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语体标准与规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技语体标准与规范
  • 梁福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50205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论文-写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技语体标准与规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语言基础知识1

1.1 语言1

1.1.1 语言的概念及含义1

1.1.2 语言的层面体系2

1.1.3 言语5

1.1.3.1 言语交际机理5

1.1.3.2 言语作品形成过程6

1.1.3.3 言语内容和形式9

1.1.4 语言的要素11

1.1.4.1 语言体系要素11

1.1.4.2 言语要素12

1.1.4.3 修辞要素13

1.1.5 语言的性质14

1.1.6 特殊的语言现象16

1.2 语音和文字18

1.2.1 语音的概念及含义18

1.2.2 语音的性质19

1.2.3 语言体系的声音23

1.2.4 言语的声音25

1.2.5 汉语常见语流音变27

1.2.6 文字30

1.3 语义31

1.3.1 语义的概念及含义31

1.3.2 词义32

1.3.3 句义33

1.3.3.1 句义的结构34

1.3.3.2 句义的内容36

1.3.3.3 句义的类型37

1.3.3.4 句义的义位搭配38

1.3.3.5 句义的关系40

1.3.3.6 句义的形成42

1.3.4 语义的明确与不明确44

1.3.4.1 词义的明确与不明确44

1.3.4.2 句义的明确与不明确45

1.4 词汇46

1.4.1 词汇的概念及含义46

1.4.2 语言体系词汇47

1.4.2.1 词47

1.4.2.2 固定词组50

1.4.3 言语词汇50

1.5 语法50

1.5.1 语法的概念及含义50

1.5.2 语法的性质52

1.5.3 语法的单位53

1.5.4 词法54

1.5.4.1 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54

1.5.4.2 语法形式和语法方式55

1.5.4.3 形态和形态分类56

1.5.5 句法56

1.5.5.1 句法结构意义56

1.5.5.2 句法结构形式57

1.5.5.3 句法结构成分57

1.5.5.4 句法结构分析法58

1.5.6 篇章法60

1.6 逻辑62

1.6.1 言语表达的逻辑性62

1.6.2 思维基础62

1.6.3 思维规律63

1.6.4 思维形式64

1.6.5 逻辑的不确定性65

1.7 语境68

1.7.1 上下文语境68

1.7.2 情景语境71

1.8 语体73

1.8.1 语体的概念及含义73

1.8.2 口语语体74

1.8.3 书面语体75

1.8.3.1 事务语体76

1.8.3.2 政论语体77

1.8.3.3 文艺语体79

1.8.3.4 科技语体81

1.8.4 交融语体81

1.8.4.1 科技文艺语体81

1.8.4.2 新闻语体83

1.8.4.3 演讲语体84

1.8.4.4 广告语体85

1.8.5 语体与文体86

1.9 修辞87

1.9.1 修辞的概念及含义87

1.9.2 修辞的性质88

1.9.3 修辞现象(方式)90

1.9.3.1 内容修辞和形式修辞91

1.9.3.2 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91

1.9.3.3 语言要素修辞94

1.9.3.4 辞格修辞和辞趣修辞98

1.9.4 修辞的层面100

1.10 本章结语101

第2章 科技语体概论103

2.1 科技语体的概念103

2.2 科技的概念及分类103

2.2.1 科学的概念及含义103

2.2.2 技术的概念及含义104

2.2.3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105

2.2.4 科学的分类106

2.2.4.1 自然科学106

2.2.4.2 社会科学108

2.2.4.3 思维科学108

2.2.4.4 人体科学109

2.2.4.5 边缘科学109

2.2.4.6 哲学110

2.2.4.7 科学学110

2.2.5 科技分类体系111

2.3 科技语体的表达方式111

2.3.1 记叙112

2.3.2 描写114

2.3.3 说明117

2.3.4 议论120

2.3.5 抒情122

2.4 科技语体的分类123

2.4.1 按学科门类分类124

2.4.2 按表达方式分类125

