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方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研究进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方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研究进展
  • 卞新民,张卫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23489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76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691页
  • 主题词:耕作制度-研究-中国;农业生态-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方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研究进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始创2

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章熙谷2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以江苏省沭阳县叶庄村专业户为例进行的探讨&章熙谷 杨森山15

资源配置的灰色控制模型设计及应用&李兰海 章熙谷23

水稻生长动态控制模型的研究&章熙谷 卞新民29

南京地区麦瓜稻多熟制生产力研究&章熙谷 Gregory Veek 王绍华36

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镇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研究&章熙谷 李幼霞 李萍萍 卞新民40

丹阳市作物及种植制度气候产量潜力的计算机模拟与分析&杨京平 章熙谷46

辐射型生态工程结构优化研究&张斌 章熙谷52

粮糖兼用高粱开发利用及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评价&翟进升 章熙谷56

低丘红壤地区种植制度的优化设计——以江西临川县为例&翟玉顺 章熙谷61

不同原料栽培平菇的生态学转化特点研究&朱普平 卞新民 章熙谷65

中国南方红黄壤地区农业生态问题探讨&黄国勤69

苏南地区玉米发展模式及其气候资源利用&高德明 章熙谷 李萍萍 卞新民74

试论三高农业与耕作学学科体系建设&李萍萍81

中国红黄壤地区作物生产的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黄璜84

小麦春玉米套作共生期间种间互作效应的微气候学研究&谭立军 李萍萍 卞新民 冯金侠 周玲娣89

市场经济下种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探讨&陆建飞 丁旭 王昭 庄恒扬 章熙谷92

苏南地区农田养分循环特征及平衡调控途径&陈欣 李萍萍 章熙谷96

农业生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初探&柯建国 陈长青 柳建国 陆建飞100

农牧结合在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作用&张卫建 卞新民 章熙谷105

第二篇 传承112

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申曙光112

垄畦栽培水稻的植株形态与生理特性研究&章秀福 王丹英 屈衍艳 李华119

垦殖对伊犁河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刘翔 朱咏莉 李兰海125

农业生产食物链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卞新民 章熙谷131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crease organic carbon decomposition under elevated CO2&Lei Cheng,Fitzgerald LBooker,Cong Tu,Kent O Burkey,Lishi Zhou,H David Shew,Thomas W Rufty,Shuijin Hu135

The growing potential for ecological economics in US agriculture:old theories,new applications&Gregory Veeck142

Exploring a suitable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ensure rice yields in paddy fields&Yiming Zhong,Xiaopeng Wang,Jingping Yang,Xing Zhao,Xinyi Ye154

Long-term effects of organic amendments on the rice yields for double rice cropping systems in subtropical China&Lidong Bi,Bin Zhang,Guangrong Liu,Zuzhang Li,Yiren Liu,Chuan Ye,Xichu Yu,Tao Lai,Jiguang Zhang,Jianmin Yin,Yin Liang166

太湖地区稻田主要种植方式氮磷径流损失及经济效益分析&朱普平 常志州 郑建初 陈留根180

间作对玉米品质、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张向前 黄国勤 卞新民 江学海 赵其国183

一种生态伦理替代学说——永续农业及其设计中的生态思想分析&李萍萍190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的CH4排放规律&黄璜 杨志辉 王华 胡泽友 陈仕贵 陈灿196

江苏省水稻生产30年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201

Ec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rice-fish coculture system&Jian Xie,Liangliang Hu,Jianjun Tang,Xue Wu,Nana Li,Yongge Yuan,Haishui Yang,Jiaen Zhang,Shiming Luo,Xin Chen208

土壤-作物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分析&柯建国 张光远219

Soil microbial responses to experimental warming and clipping in a tallgrass prairie&Weijiang Zhang,K M Parker,Yiqi Luo,Shiqiang Wan,L LWallace,Shuijin Hu224

第三篇 发展240

不同利用方式下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区域差异&许泉 芮雯奕 何航 吴峰 罗鸿 卞新民 张卫建240

盆栽条件下养殖场废弃物还田对土壤黑麦草系统氮、磷动态的影响&朱利群 王波 黄卉 卞新民244

太湖水陆生态交错带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仇恒佳 卞新民 朱利群251

红壤丘陵区县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陈长青 何园球 卞新民256

基于遗传算法和GIS的县域水田种植制度空间布局优化&彭长青 冯金飞 卞新民262

生态足迹理论方法的改进及应用&王书玉 卞新民268

江西省食物生产波动特征与效率研究&吕爱清 邱爱保 卞新民 杜国平 陈路扬274

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李昌新 黄山 彭现宪 黄欠如 张卫建280

镇江内江湿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小气候日动态&付为国李萍萍 吴沿友 卞新民286

基于神经网络的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分析&胡大伟 卞新民 李思米 冯金飞 王书玉292

