气温9
第五节 自然资源和矿藏9
第六节 人口和居民10
一、人口和民族10
二、民族性格11
三、人口密度和分布12
四、城市人口发展趋势13
五、移民和外国人法14
六、人口结构16
一、现代德语的形成17
第七节 语言17
二、德语国家和地区18
第八节 宗教信仰19
一、宗教19
二、多教派的形成19
第九节 国家象征20
一、国歌20
二、国旗22
四、国庆23
三、国徽23
第一节 从日耳曼人到法兰克王国(至公元10世纪初)25
一、日耳曼部落25
二、法兰克王国26
第二节 德意志国家的建立和德意志帝国的盛衰(911-1500年,德国的封建社会)28
一、德意志国家的建立28
二、德意志皇权的衰落29
三、帝国向外扩张30
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30
一、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31
第三节 从宗教改革到德国统一前后(1500-1900年,德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31
二、三十年战争32
三、普鲁士的兴起和普奥之争33
四、拿破仑占领下的德国34
五、1848至1849年的德国资产阶级革命35
六、德国的统一和俾斯麦的内外政策36
第四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1914-1945)37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37
二、十一月革命和魏玛共和国38
三、德国纳粹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39
第五节 德国的分裂(1945-1949年)41
一、波茨坦协定41
二、非纳粹化运动43
三、“马歇尔计划”和货币改革44
四、第一次柏林危杋--柏林封锁45
五、两个德国的成立(1945-1949年)46
六、德国分裂的原因47
第六节 两个德国(1949-1990年)48
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48
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54
第七节 德国的统一(1990-)58
一、统一的背景58
二、统一进程60
三、统一后的德国62
第一节 《基本法》68
一、国家制度68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70
三、《基本法》的修改71
第二节 联邦制与自治72
一、联邦制的由来72
二、联邦和州的权限划分73
三、地方自治--州和地方政府74
第三节 国家机构75
一、联邦议院75
二、联邦参议院78
三、联邦总统80
四、联邦政府82
五、联邦宪法法院86
第四节 选举制度和选举88
一、混合选举制88
二、百分之五限制条款89
三、选举和竞选活动90
第五节 政党和群众组织93
一、政党概貌93
二、议会内的政党97
三、议会外的政党107
四、群众组织108
第一节 德国外交环境的变化112
一、德国和欧洲政局的变化112
二、新外交政策113
一、与北约的关系114
第二节 德国与北约和美国的关系114
二、与美国的关系116
第三节 德国与欧洲一体化117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117
二、4个里程碑--“申根条约”、“欧洲统一文件”、“马约”和“阿约”118
三、欧盟东扩120
四、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和作用121
五、欧盟机构125
六、欧盟标志、地图和统计表128
一、发展援助的宗旨133
第四节 德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133
二、发展援助134
三、外交侧重点135
第五节 德国在世界上136
一、德国与欧洲理事会和欧安会136
二、德国与联合国137
三、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和机构139
第六节 中德关系141
一、历史上往来(至1949年)141
二、1949年后的中德关系146
第一节 概述155
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155
二、经济奇迹的由来161
三、社会市场经济163
第二节 经济体制的运转166
一、宏观调控166
二、原民德地区体制转轨及其困难168
三、经济发展的阻力171
一、联邦劳工局175
第三节 劳工市场175
二、就业状况176
三、失业救济176
四、反失业措施--经济体制改革177
第四节 工业180
一、概述180
二、工业定位因素183
三、工业区类型184
四、工业布局和主要工业区186
五、工业部门188
二、能源政策193
第五节 原料和能源193
一、能源现状193
三、能源消耗结构变化195
第六节 手工业195
一、手工业重要地位195
二、手工业组织196
第七节 商业197
一、商业结构改革197
二、超市、跳蚤市场和杂货铺197
一、外贸的重要地位198
三、营业时间198
第八节 对外经济198
二、国际收支200
三、商品结构和贸易伙伴200
四、资本输出与输入202
第九节 农业、林业和渔业202
