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回望·第三极 黄会林、绍武60年教育思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回望·第三极 黄会林、绍武60年教育思想
  • 罗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243037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黄会林-教育思想-文集;绍武-教育思想-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回望·第三极 黄会林、绍武60年教育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黄会林、绍武教育思想研讨会实录3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曹卫东教授3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资深教授3

北京大学哲学系安乐哲教授4

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成员翟俊杰5

会林、绍武先生的影视教育思想与学科贡献6

“严是爱,松是害”与底线教育9

作为教育家的黄会林、绍武先生10

新时代需要正能量的影视教育16

大学教育要传承知识,更要创造知识!——黄会林教育思想的一个闪光亮点18

壮志铸伟业 爱心育英才21

黄老师的信念25

追求美好事业的人永远最年轻27

会林老师教育理念——育人大格局,着眼文化强国29

艺术与传媒——一流学科的诞生30

要重视北京师范大学影视教育对中国影视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32

黄会林与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的学科建设40

黄先生与一流学科的小故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所开拓的事业42

道义赞——绍武、黄会林教授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学科教育的贡献45

固本清源,与时俱进——黄会林先生影视教育思想初探49

民族化:影视艺术的现实路径与未来目标56

黄会林先生对中国戏剧影视学科教材建设的贡献及影响58

谈黄会林教授的博士生培养60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黄会林先生博士后教育理念研究62

关于黄会林的人格教育思想64

呼唤人格度化心灵的教育思想69

黄会林先生与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艺术楼72

老树春深更著花75

大学生电影节的点点滴滴78

黄会林与高教学会的影视教育专业80

跨文化协作的中国文化纪录片制作与国际传播——以“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为例82

从电影学高研班创立看黄会林教育观念85

向黄先生学习教书育人88

黄会林教育观对我教学之启示91

物格以启自性——略记黄会林先生的教育观93

慈目远顾,惠泽子孙——在实践中感悟黄会林先生关心下一代教育思想97

黄会林先生重要课题与调研项目成果回顾99

黄会林先生的“术”与“道”102

“You Raise Me Up”——记我的恩师会林和绍武105

我心目中的“三最”大先生——受教于黄会林、绍武二位先生的夏衍研究110

北京师范大学戏剧小组记忆113

我的老师黄会林116

爱国爱人 止于至善118

我永远敬重的老师121

人生路上的领路人123

芳华际会,桃李成林——献给黄会林先生执教60周年127

行路难,筑路更难;师恩重,情谊永难忘129

向黄会林、绍武二位老师致敬131

回应时代问题的文化战略理论——我看“第三极文化”132

黄会林先生答谢发言137

绍武先生答谢发言139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影视教育家——“黄会林、绍武教育思想研讨会”综述140

第二编 黄会林执教文选147

风范永存——追念唐张师147

力求新径,薪尽火传——悼俞敏师150

学习启功先生 发扬启功精神152

我的老师杨敏如先生155

深深的记忆——在母校的怀抱里成长157

半个世纪的情缘——我与北京师范大学159

知识的海洋,心灵的驿站——我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63

北美艺术人才的摇篮——访约克大学艺术学院165

金秋十月粤东行——记“田家炳工程庆典”活动170

田家炳先生香港追思会的发言174

个人的、民族的、时代的形象表达——影视艺术的教与学176

关于影视艺术教育与学科建设之思考179

现代影视高等教育及学科建设理念探究188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追求——《完全素质手册》序197