2.4.2.1 记叙体125

2.4.2.2 说明体127

2.4.2.3 评论体128

2.4.2.4 学术体132

2.4.2.5 综合体135

2.4.3 按言语境界分类136

2.4.3.1 记述体136

2.4.3.2 表现体137

2.4.3.3 糅合体137

2.4.4 按表述专业性分类138

2.4.4.1 专门体138

2.4.4.2 通俗体139

2.4.5 按文体类别分类140

2.4.5.1 论著体140

2.4.5.2 报告体142

2.4.5.3 问答体144

2.4.5.4 辞书体146

2.4.6 与科技相关的非科技语体147

2.5 学术体的特点147

2.5.1 用词特点148

2.5.2 语法特点155

2.5.3 超语言特点160

2.6 科技语体修辞特点162

2.7 本章结语163

第3章 科技语体标准165

3.1 标点符号165

3.1.1 标点符号的分类及功能165

3.1.2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165

3.1.2.1 句号165

3.1.2.2 问号166

3.1.2.3 叹号167

3.1.2.4 逗号167

3.1.2.5 顿号168

3.1.2.6 分号169

3.1.2.7 冒号169

3.1.2.8 引号170

3.1.2.9 括号171

3.1.2.10 破折号172

3.1.2.11 省略号173

3.1.2.12 着重号173

3.1.2.13 连接号173

3.1.2.14 间隔号174

3.1.2.15 书名号175

3.1.2.16 专名号175

3.1.2.17 分隔号175

3.1.3 标点符号用法的补充规则176

3.1.3.1 句号176

3.1.3.2 问号176

3.1.3.3 逗号176

3.1.3.4 顿号176

3.1.3.5 分号176

3.1.3.6 冒号176

3.1.3.7 引号177

3.1.3.8 括号177

3.1.3.9 省略号177

3.1.3.10 着重号177

3.1.3.11 连接号177

3.1.3.12 间隔号178

3.1.3.13 书名号178

3.1.3.14 分隔号178

3.1.4 标点符号若干用法的说明178

3.1.4.1 易混标点符号用法比较178

3.1.4.2 两个标点符号连用的说明180

3.1.4.3 序次语之后标点符号用法181

3.1.4.4 文章标题的标点符号用法182

3.1.5 标点符号新旧标准差异说明182

3.1.6 标点符号的活用183

3.2 数字184

3.2.1 数字规范使用的依据184

3.2.2 数字形式的选用184

3.2.2.1 阿拉伯数字的选用184

3.2.2.2 汉字数字的选用185

3.2.2.3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均可选用185

3.2.3 数字形式的使用186

3.2.3.1 阿拉伯数字的使用186

3.2.3.2 汉字数字的使用189

3.2.3.3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同时使用190

3.2.4 罗马数字的使用190

3.3 量和单位190

3.3.1 物理量191

3.3.1.1 量的概念191

3.3.1.2 量制192

3.3.1.3 量的单位和数值192

3.3.1.4 量的方程式192

3.3.1.5 量的量纲193

3.3.1.6 量纲一的量193

3.3.1.7 量名称和符号193

3.3.1.8 量名称中所用术语的规则197

3.3.2 计量单位199

3.3.2.1 单位的概念199

3.3.2.2 单位制199

3.3.2.3 国际单位制200

3.3.2.4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200

3.3.2.5 单位一203

3.3.2.6 单位名称和符号204

3.3.3 量和单位的规范使用205

3.3.3.1 量及其符号205

3.3.3.2 单位名称及其中文符号209

3.3.3.3 单位国际符号210

3.3.3.4 词头213

3.3.3.5 法定单位214

3.3.3.6 量纲匹配215

3.3.3.7 行文统一216

3.3.4 量和单位使用常见问题216

3.3.5 常用领域量和单位使用注意事项217

3.3.5.1 空间和时间217

3.3.5.2 力学217

3.3.5.3 热学218

3.3.5.4 电学和磁学218

3.3.5.5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218

3.3.6 贯彻执行国家标准220

3.4 参考文献221

3.4.1 参考文献的概念与作用221

3.4.2 参考文献的类型和标识222

3.4.2.1 参考文献类型222

