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宁波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益澄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88456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宁波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宁波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目的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4
一、历史文化名村范围界定与内涵辨析4
二、历史文化名村规划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7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11
第二章 宁波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历程13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村评选工作13
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相关政策14
一、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相关配套政策14
二、其他相关工作开展情况16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成绩17
第三章 宁波历史文化名村分类与特色26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村分类26
一、山野生态特色古村27
二、三江文化特色古村27
三、湖湾文化特色古村27
四、老城区文化特色古村28
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村的物质形态特色28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文化特色31
一、宗氏文化特色32
二、滨海文化特色32
三、商帮文化特色32
四、民国文化特色33
第四章 宁波典型历史文化名村的文化传承34
第一节 清潭村34
一、乡村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价值简析34
二、保护及利用现状35
三、主要问题43
四、管理与规划举措44
第二节 韩岭村45
一、乡村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价值简析45
二、保护与利用现状46
三、主要问题53
四、管理与规划举措54
第三节 金冠村55
一、乡村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价值简析55
二、保护与利用现状57
三、主要问题64
四、管理与规划举措65
第四节 走马塘村66
一、乡村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价值简析66
二、保护与利用现状67
三、主要问题76
四、管理与规划举措76
第五节 半浦村77
一、乡村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价值简析77
二、保护与利用现状78
三、主要问题84
四、管理与规划举措85
第六节 黄埠村85
一、乡村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价值简析85
二、保护与利用现状86
三、主要问题91
四、管理与规划举措91
第七节 蜜岩村92
一、乡村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价值简析92
二、保护与利用现状95
三、主要问题99
四、管理与规划举措100
第八节 柿林村100
一、乡村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价值简析100
二、保护与利用现状101
三、主要问题106
四、管理与规划举措107
第九节 岩头村108
一、乡村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价值简析108
二、保护与利用现状110
三、主要问题117
四、管理与规划举措118
第五章 国内外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范例119
第一节 国外经典案例119
一、日本合掌村119
二、德国古村落更新规划122
三、匈牙利霍洛克民俗村123
第二节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先进经验125
一、台湾苗栗县经验125
二、苏州经验126
三、杭州经验129
四、黄山经验131
五、绍兴经验133
六、松阳经验135
第六章 宁波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评估的技术139
第一节 目标和原则139
第二节 评估方法140
第三节 评估内容141
第七章 宁波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评估分析142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村基本情况定性评估142
一、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明显142
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偏低且内部差距大143
三、周边资源依托条件影响大于交通区位条件影响144
四、保护与发展状态存在明显的横向差异146
第二节 各村保护规划编制规范性定性评估146
一、保护规划编制概述146
二、总体水平与特点147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47
第三节 各村保护与发展综合定量评估152
一、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综合定量评估体系的构建152
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综合定量评估结果154
第四节 重点村定量评估162
一、老宅院保护现状客观评估162
二、居民入户调查分析169
第八章 宁波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利用与保护的居民感知175
第一节 古村居民保护感知研究理论基础175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175
二、地方依恋理论176
三、社区交换理论177
四、期望理论177
五、结构方程模型理论177
第二节 古村居民保护感知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构建179
一、模型构建理论解析179
二、清潭村的问卷调查与统计182
三、项目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90
四、结构方程模型分析200
第三节 清潭村旅游利用的居民保护感知差异性209
一、性别—保护感知差异性分析209
二、年龄—保护感知差异性分析210
三、受教育程度—保护感知差异性分析210
四、家庭年收入—保护感知差异性分析214
五、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保护感知差异性分析216
六、是否老宅院—保护感知差异性分析217
七、房屋建筑年代—保护感知差异性分析218
八、房屋建筑质量—保护感知差异性分析221
第四节 古村居民保护感知相关分析225
一、地方依赖—居民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相关关系225
二、地方认同—居民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相关性分析226
三、旅游发展认知—居民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相关性分析226
四、保护主体认知—居民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相关性分析227
五、名村评选认知—居民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相关性分析228
第九章 宁波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的问题、成因、改进230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230
一、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破坏加剧230
二、管理体制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起来231
三、资金投入特别是保护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232
四、保护与发展规划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236
五、保护与发展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性思维237
六、保护与发展管理人才匮乏,工程实施管理水平有限237
第二节 原因分析238
一、古村保护价值理念尚未达成共识238
二、古村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尚难调和239
三、法律政策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现实需求尚不匹配239
四、管理多重归口240
五、规划编制失范和失调,公众参与缺位240
第三节 改进策略241
一、提高思想认识,将名村保护与发展工作上升到名城保护和“两美”建设战略高度241
二、充分发挥名城委功能,构建长效监管机制242
三、创新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模式,建立长期跟踪指导机制243
四、加大政府保护资金力度,高效整合利用各方资金244
五、加强分类引导示范,建立特色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245
六、加强名村保护与发展人才培养,提高工程实施管理水平248
七、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强化名村保护过程性公众参与249
参考文献250
附录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