华实相扶,文质相称——《中国电视观念论》序202

中国无声电影的开拓性研究——《“看”与“被看”之间——对中国无声电影的文化研究》序206

当代中国影视思潮和现象研究——《中国影视艺术论》序212

“一纬双经”的新颖编织——《影视审美思维论》序214

影视画面创作技术原理与实践——《电视摄像技术与技巧》序216

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影视学术前沿”丛书》总序218

一体多元整合重构:关于中国电视文化的探究——《中国电视文化的理性重构》序225

《光影之舞》序——为学会十年而作231

北京市师德榜样自我陈述245

在2016届硕士毕业典礼的致辞246

在2018级博士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48

我的学术自述:一直“在路上”251

第三编 绍武、会林作品录265

《梅岭星火》(电影文学剧本)265

《虎将行》(短篇小说)265

《故都春晓》(多幕话剧)265

《风雨年华》(电影文学剧本)266

《蜂蜜是甜的……》(报告文学)266

《彭德怀在西线》(电影文学剧本)266

《艺海沉浮》(电影文学剧本)266

《蟠龙的苹果》——随彭德怀夫人凭吊先烈记(散文)267

《雾》(短篇小说)267

《风沙茉莉》(短篇小说)267

《一生求索趋光明——记夏衍老人》(报告文学)267

《陷入绝境以后……》(六集电视连续剧)267

《冲寒松柏》(电视专题片)268

《文化名人——夏衍》(电视片)268

《窃火者之歌——夏衍八章》(大型人物传记片,120分钟)268

《爱的牺牲——影视戏剧创作集》268

《骄子传》(长篇小说)(上、下卷)269

《黑洞炼狱流火——母亲三部曲》(长篇小说)269

《爱的牺牲》(多场话剧)269

《东方月正圆》(散文)270

《说“梦”》(散文)270

《百年辉煌》(歌词)270

《红军家族前传》(长篇小说)(上、下卷)270

小记270

第四编 学位论文中的黄会林、绍武275

路春艳(硕士生,1995—1998)275

王惠(硕士生,1996—1999)275

董新宇(博士生,1996—1999)275

王宜文(博士生,1996—2000)276

邱宝林(硕士生,1997—2000)276

丁卉(硕士生,1997—2000)276

高放(博士生,1997—2000)277

于丹(博士生,1998—2005)278

闫玉清(博士生,1997—2000)278

祝晓风(博士生,1998—2001)279

于晓红(硕士生,1999—2000)279

胡智锋(博士生,1999—2002)280

史可扬(博士生,1999—2002)280

楚卫华(博士生,1999—2002)281

林彦珍(博士生(韩国),1999—2002)281

田卉群(博士生,1999—2006)282

蔺永钧(博士后,1999—2001)282

石竹青(博士生,2000—2003)283

冯锦芳(博士生,2000—2003)283

郑世明(博士生,2000—2003)283

俞虹(博士生,2001—2004)284

路春艳(博士生,2001—2004)284

赵建国(博士生,2001—2004)285

李勇(博士生,2001—2004)285

冀星(博士生,2001—2005)286

谷国庆(硕士生,2002—2005)286

李国芳(硕士生,2002—2005)286

阎晓明(硕士生,2002—2005)287

缪力(硕士生,2002—2005)287

高军(硕士生,2002—2005)288

马继红(硕士生,2002—2005)288

刘杰(硕士生,2002—2005)289

沈卫星(博士生,2002—2006)290

张利箭(博士生,2002—2005)291

高峰(博士生,2002—2005)291

郭运德(博士生,2002—2006)292

李晓枫(博士生,2002—2006)293

海霞(博士生,2002—2007)294

郎昆(博士生,2002—2010)295

周雯(博士生,2003—2006)295

李君(博士生,2003—2006)296

沈鲁(博士生,2003—2006)298

马菂(博士生,2003—2006)299

罗军(博士生,2003—2009)299

梁玖(博士后,2003—2005)300

庚钟银(博士生,2004—2007)301

刘跃军(博士生,2004—2007)301

杨宣华(博士生,2004—2007)302

蔡晓芳(博士生,2004—2007)302

刘元元(博士生,2004—2008)303

杨晖(博士生,2004—2010)303

韩骏伟(博士后,2004—2006)303

董小玉(博士后,2004—2006)304

刘小军(博士后,2004—2006)305

董华峰(博士后,2004—2006)305

吕益都(博士生,2005—2008)306

蒋文倩(博士生,2005—2008)307

王韵(博士生,2005—2008)308

陆彭(博士生,2005—2009)308

吴嘉童(博士生,2005—2013)309

孔朝蓬(博士后,2005—2008)310

王翠艳(博士后,2005—2008)310

李法宝(博士后,2005—2007)312

王卓明(博士生,2006—2008)312

赵玉琦(博士生,2006—2009)313

许波(博士生,2006—2009)314

刘藩(博士后,2006—2008)315

王向东(硕士生,2007—2010)316

杨越明(博士生,2007—2010)316

董宁宁(博士生,2007—2010)317

崔莉(博士生,2007—2010)317

张雨茗(博士生,2007—2010)318

刘硕(博士生,2007—2010)318

李晓燕(博士生,2007—2011)319

谷海慧(博士后,2007—2009)320

卢炜(博士后,2007—2010)320

刘琛(博士后,2007—2010)321

李漫(硕士生,2008—2010)322

金学敏(硕士生,2008—2011)322

阮青(博士生,2008—2011)322

叶宇(博士后,2008—2011)323

林嵒(博士后,2008—2010)324

李晓丽(博士后,2008—2010)325

虞晓(博士生,2009—2012)325

高永亮(博士后,2009—2011)326

孔昭巍(博士后,2009—2012)327

于秀娟(博士后,2009—2011)327

盛楠(艺术硕士生,2010—2012)328

刘湜(博士后,2010—2012)328

李明(博士后,2010—2013)329

漆谦(博士生,2011—2014)329

肖薇(博士后,2011—2013)331

白雪静(博士生,2012—2016)331

封季尧(博士生,2012—2017)332

王斐(博士后,2012—2014)332

杨卓凡(博士生,2013—2016)332

张伟(博士后,2013—2016)333

方彬(博士生,2014—2018)335

丁宁(博士后,2014—2016)335

孙振虎(博士后,2014—2017)336

李雅琪(博士生,2015—2018)337

刘江凯(博士后,2015—2017)338

毛锐(田卉群教授硕士生,2006—2009)338

李国顺(王宜文教授博士生,2006—2009)339

菡子(王宜文教授博士生,2014—2018)339

杨卓凡(张洪忠教授博士后,2016—2018)339

第五编 学生笔下的黄会林、绍武343

推荐黄会林参评2016年度北京市师德榜样发言343

推荐绍武2018年度感动师大人物评选345

难忘恩师(节选)347

遥不可及的榜样349

庆祝黄会林教授从教四十周年座谈会的发言(节选)349

生命的宽度351

在时间中自动上弦——黄会林先生印象356

她和春天有个约会——黄会林教授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一世情缘360

人生之美 在于历事365

在2014年绍武会林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372

光与影的美学散步——聆听黄会林教授学术讲座有感374

灵思动心,影史流长——聆听黄会林先生讲座有感375

第六编 媒体报道的黄会林、绍武381

建立影视艺术的“中国学派”——访黄会林《光明日报》祝晓风“访谈”录381

构建民族化的影视艺术理论——访影视艺术学者黄会林教授383

影视专业在我国非艺术类高校正式设立——访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黄会林女士386

打开社会之门的钥匙——美育387

博导原来是女兵——记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导黄会林388

黄会林:我来搭台大家唱戏396

在和谐中孕育发展——访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401

“永远把目光放在最前面”——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403

“大道行健”黄会林408

中国教育电视台《读懂中国》:壮志铸伟业,爱心育英才——“文化使者”黄会林419

第七编 黄会林、绍武大事记421

后记4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