3.4.2.2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223

3.4.3 参考文献标注法224

3.4.3.1 顺序编码制224

3.4.3.2 著者-出版年制226

3.4.4 参考文献表227

3.4.4.1 顺序编码制227

3.4.4.2 著者-出版年制227

3.4.5 参考文献引用示例228

3.4.6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和格式229

3.4.6.1 专著229

3.4.6.2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232

3.4.6.3 连续出版物233

3.4.6.4 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234

3.4.6.5 专利文献235

3.4.6.6 电子资源235

3.4.7 参考文献引用规则236

3.4.7.1 引用基本原则236

3.4.7.2 著录信息源236

3.4.7.3 著录用文字237

3.4.7.4 著录用符号237

3.4.8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238

3.4.8.1 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238

3.4.8.2 题名240

3.4.8.3 版本241

3.4.8.4 出版项242

3.4.8.5 页码244

3.4.8.6 获取和访问路径244

3.4.8.7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245

3.4.8.8 析出文献245

3.4.9 新版国标待改进之处246

3.5 本章结语247

第4章 科技语体规范250

4.1 外文字母250

4.1.1 字母类别250

4.1.2 大写字母使用场合250

4.1.3 小写字母使用场合252

4.1.4 正体字母使用场合253

4.1.5 斜体字母使用场合254

4.1.6 字体类别255

4.2 插图255

4.2.1 插图的作用与特点255

4.2.1.1 插图的作用255

4.2.1.2 插图的特点256

4.2.2 插图的分类257

4.2.2.1 线形图257

4.2.2.2 条形图258

4.2.2.3 点图260

4.2.2.4 构成比图261

4.2.2.5 示意图262

4.2.2.6 记录谱图264

4.2.2.7 等值线图265

4.2.2.8 计算机输出图265

4.2.2.9 照片图265

4.2.2.10 地图267

4.2.3 插图的构成267

4.2.3.1 图序和图题268

4.2.3.2 图例268

4.2.3.3 图注269

4.2.3.4 标目270

4.2.3.5 标值线和标值270

4.2.3.6 坐标轴271

4.2.4 插图的规范使用271

4.2.4.1 一般原则271

4.2.4.2 规范设计制作274

4.2.4.3 线形图的规范设计制作279

4.2.4.4 计算机制图的正确处理283

4.3 表格284

4.3.1 表格的术语284

4.3.2 表格的分类286

4.3.2.1 按结构分类286

4.3.2.2 按内容分类288

4.3.2.3 按用途分类289

4.3.2.4 按版式分类289

4.3.2.5 按位置分类290

4.3.3 表格的构成290

4.3.3.1 表序和表题290

4.3.3.2 表头291

4.3.3.3 表体291

4.3.3.4 表注292

4.3.4 表格的规范使用292

4.3.4.1 一般原则292

4.3.4.2 表格的规范处理294

4.4 式子311

4.4.1 式子的分类312

4.4.2 数学式312

4.4.2.1 数学式的特点312

4.4.2.2 数学式的规范表达要求313

4.4.2.3 数学式表达的严谨性332

4.4.3 化学式335

4.4.3.1 分子式335

4.4.3.2 结构式335

4.4.3.3 实验式344

4.4.3.4 化学方程式344

4.5 英文标点符号346

4.5.1 逗号346

4.5.2 分号352

4.5.3 冒号353

4.5.4 破折号354

4.5.5 连字符356

4.5.6 圆括号358

4.5.7 方括号360

5.5.8 引号361

4.5.9 斜线号362

4.5.10 撇号363

4.5.11 省略号364

4.5.12 句号364

4.5.13 问号365

4.5.14 叹号366

4.5.15 中英文标点混用366

4.6 本章结语367

参考文献370

学者来信374

同行感言376

后记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