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 中药鉴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7431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47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中药鉴定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 中药鉴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2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2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2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2
一、中药的品种鉴定3
二、中药的质量鉴定3
三、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4
四、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5
五、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寻找扩大新药源5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7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起源发展与本草7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近现代的发展概况9
第三章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13
第一节 中药的分类13
一、传统中药分类方法13
二、现代中药分类方法14
第二节 中药的命名15
一、中药材命名15
二、中药饮片命名16
三、中药提取物命名17
四、中成药命名17
第四章 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0
第一节 中药资源概况和中药区划20
一、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20
二、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21
三、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21
四、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21
五、华南南亚热带、北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21
六、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21
七、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21
八、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21
九、海洋中药区22
第二节 道地药材资源22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22
二、道地药材的主要产区22
第三节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3
一、中药资源的保护24
二、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4
第五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26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26
一、中药材传统采收方法26
二、中药材现代采收原则28
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加工29
一、药材产地加工通则29
二、常用的加工方法29
第三节 中药的变质与防治31
一、虫蛀31
二、生霉32
三、走油32
四、变色33
五、自燃33
六、风化33
七、其他33
第四节 中药的贮藏与保管33
一、仓库管理33
二、霉变的防治33
三、害虫的防治34
第六章 中药的鉴定36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36
一、国家药品标准36
二、地方药品标准38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39
一、样品登记39
二、取样39
三、鉴定的项目及通则40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40
一、基原鉴定法40
二、性状鉴定法41
三、显微鉴定法44
四、理化鉴定法49
五、生物鉴定法55
第四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57
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57
二、中药的安全性检测58
三、中药质量的评价59
第五节 中药的指纹图谱鉴别61
一、中药指纹图谱的内容61
二、药材指纹图谱的标准61
三、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标准64
第七章 中药的质量标准66
第一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67
一、中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的内容67
二、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的内容68
三、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内容68
第二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技术要求68
一、质量标准的总体原则68
二、中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的技术要求69
三、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的技术要求73
四、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技术要求75
第三节 中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77
一、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起草说明77
二、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起草说明78
三、中药制剂质量标准起草说明79
四、质量标准起草说明附图格式及要求80
第四节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81
一、准确度81
二、精密度82
三、专属性82
四、检测限83
五、定量限83
六、线性83
七、范围83
八、耐用性83
第二篇 植物药类86
第八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86
第一节 根类中药86
一、性状鉴别86
二、显微鉴别87
第二节 根茎类中药88
一、性状鉴别88
二、显微鉴别88
第三节 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89
第九章 茎木类中药240
第一节 概述240
一、性状鉴别240
二、显微鉴别241
第二节 常用茎木类中药鉴定242
第十章 皮类中药259
第一节 概述259
一、性状鉴定259
二、显微鉴定261
第二节 常用皮类中药鉴定262
第十一章 叶类中药282
第一节 概述282
一、性状鉴别282
二、显微鉴别282
第二节 常用叶类中药鉴定284
第十二章 花类中药297
第一节 概述297
一、性状鉴别297
二、显微鉴别297
第二节 常用花类中药鉴定299
第十三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315
第一节 概述315
一、性状鉴别315
二、显微鉴别316
三、理化鉴别317
第二节 常用果实及种子类中药鉴定318
第十四章 全草类中药369
第一节 概述369
第二节 常用全草类中药鉴定370
第十五章藻、菌、地衣类中药407
第一节 概述407
一、藻类407
二、菌类408
三、地衣类408
第二节 常用藻、菌、地衣类中药鉴定409
第十六章 树脂类中药420
第一节 概述420
一、树脂的化学组成420
二、树脂的分类421
三、树脂的通性421
四、树脂类中药的鉴定422
第二节 常用树脂类中药鉴定422
第十七章 其他类中药430
第一节 概述430
一、性状鉴别430
二、显微鉴别430
三、理化鉴别430
第二节 常用其他类中药鉴定431
第三篇 动物药类440
第十八章 动物类中药440
第一节 概述440
一、动物类中药的应用440
二、动物类中药的研究进展441
第二节 药用动物的基本结构442
一、动物的组织442
二、动物的器官和器官系统443
第三节 药用动物的分类445
一、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与分类等级445
二、动物的命名445
三、动物分类系统简介445
第四节 动物类中药鉴定方法451
一、性状与经验鉴别法451
二、显微鉴别法451
三、理化鉴别法451
四、生物鉴别法452
第五节 常用动物类中药鉴定452
第四篇 矿物药类508
第十九章 矿物类中药508
第一节 矿物类中药的基本性质509
一、结晶形状509
二、透明度509
三、颜色510
四、光泽510
五、相对密度510
六、硬度510
七、解理和断口511
八、矿物的力学性质511
九、磁性512
十、气味512
第二节 矿物类中药的分类512
一、阳离子分类法512
二、阴离子分类法512
第三节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方法513
一、性状鉴定513
二、显微鉴定513
三、理化鉴定513
第四节 常用矿物类中药鉴定514
第五篇 中成药类530
第二十章 中成药的鉴定530
第一节 概述530
一、中成药鉴定的历史530
二、中成药鉴定的发展530
三、中成药鉴定的特殊性531
第二节 中成药鉴定常用方法532
一、定性鉴别532
二、含量测定532
三、检查533
第三节 中成药显微鉴定533
一、材料处理534
二、制片方法534
三、偏光显微镜的应用534
四、中成药显微鉴别要点534
索引542
参考文献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