一、农业结构变化202
二、农业自然条件和农畜产品203
三、农业政策204
四、农业发展趋势205
五、林业206
六、渔业207
第十节 其他经济部门208
一、财政208
二、金融211
三、邮电214
四、交通217
五、旅游业220
一、社会结构的演变225
第一节 社会结构225
二、阶层社会的标志226
三、社会的结构图227
第二节 社会群体229
一、社会组成229
二、普鲁士公务员制度231
三、德国公务员制度231
四、外籍居民233
第三节 德意志民族主义和排外235
一、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形成235
二、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想和理论239
三、两德统一后的排外形势244
四、德日两国反省历史态度的比较257
五、德国人和犹太人260
第四节 德意志民族的特征274
一、德意志民族的范畴274
二、日耳曼人、德意志人和德国人276
三、德意志民族精神278
四、德国人的性格281
一、劳资关系288
第五节 社会伙伴288
二、劳资协定、斗争与合作290
三、共同决定权291
第六节 社会福利293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宗旨293
二、社会保障法的发展阶段295
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296
第七节 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304
一、住宅建设与居住环境和条件304
二、环境保护308
一、家庭315
第八节 社会生活315
二、妇女317
三、青年319
四、体育322
五、宗教团体324
六、群众业余团体326
第一节 国防328
一、国防政策的调整328
二、联邦国防军329
三、向海外派兵,参加维和活动330
四、军事民主331
五、拒服兵役和民事性劳务332
第二节 公安334
一、公安机构334
二、国家安全机构335
第一节 教育338
一、教育体制338
二、高等教育343
三、成人教育355
一、历史和现状357
第二节 科学研究357
二、科研政策和机构358
第三节 文学360
一、发展简况360
二、德国现代著名作家362
第四节 文化生活364
一、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364
二、博物馆365
三、出版社和书籍366
四、戏剧和音乐368
五、电影370
六、宣传媒体372
七、“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之争379
第一节 社交与礼仪381
一、作客381
二、送礼383
三、小费384
第二节 饮食文化385
一、饮食品种385
二、用餐时间和内容386
三、宴请387
第三节 节日388
一、节日的种类388
二、除夕与元旦389
三、狂欢节390
四、复活节391
五、劳动节392
六、圣灵降临节392
八、圣诞节393
七、国庆节393
九、其他节日395
第四节 习俗种种397
一、结婚397
二、出生与洗礼398
三、生日和上学399
四、葬礼399
五、习俗禁忌400
第一节 巴登--符腾堡(简称巴符州)401
一、哲学家和思想家之州401
二、发达的工业402
第二节 自由州巴伐利亚(简称巴州)403
一、文化和古迹403
三、历史403
二、工业和高科技404
三、历史404
第三节 自由汉萨市--不来梅405
一、大型港口城市405
第四节 自由汉萨市--汉堡406
一、通向世界的门户406
二、历史406
二、最富的州407
三、历史407
第五节 黑森408
一、经济中心408
二、历史409
第六节 下萨克森410
一、工业博览会410
二、传统的现代化工业410
三、历史411
一、工业中心412
第七节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简称北威州)412
二、文化和休闲413
三、历史414
第八节 莱茵兰--法耳次(简称莱法州)414
一、葡萄园和工业414
二、文化古迹415
三、历史415
第九节 萨尔416
一、工业区416
一、北欧和中东欧的“转运站”417
二、历史417
第十节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简称石荷州)417
二、经济转轨418
三、历史419
第十一节 柏林419
一、全国的中心419
二、历史420
三、展望未来421
一、普鲁士遗产422
第十二节 勃兰登堡422
二、历史423
第十三节 梅克伦堡--福尔波莫尔恩(简称梅福州)423
一、千湖之州423
二、历史424
第十四节 自由州萨克森425
一、东部的工业中心425
二、“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425
一、哈尔茨山的“一颗明珠”426
第十五节 萨克森--安哈尔特(简称萨安州)426
三、历史426
二、工业427
三、历史427
第十六节 自由州图林根428
一、“德国的绿色心脏”428
二、魏玛--文化中心429
附录一 部分汉德专门名词和术语译名对照表430
附录二 部分汉德人名对照表444
附录三 部分汉德地名对照表449
参考书目录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