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的空间形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的空间形态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31370753.jpg)
- 徐俊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2106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汉水-中游-流域-城市空间-研究-明清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的空间形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2
1.1.1 文化线路与遗产廊道是聚落研究的新视角2
1.1.2 汉水城镇聚落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冲击3
1.1.3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是聚落研究的热点问题5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6
1.2.1 研究目的6
1.2.2 研究意义7
1.3 研究对象的概念与界定9
1.3.1 关于汉水中游聚落整体研究构架的思考以及本书的研究范围9
1.3.2 研究对象的地域范围——汉水中游11
1.3.3 研究对象的历史时期——明清以来14
1.3.4 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治所城市15
1.4 研究范畴——城市空间形态22
1.4.1 城市空间形态的含义22
1.4.2 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论发展与研究现状24
1.4.3 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评述25
1.4.4 汉水流域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现状26
1.4.5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中的尺度选择26
1.5 研究目标、思路与研究方法27
1.5.1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27
1.5.2 研究方法29
1.5.3 研究框架30
1.6 本章小结31
第2章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发展的背景研究33
2.1 汉水中游的自然地理背景34
2.1.1 汉水中游概况34
2.1.2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河道变迁及其原因36
2.1.3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的水利形势与对策40
2.2 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的区位交通背景41
2.2.1 汉水中游及治所城市的区位条件42
2.2.2 历史上汉水中游城市的对外交通联系43
2.2.3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城与市镇间的交通环境45
2.3 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的社会文化背景48
2.3.1 宋代之前汉水中游的城市发展48
2.3.2 宋元时期汉水中游的城市发展48
2.3.3 汉水中游地区的文化民俗49
2.4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市的农业经济背景50
2.4.1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的农业及手工业商业化发展50
2.4.2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镇的商业发展与行会制度52
2.5 本章小结55
第3章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镇体系的发展与群组空间形态特征57
3.1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镇的行政结构58
3.1.1 府治政权结构58
3.1.2 县级政权结构59
3.1.3 集镇——派驻机构的设立61
3.2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镇体系发展的阶段划分62
3.2.1 明初治所城市分散与独立发展阶段62
3.2.2 清初商业市镇兴起与扩大阶段63
3.3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镇群组发展与空间形态布局65
3.3.1 明清汉水中游县域城镇发展的空间形态布局65
3.3.2 明清汉水中游县际城镇群组发展的空间形态布局69
3.4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镇的群组空间形态特征——以襄阳府为例72
3.4.1 汉水中游襄阳府的城镇等级规模测度72
3.4.2 汉水中游襄阳府城镇群组空间形态特征73
3.5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镇体系发展的动力机制75
3.5.1 自然地理格局——汉水中游城镇空间形态发展的外在动力75
3.5.2 交通与经济重心变迁——汉水中游城镇体系发展的内生动力76
3.5.3 流民涌入与区域开发——汉水中游城镇发展的根本动力77
3.6 本章小结78
第4章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空间形态的分类研究79
4.1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的空间形态分类80
4.1.1 治所城市中城的类型81
4.1.2 城下街区的类型83
4.2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空间形态的推演方法85
4.3 两个府城的空间形态87
4.3.1 襄阳府城87
4.3.2 南阳府城89
4.4 两个州城的空间形态93
4.4.1 均州州城93
4.4.2 邓州州城97
4.5 7个县城的空间形态100
4.5.1 光化县城100
4.5.2 谷城县城103
4.5.3 宜城县城105
4.5.4 南漳县城108
4.5.5 枣阳县城108
4.5.6 新野县城112
4.5.7 唐县县城114
4.6 本章小结117
第5章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空间形态要素的特征研究119
5.1 治所城墙的边界形态特征120
5.1.1 城廓形态与城的规模比较120
5.1.2 护城河的形态特征分析126
5.2 城墙内的街巷结构与形态特征129
5.2.1 街巷结构与城门的关系129
5.2.2 街巷结构形态的类型与特征129
5.3 城墙内的主要功能区划布局及其形态特征132
5.3.1 城墙内的主要功能区划布局特征132
5.3.2 各主要功能建筑群的形态特征——以均州州城为例142
5.4 治所城市的节点与标志物形态特征147
5.4.1 入口与城门147
5.4.2 城中街心的钟鼓楼151
5.4.3 楼、阁、塔等标志建筑形态153
5.5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156
5.5.1 中国古代建城理念的影响156
5.5.2 在原有城址基础上新建或改扩建的影响156
5.5.3 行政等级与管理的影响158
5.5.4 军事控守功能的影响159
5.5.5 河道变迁与防洪设施的影响161
5.5.6 风水理念的影响165
5.6 本章小结166
第6章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两个典型复式治城墙内的空间形态研究169
6.1 明清时期复式城市的形成及其特征概述170
6.2 襄阳府城—樊城镇城的空间形态171
6.2.1 襄阳的历史沿革171
6.2.2 襄阳府城—樊城镇城的地理特征172
6.2.3 明清以来襄阳府城—樊城镇城的空间形态演变173
6.2.4 清末襄阳府城与樊城镇城的空间形态比较185
6.3 光化县城—老河口镇城的空间形态187
6.3.1 光化的历史沿革187
6.3.2 光化县城—老河口镇城的地理特征189
6.3.3 明清以来光化县城—老河口镇城的空间形态演变190
6.3.4 清末光化县城与老河口镇城的空间形态比较198
6.4 两个复式治城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200
6.4.1 内生动力201
6.4.2 外在动力202
6.5 本章小结203
第7章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典型功能性街区的空间形态205
7.1 治所府城的典型街区——明代襄阳王府的空间形态206
7.1.1 明代王府的形成与制度206
7.1.2 襄阳王府的历史沿革211
7.1.3 襄阳王府与襄阳府城的关系212
7.1.4 襄阳王府的建筑空间形态特征214
7.1.5 襄阳王府的现状与改造216
7.2 衙署建筑的典型代表——南阳府衙的空间形态218
7.2.1 南阳府衙的历史沿革218
7.2.2 南阳府衙与南阳府城的关系219
7.2.3 南阳府衙的建筑空间形态特征220
7.2.4 南阳府衙的现状与改造228
7.3 城下街区的典型代表——谷城老街的空间形态229
7.3.1 谷城老街的历史沿革229
7.3.2 谷城老街与谷城县城的关系230
7.3.3 谷城老街的空间形态特征230
7.3.4 谷城老街的现状与改造237
7.4 本章小结239
第8章 结论与展望241
8.1 主要研究结论242
8.2 创新点244
8.3 不足与展望245
附录A 调研考察报告与附表247
附录B 11个府州县地方志中附图255
参考文献301
致谢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