遮光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刘金根 刘红霞 丁奎敏 卞新民297

稻鸭共作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的影响&甄若宏 王强盛 张卫建 卞新民 沈晓昆 李元喜300

农村环境污染控制区划方法与应用研究&段华平 朱琳 孙勤芳 卞新民305

江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及作物生产应对措施&黄爱军 陈长青 类成霞 张卫建 卞新民311

红壤旱地四种春夏作物水势比较研究&柳建国 何园球 陈长青 卞新民317

东北气候和土壤资源演变特征研究&王春春 陈长青 黄山 邓艾兴 张卫建 卞新民321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优化农艺技术组合&孟兆江 卞新民 刘安能 庞鸿宾 王和洲327

基于遗传算法和GIS的作物空间布局优化&冯金飞 卞新民 彭长青 朱利群334

新疆绿洲棉花长期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刘建国 张伟 李彦斌 孙艳艳 卞新民340

长江上游定量遥感监测模型地形因子应用研究&张锦凰 刘丹强 姜小三 卞新民348

将新农村建设融入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探索——以湖州市为例&高文玲 卞新民 冯金飞355

城乡一体框架下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评价&马顺圣 陈守越 张沛琪 朱利群 卞新民359

太湖地区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特征及径流流失研究&夏小江 胡清宇 朱利群 陈长青 卞新民364

稻田降雨径流扰动系数的解析分析&焦瑞锋 张鸿睿 卞新民369

生活污水慢渗生态处理对土壤及杨树生长的影响&白保勋 杨海青 樊巍 卞新民374

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结构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其发展预测&王梁 朱利群 张四伟 张沛琪 徐敏轮 卞新民383

Effects of ditch-buried straw retur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rice yields in a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Xiaohua Wang,Haishui Yang,Jian Liu,Junsong Wu,Weiping Chen,Jie Wu,Liqun Zhu,Xinmin Bian388

Residue management affect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in wheat-rice rotation system&Jie Wu,Wenbo Wang,Xiaohua Wang,Liqun Zhu,Haishui Yang,Xinzhong Han,Jie Gao,Wei Guo,Xinmin Bian401

施氮和隔根对玉米植株生长、产量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张向前 黄国勤 卞新民 赵其国414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汪金平 何园球 柯建国 黄国勤420

Effect size and duration of recommended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paddy field in Yangtze Delta Plain of China:A meta-analysis&Wenyi Rui,Weijian Zhang424

The mechanism of carotenoid degradation in flue-cured tobacco and changes in the related enzyme activities at the leaf-drying stage during the bulk curing process&Zhaopeng Song,Tongshuai Li,Yonggang Zhang,Huijing Cao,Changrong Gong,Weijian Zhang433

Warming impacts on winter wheat phenophase and grain yiel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in Yangtze Delta Plain,China&Yunlu Tian,Jin Chen,Changqing Chen,Aixing Deng,Zhenwei Song,Chengyan Zheng,Willem Hoogmoed,Weijian Zhang442

大气CO2浓度倍增对稻田生态系统钙、镁、硅离子流失的潜在影响&郭嘉 张卫建 户其亮 朱建国453

农田开放式夜间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其在稻麦上的试验效果&张彬 郑建初 田云录 董文军 陈金 杨飞 张卫建459

根际增氧模式的水稻形态、生理及产量响应特征&赵锋 王丹英 徐春梅 张卫建 李凤博 毛海军 章秀福468

Responses of biomass growth and grain yield of midseason rice to the anticipated warming with FATI facility in East China&Wenjun Dong,Jin Chen,Bin Zhang,Yunlu Tian,Weijian Zhang478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corn productivity and its sustainability in an Ultisol of southern China&Shan Huang,Weijian Zhang,Xichu Yu,Qianru Huang487

寒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对花前夜间增温的响应&钱春荣 于洋 赵杨 宫秀杰 姜宇博 王俊河 杨忠良 张卫建497

Aboveground morphological traits do not predict rice variety effects on CH4 emissions&Yi Zhang,Yu Jiang,Zhijie Li,Xiangchen Zhu,Xiaofei Wang,Jin Chen,Xiaoning Hang,Aixing Deng,Jun Zhang,Weijian Zhang502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s of night-time warming on crop growth of rice-based cropping systems under field conditions&Jin Chen,Changing Chen,Yunlu Tian,Xin Zhang,Wenjun Dong,Bin Zhang,Jun Zhang,Chengyan Zheng,Aixing Deng,Zhenwei Song,Chunrui Peng,Weijian Zhang514

Differences in rice yield and CH4 and N2O emissions among mechanical planting methods with straw incorporation in Jianghuai area,China&Xiaoning Hang,Xin Zhang,Chunlian Song,Yu Jiang,Aixing Deng,Ruiyin He,Ming Lu,Weijian Zhang524

