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1409117.jpg)
- 李德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780107509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隐私权及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
第一节 隐私权概述与对相关问题的质疑2
一、个人隐私权保护方式的基本分类2
二、对过度强调隐私权定义作用的质疑4
三、对我国学者上述有关论述的再质疑6
第二节 世界各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9
一、澳大利亚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0
二、加拿大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2
三、法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4
四、德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5
五、爱尔兰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6
七、英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7
六、新西兰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7
八、美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8
第三节 中国香港、台湾以及大陆隐私权的法律保护21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与《香港人权法案条例》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21
二、香港《个人资料私隐条例》对隐私权的保护22
三、台湾地区《民法典》对隐私权保护24
四、中国大陆对隐私权的保护24
第四节 隐私权及网络隐私权的主要内容26
一、通过概括的方式表达的隐私权内容26
二、北欧法律学者会议的意见27
三、爱伦·威斯丁关于隐私权内容的论述28
四、网络隐私权的内容30
第一节 网络隐私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34
第二章 网络隐私权的侵权形式与个人保护措施34
一、Cookies文件的滥用35
二、监视软件的滥用36
三、滥用识别机制37
四、黑客送你“特洛伊木马”38
五、“食肉者”的威胁39
六、第三方泄露、或共享40
第二节 网络隐私权的个人保护与信息安全保障40
一、网络隐私权保护中用户的窘境40
二、在线安全的四个误解41
三、防止个人化信息资料外泄的具体办法42
四、代理服务器的使用43
五、信息系统的保护与防御44
六、网络隐私权保护从娃娃抓起45
七、撒谎算不算网络隐私权个人保护的方法46
第三章 网络隐私权的技术措施保护47
第一节 网络隐私技术保护的主要方式48
一、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在技术上的调整48
二、就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对cookies文件进行管理的工具50
三、网络隐私权保护软件的采用与选择51
四、隐私参数选择平台的作用与价值52
第二节 网络隐私权技术保护措施的局限性52
一、技术措施保护网络隐私权的两面性53
二、网络隐私权技术保护措施的局限性53
第四章 网站隐私权保护制度55
第一节 网站隐私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56
一、网络各界对网络隐私保护的共同努力56
二、网站出售用户个人化资料所引起社会各界关注56
第二节 网络隐私保护应遵循的原则57
一、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四项原则57
二、日本“私生活保护研究会”的五项原则58
三、网上隐私权保护重心的转移59
第三节 网站隐私权政策中的主页明示与资料收集60
一、隐私权政策主页明示60
二、网上收集资料的主要内容60
三、收集个人化资料的途径和方法62
四、为用户提供拒绝和选择提供个人化资料信息的途径和方法63
第四节 网络隐私个人资料的共享与使用政策65
一、用户个人化资料的共享65
二、目前国内网站资料共享条款所存在的一般问题66
三、个人资料共享条款“视为同意”问题68
四、个人化资料信息共享人条款相互间的关系问题69
第五节 个人化信息资料的更新处分与隐私权政策的变更70
一、个人化信息资料更新与处分所面临的法律问题70
二、在处分个人化信息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71
第六节 网站隐私政策中Cookies文件的使用72
一、Cookies文件的功能和使用72
二、Cookies文件使用所产生的法律问题72
一、网站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主要内容74
第七节 网站隐私权政策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74
二、网站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条款的法律分析76
第八节 网站隐私权保护政策中的责任条款77
一、目前网站的“免责条款”的主要内容77
二、网站免责条款的法理分析78
第五章 行业自律与第三方认证的保护方式79
第一节 行业通过自律保护网络隐私权79
一、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意见与业界的态度80
二、网络隐私权保护组织81
第二节 自律性规范与第三方认证的保护方式83
一、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JIS规格”84
三、美国医学会(AMA)的准则85
二、“美国因特网保健基金会”的行规85
四、对网站的审计与监督87
第三节 第三方认证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9
一、对认证机构的质疑89
二、认证机构目前所存在的问题90
三、对认证机构目前存在问题的策略91
第六章 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中的中介机构94
第一节 网络中介机构94
一、网络信息中介机构的产业94
二、网络中介机构的特征及发展趋势95
三、网络中介机构的运作模式98
四、对中国的几点启示100
第二节 网络中介机构法律规制101
一、网络隐私权保护中介机构法律地位的确立102
二、如何把好主体准入关103
三、切实维护用户的网络隐私权104
四、不宜额外加重网络隐私权保护中介组织的责任105
五、相关规范标准要明确宜于操作106
第七章 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中的政府行为108
第一节 “食肉者事件”与网络隐私权保护108
一、FBI关于信息收集与滥用的历史记载109
二、美国各界对“食肉者”事件的态度109
三、“食肉者”事件对网络隐私保护制度的启示110
四、掌权者也要遵守游戏规则112
第二节 政府信息化与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112
一、政府信息化的概念、目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存在的问题113
二、政府信息化要注意履行告知义务115
三、政府信息化要体现对网络隐私权保护产业的扶持115
四、政府信息化在法制建设中的体现116
