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亚红沙港赤潮及生物防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亚红沙港赤潮及生物防控研究
  • 彭明,李春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3190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红潮-生物防治-研究-三亚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亚红沙港赤潮及生物防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前言1

1 赤潮1

1.1 赤潮概念1

1.1.1 赤潮生物2

1.1.2 赤潮的分类3

1.1.3 赤潮灾害分级5

1.2 赤潮的发生6

1.2.1 赤潮判断6

1.2.2 赤潮生消过程7

1.2.3 赤潮发生原因8

1.3 赤潮的危害14

1.4 赤潮的防治17

1.4.1 物理方法17

1.4.2 化学方法17

1.4.3 生物方法19

参考文献19

2 热带港湾赤潮研究概述21

2.1 中国南海主要港湾赤潮发生概况21

2.1.1 珠江口21

2.1.2 大鹏湾23

2.1.3 大亚湾24

2.1.4 北部湾27

2.1.5 湛江港29

2.1.6 琼州海峡30

2.1.7 香港31

2.1.8 南海赤潮发生的主要特点35

2.2 国外热带海域赤潮发生概况36

2.3 热带海域的主要赤潮生物及毒素40

2.3.1 热带海域的主要赤潮生物40

2.3.2 热带地区的赤潮毒素41

参考文献44

3 三亚红沙港环境特征49

3.1 红沙港自然环境概况49

3.1.1 地形地貌49

3.1.2 入海河流50

3.1.3 水文气象50

3.2 海水污染状况51

3.2.1 海水营养状况的调查51

3.2.2 海水细菌污染状况的调查59

3.3 红沙港污染物来源及养殖状况61

3.3.1 养殖排污62

3.3.2 生活排污65

3.3.3 船舶排污65

3.4 红沙港浮游生物生态特征66

3.4.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分布66

3.4.2 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的时空分布69

3.4.3 浮游植物数量的时空分布70

3.4.4 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70

3.4.5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的时空分布72

3.4.6 红沙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评价73

参考文献73

4 三亚红沙港赤潮的引发种类75

4.1 红沙港赤潮生物的组成与演替75

4.1.1 红沙港赤潮生物的组成75

4.1.2 红沙港赤潮生物种类的季节演替78

4.2 赤潮引发种类的生物学特征78

4.2.1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79

4.2.2 甲藻门(Dinophyta)86

4.2.3 着色鞭毛藻门(Cryptophyceae)89

4.2.4 蓝藻门(Cyanophyta)89

4.3 红沙港中肋骨条藻赤潮生消与环境因子的关系90

4.3.1 赤潮现象91

4.3.2 赤潮发生过程中各环境要素的变化91

4.3.3 赤潮与营养盐的关系95

4.3.4 赤潮与铁的关系95

4.3.5 赤潮与温度、盐度的关系96

参考文献97

5 大型海藻与赤潮防治的作用研究99

5.1 大型海藻99

5.2 大型海藻与赤潮藻间的相互作用101

5.2.1 大型海藻与海洋微藻间的生存竞争101

5.2.2 大型海藻分泌物对赤潮藻的抑制作用103

5.3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湾的修复作用研究105

5.3.1 富营养化海湾的形成及危害105

5.3.2 大型海藻的生物修复作用106

5.3.3 大型海藻对海水的净化研究109

5.4 利用大型海藻防治赤潮需要注意的问题115

参考文献116

6 红树林在赤潮防治中的作用119

6.1 红树林简介119

6.1.1 红树林的概念119

6.1.2 红树林的树种与分布119

6.1.3 海南岛红树林121

6.2 红树林的生态适应性122

6.2.1 特殊的繁殖方式—胎萌122

6.2.2 高度发达和特化的根系122

6.2.3 茎叶的特殊结构与功能124

6.3 红树林的生态效益124

6.3.1 保护海岸125

6.3.2 净化空气125

6.3.3 净化水质125

6.4 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与化感物质130

6.4.1 红树林的化感作用130

6.4.2 红树林的化感物质135

参考文献136

7 滤食性贝类在赤潮防控中的作用140

7.1 滤食性贝类摄食对环境的影响140

7.1.1 滤食性贝类摄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140

7.1.2 滤食性贝类摄食对海洋浮游动物的影响143

7.2 滤食性贝类的生物沉积、呼吸和排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144

7.2.1 滤食性贝类的生物沉积作用144

7.2.2 滤食性贝类的呼吸和排泄与营养盐再生146

7.3 环境因素对滤食性贝类滤水摄食生理的影响147

7.3.1 贝类摄食行为的调节147

7.3.2 影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摄食率)的因素147

7.3.3 滤食性贝类摄食选择性和消化吸收的调节153

7.4 贝类的养殖容量159

7.4.1 养殖容量的概念154

7.4.2 贝类养殖容量的研究155

7.5 滤食性贝类在赤潮生物防控中的可行性研究157

7.5.1 沟纹巴非蛤对富营养化海水中叶绿素a清除及其对氮磷含量的影响158

7.5.2 影响巴非蛤滤水率的因素163

参考文献168

8 微生物在赤潮防治中的作用研究173

8.1 微生物与赤潮藻类间的相互作用173

8.1.1 正相互作用173

8.1.2 负相互作用174

8.2 溶藻病毒175

8.2.1 蓝藻病毒175

8.2.2 真核微藻病毒和病毒类粒子176

8.3 溶藻真菌(微藻拮抗真菌)177

8.4 溶藻细菌177

8.4.1 溶藻细菌的种类178

8.4.2 溶藻细菌的溶藻方式及作用机理182

8.5 反硝化微生物184

8.5.1 氮素循环185

8.5.2 反硝化除氮机理186

8.5.3 反硝化微生物的种类187

8.5.4 反硝化细菌的应用188

8.6 藻间化感作用190

8.6.1 藻间化感作用的三类效应190

8.6.2 藻间化感物质191

8.7 微生物治理赤潮的研究与展望192

参考文献193

9 热带港湾赤潮综合防控策略199

9.1 控制海洋污染,减少赤潮发生199

9.1.1 加强沿海管理,严格控制海洋污染物的排放199

9.1.2 实行生态养殖,减少养殖业自身污染201

9.2 完善赤潮监管体系,深化赤潮可持续防控研究203

9.2.1 完善赤潮监管体系203

9.2.2 深化赤潮可持续防控研究,实现可持续生产204

参考文献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