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苍茫中的选择-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探索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苍茫中的选择-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探索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1406646.jpg)
- 张大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改革出版社
- ISBN:7800723852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苍茫中的选择-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探索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卷1
第三篇1
第十一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势1
11·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显示的重要作用1
11·2走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的必由之路7
11·3乡镇企业经济运行机制分析10
11·4乡镇企业和国营企业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比较15
11·5将乡镇企业经营机制移植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之中18
11·6乡镇企业产权关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23
11·7乡镇企业可以不经过承包制过程发展的必经阶段而通过合作股份制向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三制”的股份制过渡27
11·8乡镇企业合作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企业债券——股票的蛹化形式30
11·9有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要点33
11·10值得深思的问题36
第十二章 国有企业摆脱低效益的根本出路在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股份企业制度40
12·1现代股份企业制度的涵义。马克思恩格斯的股份资本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设想。列宁的股份制思想40
12·2股份经济的萌芽形态与成熟形态。资本主义股份制度的历史局限性51
12·3现代股份所有制的运行轨迹59
12·4崛起的社会主义股份经济理论。对各家观点的评述61
12·5社会主义条件下股份制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股份制度的性质77
12·6股份经济与社会主义所有制。股份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87
12·7股份经济与社会主义原则。对照搬西方股份制模式的批判93
12·8社会主义股份制与企业集团104
12·9五种国有企业理论模式比较。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选择108
13·1全员资产承包是承包制过程发展的成熟形式。对承包制自身的否定117
第十三章 全员资产承包是向现代股份企业制度迈进的最后一个阶梯117
13·2全员资产承包的承包基数巳逼近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股息率120
13·3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与股息率及银行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初级形式的、不成熟的股份制125
13·4全员资产承包为过渡到“一企三制”的现代股份企业制度准备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129
13·5从全员资产承包到建立“一企三制”的现代股份企业制度只有一步之遥133
13·6对试办的股份企业——不完全的股份制的评说136
13·7试行、推广、完善全员资产承包——把承包制推进到最高和最后阶段140
13·8由全员资产承包过渡到“一企三制”现代股份企业制度的惊险的一跳:参股和按股分红146
第十四章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体制——“一企三制”的股份企业制度150
14·1“一企三制”的股份企业制度遵循的社会主义原则150
14·2两种不同类型的“一企三制”的公有股份制。国家股、企业集体股和职工个人股的涵义158
14·3关于设置企业集体股的争议。对若干反对意见的答辩164
14·4企业集体股、职工个人股在国家股处于控股地位的“一企三制”股份企业制度中的特殊作用。耗散结构效应的出现178
14·5职工个人股——现阶段“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一种方式。劳动者劳动的自主性和主人翁地位的体现183
14·6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在所有权上的收益——股息和红利。资金的本质188
14·7关于集体所有制企业建立“一企三制”的股份企业制度的问题192
14·8全民所有制企业建立“一企三制”股份企业制度的阶段推进197
14·9企业自留资金将来向国有资金的“回归” 。社会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和股份制的消亡204
第十五章 “一企三制”股份企业制度的组织机构与管理209
15·1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和基本形式209
15·2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组成和职责215
15·3监事会及其职责220
15·4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221
15·5企业的财务管理225
15·6企业的现代化管理231
15·7企业股票及债券的发行与管理236
15·8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的重要作用244
15·9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246
第十六章 建立“一企三制”股份企业制度的理论基础——必要价值论253
16·1必要价值理论要点概述253
16·2必要价值的分割。国家股、企业集体股和职工个人股的理论渊源259
16·3必要价值所反映的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新型的利益关系。在“一企三制”股份企业中的体现262
16·4社会必要价值与企业资金的比率是理论意义上的股息率265
16·5必要价值范畴从理论上划清了资金和资本的区别268
16·6必要价值规律是“一企三制”股份企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271
16·7必要价值规律运动的终点:全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一企三制”股份企业股权的最后消失273
第四篇277
第十七章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在形式上的演变:由静态结构转为动态结构277
17·1排斥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所有制结构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277
17·2国有企业内部的清一色的全民所有制成份——由一维线性结构所导致的僵化状态。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再析281
17·3全民所有制企业要改变“守财奴”的形象。资产在运动中增殖285
17·4“一企三制”的股份企业制度是所有制结构改革选择的最佳模式。变静态结构为动态结构288
17·5所有制结构改革框图说明293
17·6所有制结构改革使国有企业产生的新的功能299
17·7动态的国家所有制在运动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不断参股中增殖302
第十八章 建立“一企三制”股份企业制度的外部条件:培育发达的市场体系307
18·1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与市场的一般关系307
18·2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11
18·3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基础。对“头足倒立”的结合论的批判316
18·4深化企业改革必须加大市场取向320
18·5资金市场的形成。股票交易所327
18·6“一企三制”股份企业内部发行的股票。债券——股票的蛹化。在适时的条件下孵化出蛾——起飞331
18·7证券市场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证券市场推动着其他要素市场的发展334
18·8社会主义发达的市场体系包含的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339
第十九章 国家职能的分解与建立起强有力的宏观间接调控机制347
19·1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凯恩斯革命的启示347
19·2国家职能的分解。国家经济职能的根本转换354
19·3建立宏观间接调控体系。“国家——市场——企业”三位一体的运行框图357
19·4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和机制。财政、金融调节手段及其相互配合360
19·5国有资产管理局所具有的特殊的宏观调控职能364
19·6建立动态的所有制结构之后国家宏观调控面临的重大使命366
19·7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370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企业家阶层的形成373
20·1“一企三制”股份企业经营的特点客观上要求诞生企业家。工业的司令官373
20·2众多的企业经营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同企业职工群众主人翁地位的关系378
20·3社会主义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381
20·4社会主义企业家的特征。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不是红色资本家385
20·5社会主义企业家成长的机制与自身素质的提高391
20·6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企业家。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才干和风范的体现396
第二十一章 中国的改革——在苍茫中选择一条艰难而光明的道路401
21·1经济体制改革要完成的三大任务。主次关系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401
21·2两条走不通的道路:一概国有国营和搞私有化。开辟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道路404
21·3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最终目标和将要经历的步骤408
21·4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持久战” 。在前进中反对两种倾向411
21·5改革发展中的“三幕戏” 。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416
21·6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426
下卷后记433
后记之后——我是怎样写作《苍茫中的选择——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探索》一书的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