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曲学批评论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振林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20215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古代戏曲-戏剧文学评论-中国-明清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清曲学批评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奇研究与明清地方声腔关系的新思考1
第一节 地方声腔的崛起与明清传奇的繁荣1
第二节 传奇的源流延伸与民间声腔的诸多版本3
第三节 词乐雅唱与剧曲俗唱的排斥与缠绕9
第二章 海盐腔传奇的崛起与南戏品质内涵的转移14
第一节 方言传唱的地方俗戏与歌谣搬演的温州戏文18
第二节 海盐腔传奇:文人濡染南戏与道德教化责任20
第三节 “以时文为曲”的儒门手脚与南戏本色的“绮词”开端37
第四节 整饬律化南戏曲词与戏文体制根本转型48
第五节 晚明海盐腔传奇专属作家的存在及声腔遗存问题52
第三章 明代海盐腔昆山腔行腔差异的历史描述56
第一节 海盐腔传奇的脚本与“浙音”的官话形态56
第二节 “婉媚”“婉媚极矣”:海盐腔、昆山腔的风格定位63
第三节 “转喉”:昆山迥别于海盐的独特技法71
第四节 不入弦索:海盐与昆山的本质差异80
第四章 明代青阳腔的崛起及其曲体变迁的特征87
第一节 明代传奇曲律规制的成熟与青阳腔的民间突围87
第二节 青阳腔对乐句的断分与民间曲体的错位90
第三节 文人的心理期待与青阳诸腔对弦索的抵制94
第五章 明清两代宜黄腔概念内涵与传奇关系考辨98
第一节 明清两代宜黄腔的概念与其真实面貌98
第二节 关于明代是否存在“宜黄腔”的争议106
第三节 梅鼎祚《玉合记》是为“宜黄腔”而创作吗?115
第六章 《曲品》的传奇批评与万历曲学命题121
第一节 “尊北贬南”观念的颠覆与南曲地位的修复121
第二节 “事真体奇”的文体规制与关目“局段”的出新126
第三节 “本色当行”的曲学意义与金元格调的延展129
第七章 明清传奇“诸腔”“杂调”的曲学史意义133
第一节 “诸腔”“杂调”的曲学渊源与意义演变133
第二节 “弋阳诸腔”的曲体形态和民间流传137
第三节 “诸腔”“杂调”与昆腔的雅俗互补141
第八章 从《钵中莲》传奇看“花雅同本”现象的复杂形态146
第一节 胡忌的疑问和《钵中莲》的声腔归属146
第二节 昆弋合班与乾隆时期的戏曲面貌149
第三节 西调、吹调、乱弹与花部声腔渗透153
第四节 《钵中莲》非万历年间曲本159
第九章 花雅转型时期唐英戏曲创作的价值166
第一节 偏嗜神鬼戏与花部流经江西166
第二节 单出剧与唐英对传奇规制的革新170
第三节 “两头蛮”与昆曲体制的裂变174
第十章 汤显祖的诗学观与晚明曲学批评179
第一节 “意趣神色”与汤显祖的诗学本质观179
第二节 “字句转声”与汤显祖的曲学声律观183
第三节 “率性而已”与汤显祖的诗学实践观187
第十一章 《牡丹亭》春香传奇194
第一节 《牡丹》情缘,源于丫环春香194
第二节 “梅香”队里添新人198
第三节 冯梦龙何以安排春香出家?201
第十二章 赣剧高腔改编临川四梦的艺术得失207
第一节 石凌鹤赣剧弋阳腔搬演临川四梦208
第二节 江西地方声腔剧种对临川四梦的多种改编212
第三节 临川四梦舞台“改本”对当代戏曲的启示215
第十三章 江西广昌孟戏海盐腔遗存斠疑222
第一节 刘家孟戏源流是南戏《孟姜女送寒衣》和弋阳腔《长城记》224
第二节 南北曲牌不是判断明初声腔形态的依据227
第三节 方言和当地歌谣旋律可能是声腔差异的决定因素237
第十四章 传统曲谱与戏曲关系研究的新视角243
第一节 曲谱旁涉诸多戏曲概念术语范畴和重要事件243
第二节 曲谱的文献意义、音乐价值和唱法技巧245
第三节 曲谱研究的历史坐标和逻辑序列250
第十五章 “古体原文”与《南曲九宫正始》的曲学思维253
第一节 “古体原词”:立谱的文本依归253
第二节 正体变体:撰谱的二维观念259
第三节 蒋谱沈谱:立谱的文化参照265
第十六章 《寒山堂曲谱》与张大复的曲学思想270
第一节 罢黜奇炫、崇尚实用的撰谱宗旨270
第二节 正本清源、稽考变异的曲学思维275
第三节 改腔就字、改字就腔的曲唱关系279
第十七章 钱锺书解“戏”释“曲”285
第一节 戏曲的舞台流转与诗文的“信景直叙”285
第二节 “富于包孕的片刻”与戏曲悬念289
第三节 “临去秋波那一转”与生旦戏293
第四节 “突梯滑稽”与“感觉挪移”297
后记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