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媒导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媒导论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141477.jpg)
- 王文科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4997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07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传媒导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 传媒理论篇3
第一章 传媒概述3
第一节 传媒的概念3
一、媒介的定义3
二、媒介、媒体与传媒的异同7
三、大众传播媒介8
第二节 传媒的发展9
一、传媒发展的历史分期10
二、传媒发展的规律15
三、传媒业的发展趋势18
第三节 传媒研究的方法20
一、传媒的定性研究方法20
二、传媒的定量研究方法23
三、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关系27
第二章 传媒的性质、功能与分类31
第一节 传媒的性质31
一、传媒的基本性质31
二、传媒的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32
三、传媒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34
四、传媒的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35
第二节 传媒的功能36
一、信息传播功能37
二、宣传教育功能38
三、舆论监督功能39
四、提供娱乐功能40
五、社会协调功能41
六、文化传承功能42
第三节 传媒的类型及其特征43
一、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与数字媒介43
二、传统媒介与新媒介47
三、主流媒介与非主流媒介50
第三章 传媒理论及其影响55
第一节 传媒结构理论55
一、英尼斯的传媒理论55
二、麦克卢汉的传媒理论56
第二节 传媒规范理论59
一、集权主义传媒理论59
二、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论60
三、发展中国家的传媒理论63
四、社会主义国家传媒体制理论63
第三节 传媒效果理论64
一、大众传媒的微观效果理论64
二、大众传媒的宏观效果理论68
第四节 传媒批判理论73
一、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传媒理论73
二、传媒霸权理论74
三、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理论74
四、“文化研究”学派的传媒理论75
第四章 传媒自由、所有权与伦理道德78
第一节 传媒自由论78
一、传媒自由的涵义和内容78
二、传媒自由的产生和发展80
三、传媒自由的作用和性质84
第二节 传媒所有权89
一、传媒所有权的涵义89
二、传媒所有权的存在形式89
三、传媒所有权的实现方式91
第三节 传媒伦理道德94
一、传媒伦理道德的涵义、特征与作用94
二、传媒伦理道德的发展95
三、中外传媒伦理道德建设的比较96
卷二 传媒认知篇103
第五章 图书103
第一节 图书的媒介特征与分类103
一、图书的概念103
二、图书的特征105
三、图书的分类107
第二节 图书出版的历史脉络109
一、古代图书109
二、近代图书110
三、现代图书110
第三节 图书出版业的现状111
一、世界图书出版业概述111
二、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基本情况114
第四节 图书的发展118
一、图书面临的困境118
二、图书的发展对策和趋向119
第六章 杂志125
第一节 杂志的特征与分类125
一、杂志的定义和特征125
二、杂志的分类128
第二节 外国杂志发展概况130
一、美国130
二、英国132
三、法国133
四、日本134
五、荷兰134
六、德国134
七、加拿大135
八、俄罗斯135
第三节 中国杂志的发展135
一、中国杂志史略135
二、中国杂志业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137
第四节 杂志的发展趋势141
一、世界杂志的发展趋势141
二、中国杂志的发展趋势143
第七章 报纸151
第一节 报纸的特点与分类151
一、报纸的定义与特点151
二、报纸的分类153
第二节 外国报纸的发展历程154
一、英国报纸的发展历程154
二、美国报纸的发展历程156
三、日本报纸的发展历程158
四、法国报纸的发展历程159
第三节 中国报纸发展的历程161
一、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713~1815)161
二、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1815~1915)162
三、中国现代报纸的发展(1915~1949)164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报纸的发展(1949年至今)166
