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七国高峰会议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七国高峰会议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 钱国荣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019130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87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七国高峰会议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合分析1

第二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和政策研究1

第三篇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与发展中国家1

参加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1

目录1

Introduction1

第一篇合作与冲突——西方七国高峰会议的1

内容提要46

前言75

1.1.1国际合作的含义75

高峰会议的起源:兰姆布依菜特会议和波多黎哥会议76

(1975~76

1.1.1.1民族利益和国际合作77

1.1.1.2国际权力和国际合作79

1.1.1.3国际体制和国际合作81

1.1.1.4认识因素和国际合作82

1.1.1.5国内政策和国际合作84

1.1.2西方高峰会议和国际合作理论85

1.1.3高峰会议为什么在七十年代出现87

1.1.3.1主权与相互依赖87

1.1.3.2盟主与集体领导89

1.1.3.3政治领袖与官僚机构91

1.1.3.4高峰会议——世界经济的缩影91

1.2.1 70年代的世界经济问题93

1.2.2高峰会议的起源95

1.2.3高峰会议的显著特征97

1.2.4各国的不同态度99

1.2.5兰姆布依菜特会议的内容102

1.2.5.1宏观经济政策102

1.2.5.2国际贸易103

1.2.5.3国际货币问题104

1.2.6对兰姆布依菜特高峰会议的评价107

1.2.7波多黎哥高峰会议(1976.6.27~28)108

1.2.8对波多黎哥会议的评论及结论109

1.3.1高峰会议概念的变化110

高峰会议制度化110

1.3.2高峰会议的国际筹备过程111

1.3.3高峰会议的国内筹备过程115

1.3.4高峰会议制度化的原因117

1.4.1第一次伦敦会议的背景119

1.4.4.1宏观经济“停滞”结束了吗?119

1.4.2唐宁街对话(1977.5.6~8)121

1.4.3唐宁街会议的事后分析122

1.4.4伦敦会议后的进展123

1.4.5通向波恩会议的曲折路程124

1.4.5.1日本的贡献125

1.4.5.2大西洋合作的春天126

1.4.5.3贸易和能源:一揽子计划的其它部分128

1.4.6波恩会议(1978.7.16~17)129

1.4.7对波恩会议的评价131

1.5.1宏观经济政策133

高峰会议改变方向133

1.5.2货币关系,贸易和能源138

1.5.3两轮高峰会议的对比140

1.6.1高峰会议是国际机构吗?理论和实践141

高峰会议和国际机构141

1.6.2高峰会议的参加国和非参加国142

1.6.2.1高峰会议和欧洲共同体144

1.6.3其它的国际机构:保证和连续性147

1.6.3.1高峰会议与国际机构:催化剂、核心小组和148

平行类比148

1.6.3.2高峰会议的五种影响151

1.6.3.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52

1.6.3.4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154

1.6.3.5关贸总协定155

1.6.3.6联合国156

1.6.4小结157

高峰会议周期的反思159

1.7.1趋同或协调:经济问题159

1.7.1.1相互依存的教训159

1.7.1.2重新开始政策协调163

1.7.1.3汇率管理164

1.7.1.4结构调整政策165

1.7.2.1日本166

1.7.2集体管理:美国、欧洲和日本166

1.7.2.2欧洲167

1.7.2.3美国169

1.8.1高峰会议与民族利益的模式171

高峰会议对国际合作理论的影响171

1.8.2高峰会议与国际力量的格局172

1.8.3高峰会议与国际体制174

1.8.4高峰会议与政策主张、历史教训及其它因素174

1.8.5高峰会议与国内政治176

对西方七国高峰会议的评价177

前言185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基本原理190

2.2.1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基本含义190

2.2.2宏观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194

2.2.3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原理和范围195

2.2.4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202

国际经济政策的综合分析208

2.3.1经济合作的种类208

2.3.1.1磋商(consultation)208

2.3.1.2协调(coordination)210

2.3.1.3协作(collaboration)211

2.3.1.4小结212

2.3.2政策协调的实例214

2.3.2.1布雷顿森林时期的协调214

2.3.2.2 1978年波恩高峰会议216

2.3.3政策协调的形式220

2.3.4政策协调的方法223

2.3.4.1政策最优方法223

