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嬗变、趋同及比较:北朝后期民族认同及区域文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嬗变、趋同及比较:北朝后期民族认同及区域文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1329284.jpg)
- 黄寿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31333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465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胡(古族名)-对比研究-汉族-民族文化-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嬗变、趋同及比较:北朝后期民族认同及区域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一 时代特征及现实意义3
二 研究现状5
三 研究思路11
上编 民族认同3
第一章 胡族的汉化3
第一节 儒学4
一 习读汉文化经典5
二 尊师礼贤38
三 重视教育54
第二节 礼义习俗59
一 礼俗60
二 忠孝节义64
第三节 姓名籍贯郡望世系70
一 东魏北齐统治地区胡族的良好表现70
二 西魏北周统治区胡族的表现74
第四节 文学艺术78
一 语言文学78
二 艺术83
第五节 社会风尚及生活87
一 宗教88
二 婚姻及女学92
三 社会风气及生活96
本章小结97
第二章 各政权制度方面的汉化100
第一节 职官制度100
一 北齐政权基本沿袭北魏制度101
二 北周政权实行周六官制111
第二节 选举制度116
一 北齐政权沿用九品中正制并有所发展116
二 北周政权恢复察举制度118
第三节 礼仪制度122
一 北齐政权继承发展汉魏以来礼仪122
二 北周政权多追循周礼151
第四节 法律制度161
一 北齐政权法律制度多有创新162
二 北周政权法律制度较为落后164
第五节 经济制度及措施166
一 北齐政权行均田租调等制度措施166
二 西魏北周政权此类制度的演变171
第六节 军事制度173
一 东魏北齐政权继承发展北魏制度173
二 西魏北周政权实行府兵制176
第七节 都城制度177
一 东魏北齐的洛阳模式177
二 西魏北周的长安模式182
本章小结186
第三章 外来文化对汉族的影响190
第一节 外来文化对于儒学的影响190
一 对于东魏北齐统治区多方面的影响191
二 西魏北周统治地区亦不能免俗193
第二节 宗教194
一 佛教在东魏北齐统治区影响很大194
二 佛教对于西魏北周统治区的影响亦不可轻视199
第三节 文学艺术203
一 语言文学203
二 艺术205
第四节 风尚习俗207
一 社会风俗的变化208
二 尚武之风216
三 使用胡姓胡名222
四 妇女两性观念的变化227
五 生活器物及服饰230
本章小结232
下编 区域文化之比较237
第一章 胡汉文化之整合趋同及区域差异237
第一节 儒学教育之趋同及其差异237
一 东魏北齐统治区儒学教育发达238
二 西魏北周统治区儒学教育发展稍慢243
三 两大区域的差异245
第二节 文化机构设置之异同249
一 北齐文林馆的设置249
二 北周麟趾学的设置250
三 两大机构的异同251
第三节 各项制度及其异同253
一 东魏北齐政权制度沿袭演变253
二 西魏北周统治区制度之变化255
三 两大区域之异同257
第四节 学者著述259
一 东魏北齐政权统治区著述颇丰259
二 西魏北周政权统治区著述甚多265
三 两大区域之比较271
第五节 文学艺术表现及其异同272
一 东魏北齐统治区文学艺术得到长足发展273
二 西魏北周统治区文学艺术也颇有声势293
三 两大区域之异同306
第六节 礼仪习俗社会生活之趋同及其差异314
一 东魏北齐统治区较为文明315
二 西魏北周统治区较为落后317
三 两大区域之异同318
第七节 北朝后期最高统治者家族汉化及比较319
一 高氏家族的汉化319
二 宇文氏家族的汉化322
三 高氏家族与宇文氏家族汉化之比较327
本章小结329
第二章 胡汉文化整合趋同及地域差异之缘由333
第一节 胡汉文化之整合趋同333
一 文化整合趋同的主流334
二 文化整合趋同的缘由337
第二节 区域文化差异之缘由339
一 自然环境340
二 人文环境342
三 学者的构成346
四 士族的存在368
五 中枢权力核心中的胡汉比例404
六 战乱之影响436
本章小结447
结束语452
主要参考文献455
后记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