第四节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167
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167
二、我国报纸的发展趋势171
第八章 广播175
第一节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175
一、广播的诞生175
二、广播的发展178
第二节 广播的传播特点180
一、传播快捷,时效性强180
二、覆盖广泛,渗透力强181
三、声情并茂,感染力强182
四、手段多样,参与性强183
五、线性传播,选择性差183
六、转瞬即逝,保留性差183
第三节 中外广播业184
一、世界部分国家广播事业概况184
二、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187
三、港澳台地区的广播事业190
第四节 广播的发展趋势191
一、当前世界广播业的基本运作形态和体制191
二、当今世界广播业的发展现状和走势192
第九章 电视197
第一节 电视的发明及其媒介特征197
一、电视科技的发明197
二、电视的内涵与媒介特征198
第二节 欧美电视的发展199
一、欧洲电视的发展199
二、北美电视的发展204
第三节 我国电视的发展210
一、我国电视事业的诞生210
二、我国电视的停滞阶段211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213
四、我国电视的全面发展216
第四节 电视的发展趋势218
一、电视节目的现状与趋势218
二、电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219
三、数字电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220
第十章 电影224
第一节 电影的内涵及其艺术特征224
一、电影的内涵224
二、电影的艺术特征225
第二节 电影的早期发展227
一、电影作为艺术初始阶段227
二、平行剪辑手法的创立228
三、格里菲斯:确立了电影基本的叙事语言229
四、苏联蒙太奇学派理论及实践230
第三节 世界电影呈现的流派与特点232
一、好莱坞电影232
二、先锋派电影234
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235
四、法国新浪潮电影235
五、苏联诗电影236
六、现代电影的流变236
第四节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238
一、电影传入中国(1896)238
二、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239
三、早期中国电影的众生相(1905~1932)240
四、中国电影的觉醒与崛起(1932~1949)241
五、中国电影的家国梦想(1949~1979)242
六、中国电影的融汇与交流(1979~)246
第五节 中国内地电影的现状与展望248
一、中国内地电影的现状与问题248
二、中国内地电影的展望249
第十一章 新媒体252
第一节 新媒体的内涵与影响252
一、什么是新媒体252
二、新媒体的影响254
第二节 新型媒体255
一、新型媒体的内涵与特征255
二、新型媒体的发展256
第三节 网络媒体258
一、网络媒体的定义与特征258
二、网络媒体的发展259
第四节 手机媒体262
一、迅速崛起的第五媒体262
二、手机媒体的特点264
三、手机媒体的应用266
卷三 传媒影响篇277
第十二章 传媒与受众277
第一节 受众概说277
一、受众的内涵277
二、受众的类型279
第二节 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280
一、受众在传播中的价值280
二、传收双方的关系——从“受众控制”到“受众自治”281
三、从传播者角度看受众282
四、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期望285
五、一种特殊的现象:“准社会交往”287
第三节 重要的受众研究理论287
一、个人差异论288
二、社会分类论289
三、两级传播理论289
四、受众商品论290
五、编码及解码理论290
第四节 培养受众与满足受众需要291
一、提高受众传媒素养291
二、正确认识受众需要292
三、培养受众的公民意识293
第十三章 传媒与政治296
第一节 政治与传媒发展的历史296
一、从政治传媒到传媒政治296
二、大众传媒与政治选举301
第二节 传媒与政治的互动303
一、政治操纵传媒304
二、传媒影响政治307
第三节 传媒的发展与民主进程311
一、新闻传媒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311
二、中国的传媒发展与民主化进程312
三、传媒在民主进程中的效能314
第十四章 传媒与经济317
第一节 传媒经济概说317
一、传媒与经济的相互关系317
二、传媒产品分析318
三、传媒市场分析319
四、传媒竞争分析320
第二节 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322
一、传媒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内涵322
二、传媒社会效益的测评指标与提升途径324
三、传媒经济效益的测评指标与提升途径325
第三节 传媒经营管理的职能、作用与原则327