Higher yields and lower methane emissions with new rice cultivars&Yu Jiang,Kees Jan van Groenigen,Shan Huang,Bruce A Huangate,et al.533

Stability and satur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rice fields: evidence from a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in subtropical China&Yanni Sun,Shan Huang,Xichu Yu,Weijian Zhang545

高速公路沿线农田土壤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季辉 赵健 冯金飞 张卫建554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郭金瑞 宋振伟 朱平 高洪军 彭畅 邓艾兴 张卫建559

附录568

附录Ⅰ章熙谷教授所培养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摘要568

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研究——湖南长沙县高岸村农村生产结构优化设计&申曙光568

二次旋转设计在玉米大豆间作研究上的应用及其模型解析&章秀福568

北城圩农场农业生产结构的灰色动态模型设计和优化研究&李兰海569

免耕、少耕种植小麦的农田生态研究&王进570

农业生产食物链投入产出分析及优化方法的研究&卞新民571

中国中亚热带低丘红壤地区农业资源的系统分析与耕作制度的优化设计&翟玉顺571

江苏省丹阳市作物及种植制度生产潜力的计算机模拟和土地人口承载量的研究&杨京平572

江苏省海安县海南乡星火养殖试验场生态工程辐射功能及其结构优化研究&张斌573

粮糖兼用高粱开发利用研究及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评价&翟进升574

秸秆栽培平菇转化效率的研究及平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地位评价&朱普平574

农业结构优化决策支持系统与五莲县农业系统结构优化研究&林海575

安徽阜阳地区种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武建华575

江西省冬季农业生产潜力与生产效益及其优化模式研究&黄国勤576

苏南稻区套作玉米生产特性及其生态位合理性分析研究&高德明577

中国红黄壤地区饲料燃料肥料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黄璜577

苏南地区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及其相应种植制度研究&谭立军579

江苏太湖地区持续农业的种植制度研究&陆建飞580

农村工业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机制及持续农业途径研究——以江苏南部农村工业发达地区为研究范例&陈欣582

耕作制度决策支持系统(FSDSS)及中国南方红壤区可持续发展耕作制度研究&柯建国583

长江三角洲农牧系统结构演变规律及食物安全战略研究&张卫建584

附录Ⅱ 章熙谷教授学术思想第三代传递者博士毕业论文摘要587

城镇生活污水杨树林地慢速渗滤生态处理研究&白保勋587

畜禽粪便污染的农业系统控制模拟及系统防控对策&柳建国589

稻田系统主要矿质元素生物有效性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郭嘉591

稻鸭萍共作系统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甄若宏594

粪肥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氮素的影响及径流流失风险评估&朱利群596

高速公路沿线农田土壤和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规律&冯金飞598

红壤区农林复合系统分析与评价&陈长青599

环太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优化设计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仇恒佳601

基于模糊推理和模式识别的城市生态适宜度评价——以扬州市为例&马顺圣604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王书玉605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仿真研究——以江苏省建湖生态县为例&胡大伟608

江淮地区近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黄爱军610

江苏沿江经济开发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分析与对策研究&彭长青612

江西省食物生产变化规律与安全分析及调控对策&吕爱清614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保护性耕作增碳效应研究&许泉616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段平华617

太湖地区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及控制技术研究&夏小江619

调亏灌溉对作物产量形成和品质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孟兆江621

东北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及春玉米栽培应对策略研究&王春春623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新型耕作技术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研究&王小华626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固碳的影响&吴洁628

香根草护坡地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其对人工干扰的响应机制研究&刘金根629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其化感作用的研究&刘建国632

长江上游西河小流域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研究&张锦凰634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玉米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李昌新635

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植被修复策略&付为国637

不同氮水平下玉米间作大豆和花生的效应研究&张向前639

南方双季稻区秸秆厢沟腐熟还田新型免耕耕作技术研究&汪金平641

长三角农田土壤固碳技术的固碳潜力及激励机制研究&芮雯奕642

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综合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王锋645

烤烟烟叶成熟和烘烤过程中色素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宋朝鹏647

冬小麦生产力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响应研究&田云录649

冬小麦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地下生物学响应特征及其机制&张彬651

水稻生长对根际氧营养的响应特征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赵锋652

昼夜不同增温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董文军654

基于碳组分分析的稻田土壤固碳优势及其保持途径研究&黄山656

东北玉米品种对密度和氮肥的综合响应及高产高效栽培途径&钱春荣658

我国稻作技术演变对水稻单产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张艺660

冬小麦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和适应及其区域差异&陈金662

稻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杭晓宁663

水稻植株生产力和物质分配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机理&江瑜666

长期不同施肥对东北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高洪军668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差异研究&孙艳妮670

东北黑土区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质量及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效应&郭金瑞672

跋6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