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学研究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学研究导论
  • (德)安斯加·纽宁,德维拉·纽宁主编;闵志荣译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8807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135MB
  • 文件页数:611页
  • 主题词:文化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学研究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众文化学:跨学科讨论语境中的多元视角概论&维拉·纽宁与安斯加·纽宁1

1.文化学研究领域中富于创造力的跨学科性、国际性、视角多元性与理论多样性2

2.本文集的重点与目标——兼论其言之未尽12

二 文化概念与文化理论&克劳斯-米夏埃尔·奥尔特25

1.从规范性文化概念到文化理论25

1.1 “文化”对“自然”25

1.2 “文化”对“文明”28

1.3 “文化”对“社会”30

2.作为文化理论的社会理论:“文化”的功能34

2.1 文化社会学扩展为知识社会学34

2.2 文化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系统论38

3.作为符号理论的文化理论41

3.1 作为“语言”的“文化”——“文化”作为抽象模型41

3.2 作为“文本”的“文化”——“文化”与“媒介”45

三 文化符号学&罗兰·珀斯纳55

1.概念与任务55

2.特定文化中的符号系统:过程、代码与媒介57

2.1 过程58

2.2 代码60

2.3 媒介61

3.作为符号系统的文化:社会、文明、思想精神65

3.1 社会文化(社会):符号使用者68

3.2 物质文化(文明):文本70

3.3 精神文化(思想精神):代码73

3.4 社会、物质与精神文化的符号学关联74

4.文化机制与文化变革76

4.1 文化作为文本系统77

4.2 文化作为代码系统80

4.3 文化作为集体记忆88

5.文化符号学的机构化90

四 作为文化学的文学学&威廉·佛斯坎普105

1.导论105

2.文学学与文化学的学术史关联106

3.对文学学与文化学关联的系统化考察110

3.1 文学文本作为文化自我感知的对象110

3.2 媒体与媒体性作为文化交际的建构元素112

3.3 文学史的重构与建构作为文学学与文化学关联的历史性课题114

4.总结116

五 文化人类学&多丽丝·巴赫曼-麦迪克124

1.文化人类学简史127

2.阐释型文化人类学——文化作为文本130

3.行为型文化人类学133

4.书写文化135

5.跨文化冲突动力论语境下的文化人类学138

6.文化人类学与全球互联141

7.文化人类学作为多学科的交集域143

8.文化的人类学——文化主义倾向146

六 历史人类学与文学人类学&哈拉尔德·诺伊迈尔158

1.历史人类学158

1.1 出发点159

1.2 美国的历史学、人类学种族学与文化人类学160

1.3 德国的历史人类学162

1.4 学科机构化165

1.5 内容、方法与问题167

2.文学人类学171

2.1 出发点171

2.2 20世纪90年代前期文学人类学的繁荣174

2.3 文学人类学的终结?179

2.4 学科机构化183

2.5 问题与视角184

七 新历史主义、文化唯物主义与文化研究&莫里茨·巴斯勒194

1.学术立场界定194

2.新历史主义者们何为?196

3.形成与影响202

3.1 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203

3.2 福柯的话语研究207

3.3 格尔茨的“深层描述”概念209

3.4 德曼的“生命寓言”210

4.文化诗学与轶事212

5.方法论基础的问题214

6.文本选择策略217

7.文化研究220

八 集体记忆与回忆文化&阿斯特莉特·埃尔231

1.导言:一个“新范式”及其起源231

2.集体记忆的“发现”:莫里斯·哈布瓦赫与阿比·瓦尔堡234

2.1 莫里斯·哈布瓦赫:“集体记忆”234

2.2 阿比·瓦尔堡:“社会记忆”238

3.单个学科对“集体记忆与回忆文化”研究的贡献241

3.1 心理学中的记忆研究241

3.2 历史学中的记忆研究244

3.3 艺术学和文学学中的记忆研究246

4.阿莱达·阿斯曼与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250

4.1 交际记忆与文化记忆251

4.2 文化记忆、文字与政治身份253

4.3 作为技艺的记忆与作为生命的记忆,功能性记忆与存储性记忆254

5.在集体层面的记忆形式与回忆形式:概念细分初探256

5.1 集体记忆,集体回忆行为与回忆文化256

5.2 记忆的象征形式与文化维度257

5.3 集体记忆的显性系统与隐性系统258

6.今天的“集体记忆与回忆文化”研究:机构化程度与研究空白261

九 文化史(乌特·丹尼尔)273

1.文化史讨论之一:政治史的替代者277

2.文化史讨论之二:社会史与社群史的替代者282

3.文化史讨论之三:多元化理念中的理论与方法289

十 文化社会学(雷纳·温特)300

1.文化社会学的现实意义300

2.文化社会学的历史根源302

3.文化社会学的复兴305

4.新近研究的视角310

4.1文化与权力310

4.2 文化与消费314

4.3 文化与体验316

4.4 文化与交流318

4.5 文化与全球化319

5.结论320

十一 文化心理学与作为文化理论的精神分析(于尔根·克拉默)331

1.文化比较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332

1.1 早期发展史332

1.2 文化比较心理学335

1.3 文化心理学340

2.作为文化理论的精神分析345

2.1 经典理论345

2.2 扩展、细分与修正353

2.3 种族心理学与深度阐释学356

3.视角展望358

十二 文化生态学(彼得·芬克)367

1.什么是文化生态学?368

1.1 自然生态学与文化生态学368

1.2 一门年轻的学科370

1.3 文化生态学的构想372

1.4 学科之父:尤克斯奎尔、贝特森、奈斯376

1.5 中心问题:什么是文化?379

2.文化生态学进化论的基础380

2.1 人类的生态系统380

2.2 结构性遗传382

2.3 文化的层面384

2.4 文化的进化385

2.5 文化的边界386

2.6 文化的能量388

2.7 新的文化批评389

3.适用领域示例391

4.对于文化的隐喻403

十三 文化学中的异者研究(阿洛伊斯·维尔拉赫科琳娜·阿尔布雷希特)408

1.从阐释学到跨文化的异者研究408

1.1 新的挑战:对异者的认识408

1.2 异者研究(异者学)的概况与对象410

1.3 基本区分:他者与异者413

1.4 异者研究作为阐释学的进一步发展415

2.研究现状概览419

3.文化学异者研究的框架概念426

4.异者研究的空白与问题429

4.1 异者构建模式的问题429

4.2 异者研究作为先决条件研究430

4.3 异者学作为客者理论与历史432

4.4 作为异者与新者认知学科的异者学434

4.5 文学中的异者学435

十四 文化空间研究与跨文化交际(汉斯-于尔根·吕泽布林克)453

1.界定与统一453

2.文化空间研究455

2.1 概念与历史455

2.2 区域研究与国别研究457

2.3 问题领域458

3.跨文化交际459

3.1 跨文化互动过程460

3.2 文化迁移467

3.3 异者感知470

3.4 跨文化的多种形式:杂交、克里奥尔化、混杂、新巴洛克473

十五 文化学与性别研究&雷娜特·霍夫484

1.性别秩序485

2.天然性别的建构作为文化文本489

3.性别差异的终结?494

4.文化的智识性质497

5.“人文学科的现代化?”500

6.自我宰制与表演503

十六 媒体文化学&西格弗里德·J.施密特515

1.前言515

2.回避运动516

3.媒体概念520

4.文化作为程序521

5.后果526

6.学科531

7.媒体文化学534

附录541

1.文化学权威著作精选书目541

2.作者简介564

3.人名索引5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