第三节 电子商务基本政策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117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117
二、美国政府电子商务的基本原则118
三、中国发展电子商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20
四、与电子商务政策有关的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122
第四节 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中的政府行为124
一、政府收集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行为的合法性与必要性原则124
二、“山姆叔事件”对美国政府的影响126
三、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中的政府查询权126
四、网络隐私权保密义务的例外情形127
五、网络隐私权保密的例外情况必须由法律规定128
六、区分行政机关直接查询权与间接查询权129
七、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动用查询权的具体情形和前提条件130
八、网络隐私非法行政查询的救济手段130
第八章 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概论132
第一节 国际范围内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情况133
一、欧盟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态度及立法情况133
二、欧盟与美国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分歧与解决的办法134
三、美国与欧盟就网络隐私权问题达成的“临时性协议”135
四、美国国内网络隐私权保护司法与否的争论136
五、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方式的另一面137
一、抽象性与操作性有机地结合的必要性138
第二节 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中的抽象性与操作性问题138
二、操作性与抽象性结合的两个基本点139
第三节 传统隐私权立法模式与网络立法的新思维141
一、修订普通法的诉因,适用新情况142
二、目前中国如何解决网络法则的滞后性问题142
三、将个案按照侵害行为的类别逐一处理的立法模式144
四、给隐私权下一个广泛的定义附上侵害隐私权例子的第三种立法模式144
五、资讯科技与法律制度互动的思维方式145
第九章 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利用与控制149
第一节 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收集149
一、收集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主体150
二、收集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声明的概念及基本要求153
三、收集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声明的内容154
四、网络隐私权保护政策声明156
第二节 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查阅157
一、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查阅权不得抛弃或以特定的约定加以限制158
二、查阅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要求158
三、对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查阅的限制159
四、有关机关对查阅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要求的处理161
第三节 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修正、更新与请求删除161
一、行使资料控制权要求的提出162
二、对行使控制权要求的处理162
第四节 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使用164
一、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展示164
二、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使用中的安全要求及相应的保密措施165
三、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保留期限167
四、将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用于直接促销活动的行为规范168
五、网络服务商使用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行为规范169
第五节 反垃圾电子邮件的规范制度170
一、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垃圾邮件的规范制度170
二、反垃圾邮件的技术措施及与技术措施有关的问题173
三、对滥发垃圾邮件违规行为的查处175
四、网络服务商、行业自律性组织与第三方认证工作的互动与制约178
第十章 与雇佣有关的网络隐私权保护180
第一节 传统监视技术的使用与限制181
一、雇主在工作场所监视雇员的理由181
二、雇主对工作场所实施监视行为所带来的隐私问题183
三、对工作场所进行监察加以限制的比较法研究184
第二节 雇主监视雇员电子邮件的行为规范189
一、形形色色的网络监察技术及监察理由189
二、与监视电子邮件有关的法律问题191
三、雇员对电子邮件合理隐私权的期望与雇主正当业务权益的平衡191
四、历史上几个电子邮件隐私案的影响与意义192
第三节 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期望是否合理的认定194
一、身在公厕的人所享有的隐私,与网络隐私权合理期望的认定194
二、工作环境与雇员期望享有电子邮件网络隐私权程度的关系197
三、雇主如何履行一系列的告知义务以及制定系统的政策197
四、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私隐问题小组委员会的建议198
五、台湾地区与此有关的建议与意见199
六、本文对雇主管理电子邮件规范的建议199
第四节 网上聘任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200
一、网上招聘所存在的法律问题、业界的态度及相关问题的分析201
二、网络招聘收集求职者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的行为规范203
三、网络职业介绍所或网络猎头公司关于网络招聘的行为规范204
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台湾)205
第一章 总则205
第二章 公务机关之资料处理206
第三章 非公务机关之资料处理209
第四章 损害赔偿及其他救济211
第五章 罚则213
第六章 附则214
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施行细则(台湾)216
个人资料(私隐)条例(香港)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