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1414364.jpg)
- 许涤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00535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篇 导论1
第一章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1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一、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
二、生态经济系统有自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5
三、对生态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意见7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的性质8
一、生态经济学的边缘科学性质8
二、生态经济学的经济科学性质9
三、生态经济学是既有很强理论性,又有很强应用性的经济科学9
一、整体性13
第三节 生态经济学的特点13
二、综合性14
三、协调性16
四、战略性17
第四节 生态经济学和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19
一、生态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19
二、生态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的关系20
三、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关系22
四、生态经济学和经济生态学的关系22
五、生态经济学和人类生态学的关系23
六、生态经济学和国土经济学的关系24
第二章 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7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思想渊源27
一、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经济思想27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经济思想33
三、生态学的发展和生态系统思想39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基础40
一、生态经济学的实践基础41
二、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43
第三节 生态经济学的发展44
一、国外生态经济学研究、发展概况44
二、生态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50
第二篇 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53
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53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53
一、生态系统54
二、经济系统60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及其类别63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63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66
三、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66
四、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67
第三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69
一、融合性69
二、中介性73
三、有序性75
四、双重性76
第四章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78
第一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78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78
二、生态经济系统要素组成的结构关系88
一、生态经济系统要素的连接方式93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要素的连接93
二、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99
第三节 几种不同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103
一、原始型的生态经济结构103
二、掠夺型的生态经济结构106
三、协调型的生态经济结构108
第五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111
第一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111
一、物质循环的涵义和渠道111
二、自然物流和经济物流的相互转化115
三、物质循环的实质117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动119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119
二、能量流动的渠道122
三、能量转化递减律123
四、经济能流对经济物流和自然物流的不同作用125
第三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增殖和信息传递129
一、价值流的涵义及其和能量递减的关系129
二、信息传递是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功能132
三、价值流、信息流、物流、能流的关系134
第六章 生态经济平衡136
第一节 生态经济平衡的概念136
一、生态平衡的一般概念136
二、自然生态平衡和人工生态平衡139
三、生态经济平衡是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的矛盾统一142
第二节 生态经济平衡的基本属性146
一、生态经济平衡的客观性、普遍性146
二、生态经济平衡是相对的平衡148
三、生态经济平衡的可控性151
第三节 实现生态经济平衡的标志和途径154
一、实现生态经济平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154
二、生态经济平衡的标志157
三、实现生态经济平衡的途径160
第七章 生态经济效益166
第一节 生态经济效益的涵义166
一、经济效益的涵义166
二、生态效益的涵义168
三、生态经济效益的涵义170
第二节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174
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与对立174
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与相互转化179
第三节 生态经济效益评价及其指标设置原则181
一、生态经济效益指标设置原则181
二、生态经济效益评价原则189
第八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194
第一节 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194
一、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意义194
二、良性循环的涵义及其标志197
三、影响良性循环的因素199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的基础理论203
一、系统调控理论203
二、运筹学理论205
三、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理论举例205
一、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特点207
第三节 生态经济系统调控机制207
二、经济系统反馈机制的特点212
三、两套反馈机制的耦合212
第四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过程216
一、人在调控机制中的主导作用216
二、调控生态经济系统的依据220
三、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途径和方法224
第三篇 生态经济学的应用226
第九章 生态经济宏观管理226
第一节 加强生态经济的宏观管理226
一、生态经济宏观管理的概念226
二、加强宏观生态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29
一、宏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任务235
第二节 宏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任务、原则和方法235
二、宏观生态经济管理的原则238
三、宏观生态经济管理的方法241
第三节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244
一、我国生态经济的基本特点244
二、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的几点设想250
第十章 区域生态经济257
第一节 生态经济区域的划分257
一、生态经济区域的概念257
二、生态经济区域划分的理论依据260
三、生态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263
四、生态经济区划的分区指标265
第二节 生态经济类型区域和典型区域266
一、生态经济类型区域267
二、生态经济典型区域273
第三节 生态经济区域整治和开发279
一、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战略279
二、生态经济区域的综合整治280
三、生态经济区域的合理开发283
四、发挥区域优势,促进生态经济繁荣285
第十一章 农村生态经济287
第一节 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287
一、农村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287
二、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289
三、我国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两个趋向292
第二节 生态农业294
一、农业的本质是生态的农业294
二、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295
三、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298
第三节 按生态经济规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300
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生态经济效益300
二、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层次302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原则304
第四节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307
一、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307
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原则308
三、积极地保护农村自然资源309
四、有计划地发展乡镇企业,防治环境污染311
第十二章 城市生态经济314
第一节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314
一、城市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紧密相关314
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物流、能流量大、网络复杂315
三、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外系统联为一体316
四、城市在生态经济上的中心作用316
第二节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17
一、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317
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及其分析318
三、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21
第三节 研究解决城市生态经济问题322
一、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经济问题的产生322
二、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郊区、乡镇生态环境的影响323
三、解决我国城市生态经济问题的迫切性325
四、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是解决城市生态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327
第四节 城市生态经济规划和管理327
一、城市生态经济规划的制定327
二、加强城市生态经济管理328
三、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观点330
四、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管理对策331
第五节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模型设计334
一、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模型设计的要求334
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模型设计实例336
第十三章 城乡复合生态经济342
第一节 城乡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342
一、城乡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342
二、城乡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343
第二节 城乡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46
一、城乡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346
二、城乡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352
一、城乡复合生态经济发展的特征358
三、城乡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58
第三节 城乡复合生态经济的发展358
二、城乡复合生态经济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360
三、城乡复合生态经济发展的前景362
第四节 小城镇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364
一、小城镇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365
二、妥善处理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问题366
第十四章 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方法370
第一节 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方法论370
一、层次观370
二、动力学准则371
三、统一协同论371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识别373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识别、模型和框图373
二、生态经济系统模型种类和建模的基本原则376
三、生态经济系统框图模型和模块连结378
第三节 生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及数据资料的处理382
一、生态经济指标设计和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383
二、资料的收集和处理385
第四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方法388
一、系统流量分析法388
二、系统关联分析法393
三、系统统计分析法398
第五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模拟和优化410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模拟411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