一、传媒经营管理的职能327
二、传媒经营管理的作用328
三、传媒经营管理的原则329
第四节 传媒经营管理的战略330
一、传媒集团战略331
二、传媒品牌战略332
三、传媒资本运作战略335
四、传媒多角化经营战略337
第十五章 传媒与社会341
第一节 传媒与社会的关系341
一、传媒对社会的作用341
二、社会生态对传媒发展的意义345
第二节 传媒批判学派的兴起346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347
二、“文化霸权”理论347
三、文化工业批判348
第三节 传媒与妇女儿童发展349
一、传媒与儿童发展349
二、传媒与性别353
第四节 社会发展对传媒的认识与期待355
一、传媒与知识沟356
二、传媒素养教育与社会发展360
第十六章 传媒与文化364
第一节 传媒与文化的相互关系364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征364
二、传媒对文化的影响365
三、文化对传媒的影响367
第二节 文化研究学派的传媒理论研究368
一、文化平等论368
二、受众权威论369
三、大众文化价值论370
第三节 传媒的娱乐化371
一、文化工业与传媒娱乐化371
二、传媒娱乐化现象及特点372
三、传媒娱乐化的反思374
第四节 传媒的文化与商业困境375
一、传媒产业的性质和特点375
二、传媒产业的文化与商业困境376
第五节 传媒与文化的关系整合378
一、坚守“文化本土化”的传播原则379
二、增加当代文化传播中的道德价值内涵380
三、打造适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品牌380
四、民族传统文化借助传媒延续生命力381
第十七章 传媒与军事385
第一节 军事对传媒的影响与制约385
一、军事活动促进新闻传媒的诞生和发展385
二、军事活动促进传媒技术的发展与运用387
三、战争形态的变化影响传媒报道的真实性387
四、战时新闻检查制度,制约着传媒客观报道388
第二节 传媒对军事的作用与影响389
一、传媒对军事活动的作用与影响389
二、传媒作为军事斗争手段的主要特点394
第三节 传媒在世界军事史上的角色395
一、近代传媒:引发战争,推动战争396
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战398
三、“二战”后传媒运用的新发展400
第四节 信息战与传媒402
一、信息战的涵义与表现形式403
二、信息战中传媒所表现的特点403
卷四 传媒延伸篇411
第十八章 通讯社411
第一节 通讯社的界定和分类411
一、通讯社的界定411
二、通讯社的分类412
第二节 外国通讯社的产生与发展415
一、早期四大通讯社415
二、三社四边协定416
三、当今国外主要的通讯社417
第三节 我国通讯社的产生与发展420
一、我国通讯社的历史420
二、当今我国主要的通讯社424
第四节 通讯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427
一、通讯社在网络时代的现状427
二、西方三大通讯社的业务发展战略429
三、新华社事业发展战略432
第十九章 广告437
第一节 广告概述437
一、广告的涵义与形式437
二、广告信息传播的特点439
三、广告的社会功能440
第二节 西方国家广告业的起步与发展441
一、西方广告业的出现441
二、西方广告业的发展442
三、西方广告理论学说演变444
第三节 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历程447
一、中国古代的广告形式447
二、中国近现代广告业的发端447
三、新中国广告业的历程448
第四节 传媒用作广告载体的独特性450
一、广告传媒的基本特点450
二、前大众传媒广告的特点451
三、传统大众传媒广告的特点452
四、新媒体广告的特点454
五、其他专用传媒广告的特点454
第五节 广告的运作455
一、广告公司的类型455
二、广告运作流程457
三、广告的传媒策划457
四、广告运作对传媒的影响459
第二十章 营销462
第一节 营销概述462
一、营销的内涵462
二、营销的核心概念465
三、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468
第二节 营销观念的发展470
一、生产观念470
二、产品观念470
三、推销观念471
四、市场营销观念471
五、社会市场营销观念472
第三节 传媒的市场营销472
一、传媒营销策划473
二、传媒产品的定价474
三、传媒促销活动476
第四节 整合营销传播478
一、什么是整合营销传播478
二、企业需要整合营销传播480
三、企业实现整合营销传播的途径481
第二十一章 公共关系485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内涵与“四部工作法”485
一、公共关系的内涵485
二、公共关系的四部工作法486
第二节 公关专题活动和操作策略490
一、记者招待会490
二、展览会492
三、庆典活动493
四、赞助活动495
第三节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和处理程序496
一、危机管理的涵义496
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程序497
初版后记505
修订版后记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