2.3.4.2维持体制方法224

2.3.5汇率管理的两种观点225

2.3.5.1政策最优结构中的汇率225

2.3.5.2维持体制结构中的汇率231

2.3.6政策最优结构的限制及协调的障碍236

2.3.6.1三个限制性假设237

2.3.6.2政策协调的收益239

2.3.6.3违约和承受性244

2.3.6.4对经济形为看法的分歧247

2.4.1传统的分析方法253

钉住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政策协调253

2.4.2不同的模型255

2.4.3外生变化、福利最大点的移动以及汇率体制的排列275

2.4.3.1两国债券需求的变化276

2.4.3.2财政政策的变化277

2.4.3.3商品之间的需求变化279

2.4.4结论280

政策协调的实例:美元平衡与世界经济的稳定285

2.5.1美元的长期均衡285

2.5.1.1美国的资产头寸和实际汇率286

2.5.1.2长期均衡趋势289

2.5.2财政政策和实际汇率290

2.5.3基本模型中的财政政策292

2.5.3.1基本模型293

2.5.3.2财政政策295

2.5.4名义动态和货币政策296

2.5.4.1两国动态模型297

2.5.4.2货币政策300

2.5.4.3财政政策301

2.5.4.4财政方案:汇率稳定下的财政收缩301

2.5.5实证研究:MINIMOD302

2.5.6不同的政策方案和美元309

2.6.1 70年代中期后的政策协调316

2.6.1.1政策协调的形式316

第一次高峰会议后七国政策协调的评价与实证分析316

2.6.1.2政策协调的特点317

2.6.1.3协调承诺的内容318

2.6.2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效果319

2.6.2.1波恩高峰会议320

2.6.2.2《普拉查会议》后的协调321

2.6.2.3货币政策协调的效果325

2.6.2.4财政政策和政策组合协调的效果328

2.6.2.5协调政策对经济实绩的影响和实证分析331

2.6.2.6国际宏观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332

2.7.1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过去与现在338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338

2.7.2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原因341

2.7.3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优势与局限性344

2.7.4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前景347

怎样认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352

3.1.1世界经济中相互依赖产生的必然性352

3.1.2相互依赖的实际内容354

3.1.3相互依赖的社会形式355

3.1.4建立特殊经济合作关系的条件357

3.1.5相互依赖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359

3.1.6相互依赖与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360

3.2.1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分析362

3.2.1.1短期波动与长期变化362

发展中国家对外部经济变化的政策调整362

3.2.1.2商品市场的变化363

3.2.1.3资本市场的变化364

3.2.2可供选择的政策调节手段366

3.2.2.1外部融资366

3.2.2.2紧缩性调整367

3.2.2.3结构性调整367

3.2.2.4货币贬值368

3.2.2.5商业转移政策369

3.2.3调节目标与手段的组合369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新格局372

3.3.1区域经济集团的出现372

3.3.2工业化国家卷入地区集团化的新浪潮373

3.3.3实现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明确目标374

3.3.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了向“洲域化”发展的新趋势376

3.3.5小结379

我国应该如何参加国际经济合作381

3.4.1正视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381

3.4.2注意研究亚太地区的经济动向383

3.4.3我国应采取的对策388

知彼知己,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390

3.5.1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再认识390

3.5.2 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393

3.5.3我国对外开放中存在的问题与利用外资战略397

3.5.4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02

3.5.5我国经济发展状态与平衡发展外贸战略407

附录Ⅰ:五种变化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415

附录Ⅱ:两国的基本模型431

附录Ⅲ:两国动态模型436

附录Ⅳ:作者硕士论文444

第一次伦敦高峰会议和第一次波恩会议(1977~19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