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管理学 第6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管理学 第6版
  • 夏书章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6279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169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行政管理-管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管理学 第6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1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

二、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3

三、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5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在中国8

一、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进的行政学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及其中断11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13

第三节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16

一、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16

二、行政管理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18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19

第二章 行政环境22

第一节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22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22

二、行政环境的构成23

三、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24

第二节 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26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26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28

第三节 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1

一、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1

二、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5

三、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7

第四节 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8

一、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8

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41

第五节 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42

一、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42

二、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44

三、创建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45

四、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48

第三章 行政职能50

第一节 行政职能概述50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50

二、行政职能体系51

三、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56

第二节 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57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57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57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58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59

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60

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60

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重点62

第四章 行政组织67

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67

一、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67

二、行政组织的类型71

三、行政组织结构73

第二节 行政组织理论76

一、西方国家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76

二、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79

第三节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82

一、编制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82

二、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83

第五章 行政领导85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85

一、领导的含义及其特点85

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88

三、行政领导:含义、特点和作用91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93

一、行政领导者的职位93

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93

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94

四、行政领导权威95

第三节 行政领导制度97

一、民主集中制97

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98

三、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99

第四节 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101

一、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101

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101

三、行政领导方式103

四、行政领导艺术105

第五节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107

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107

二、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108

三、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112

第六章 人事行政115

第一节 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115

一、人事管理115

二、人事行政117

三、人力资源管理120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123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123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126

第三节 中国人事行政的变革136

一、政府雇员制136

二、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137

三、绩效考核创新138

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139

第七章 公共预算140

第一节 公共预算概述141

一、公共预算的历史141

二、公共预算的目标142

第二节 现代公共预算制度的建立145

一、1999年前的预算管理145

二、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迈向现代公共预算148

第三节 预算过程的参与者、职责和预算周期151

一、预算参与者及其职责151

二、预算周期153

第四节 预算编制与审批154

一、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原则154

二、我国预算的编制、审批程序156

三、部门预算编制方法156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161

五、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164

第五节 预算执行166

一、控制与灵活性的权衡167

二、财政管理周期168

三、预算执行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169

第六节 政府决算171

一、政府决算的主要内容171

二、政府决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172

三、政府决算的审查和批准174

第八章 行政信息177

第一节 行政信息概述177

一、行政信息的内涵177

二、行政信息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视角185

三、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188

第二节 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192

一、行政信息管理体制192

二、行政信息采集管理194

三、行政信息存储196

四、行政信息分级分类198

五、行政信息公开200

六、行政信息交换共享202

第三节 行政信息开发利用208

一、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概述208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210

三、行政信息法制建设213

第九章 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218

第一节 政策过程218

一、政策议程建立219

二、政策方案形成220

三、政策决定222

四、政策执行224

五、政策评估227

第二节 政策分析的方法231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231

二、专门的分析方法232

第十章 行政沟通237

第一节 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要素237

一、行政沟通的概念237

二、沟通主体:行政组织和组织化了的个人237

三、沟通内容:行政信息239

第二节 沟通的机制和方法241

一、沟通渠道:质量与选择241

二、沟通对象:受众心理与状态分析242

三、沟通效果对行政过程的影响244

第三节 政府对外传播245

一、政府对外传播的外部环境246

二、政府对外传播的两种表现形态246

三、政府对外传播中的“软销”与“硬销”247

第四节 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传播249

一、什么是新媒体249

二、新媒体对政府传播方式的影响250

三、新媒体在政府传播中的应用251

第十一章 行政伦理255

第一节 行政伦理概述255

一、行政伦理的兴起背景与发展态势255

二、行政伦理的功能260

第二节 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内容:组织伦理与个体伦理263

一、行政组织伦理263

二、行政个体伦理265

第三节 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责任及其履行267

一、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267

二、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269

第四节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建构与行为约束275

一、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的来源275

二、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的内容277

第十二章 行政法治281

第一节 行政法治概述281

一、行政法治的含义281

二、公共行政的法律逻辑282

三、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285

第二节 行政立法288

一、行政立法的含义288

二、行政立法的权力配置292

三、行政立法监督305

第三节 我国行政管理的法治化306

一、我国法治行政建设的必要性、目标与具体措施306

二、我国行政管理法治化的主要内容310

第十三章 行政监督313

第一节 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313

一、分权制衡理论:以权力制约权力314

二、人民主权理论:以权利制约权力316

三、社会契约论:以道德制约权力318

第二节 行政监督体系321

一、行政监督的内容321

二、行政管理内部监督体系325

三、行政管理外部监督体系330

四、构建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336

第三节 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338

一、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338

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措施341

第十四章 公共危机管理346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346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346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351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56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358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358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职能与机构360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362

一、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362

二、公共危机的决策机制367

三、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369

四、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372

第十五章 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373

第一节 办公室工作的性质与任务373

一、办公室工作的性质373

二、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任务374

第二节 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378

一、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378

二、办公自动化380

第三节 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与主要内容382

一、后勤管理的意义382

二、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384

第四节 后勤管理体制改革387

一、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87

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390

三、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392

第十六章 政府绩效管理397

第一节 政府绩效管理概述397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397

二、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400

三、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401

第二节 政府的绩效计划与实施402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402

二、绩效计划404

三、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405

第三节 政府绩效考核406

一、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406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407

三、个体绩效考核技术409

四、系统绩效考核技术411

第四节 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415

一、绩效反馈415

二、绩效改进和导入416

第五节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418

一、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418

二、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420

三、优化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对策422

第十七章 行政改革与发展425

第一节 行政改革概述425

一、行政改革的基本含义425

二、行政改革的必然性426

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427

一、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427

二、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432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及展望436

一、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436

二、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及展望440

第一版后记444

第二版后记445

第三版后记446

第四版后记447

第五版后记449

第六版后记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