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元金融与区域金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二元金融与区域金融
  • 曾康霖主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4818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金融事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二元金融与区域金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8

引言8

第一节 二元经济思想回顾10

一、早期的二元经济思想10

二、当代二元经济思想的新发展12

三、文献评述18

第二节 二元经济存在的剖析19

一、动态竞争、个体之间的差异与二元性19

二、国家和行业层面的差异与二元性22

三、转换障碍、摩擦与二元经济结构23

第三节 二元金融理论及机制模型25

一、二元金融理论回顾25

二、二元金融的微观机制27

三、二元金融与二元经济的实际考察29

第四节 中国二元经济格局30

一、产出的二元特征30

二、收入的二元特征33

三、消费的二元特征35

四、城乡的二元特征37

第五节 中国二元金融的理论抽象和现实格局38

一、决定二元金融的基本要素38

二、不同研究视角下的二元金融40

参考文献46

第二章 政府导向型金融与市场导向型金融49

引言49

第一节 政府导向型金融和市场导向型金融的含义与特征50

一、政府导向型金融的含义与特征50

二、市场导向型金融的含义与特征51

第二节 市场导向型金融和政府导向型金融的替代效应53

一、替代效应的含义53

二、模型论证53

三、结论分析55

第三节 市场导向型金融和政府导向型金融的互补关系56

第四节 市场导向型金融和政府导向型金融的演化机理分析57

一、演化机理57

二、演化原因57

第五节 二元经济格局下两种组织形式存在的合理性:现实考察58

一、总体概述58

二、具体分析59

三、结论62

参考文献63

第三章 区域金融制度安排64

引言64

第一节 区域金融制度安排的研究对象和意义64

一、金融发展平衡与均衡的评析64

二、区域金融的研究对象65

三、区域金融的研究意义65

第二节 区域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形成机制66

一、区域不平衡增长理论66

二、区域金融的形成机制67

第三节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现实考察75

一、区域金融发展的总量考察75

二、银行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79

三、资本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82

四、货币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85

五、保险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86

第四节 区域金融机构的进与退87

一、区域进入的条件:国际视角88

二、区域退出的条件:本国视角89

第五节 我国的区域金融制度安排91

一、一个原则:上下一致92

二、两种信念:和谐与服务92

三、三个目标:抓大、放活和扶弱92

参考文献93

第四章 区域金融中银行业空间集聚95

引言95

第一节 银行业空间集聚概述96

一、银行业空间集聚的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96

二、银行业集聚状态分析101

第二节 银行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动因分析107

一、银行业集聚因素的一般性考察107

二、银行业集聚的信息成本因素112

第三节 银行业集聚的自然主导与政府主导116

一、政府推动金融集聚的依据117

二、政府推动金融集聚的主要做法122

三、政府在金融集聚中的作用124

四、地方政府与金融集聚125

第四节 银行类金融机构集中发展的集聚效益132

一、金融机构的集聚能够大幅度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133

二、金融机构之间具有合作便利,带动相关辅助性产业发展133

三、金融机构相互竞争与学习,获得区域金融创新优势133

四、金融风险得以降低134

五、金融机构集聚导致品牌效应135

第五节 银行业集聚的发展演变135

一、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135

二、银行业务向零售业务的转向136

三、集聚下的分散力量137

参考文献137

第五章 区域货币资金流动140

引言140

第一节 货币资金区域流动的研究视角140

一、物流与货币资金的流动140

二、人口流动与货币资金的流动141

三、部门资源流动与货币资金流动142

四、金融产品流动与货币资金的流动143

五、三大需求变化与货币资金的流动145

第二节 引导我国货币资金流动的因素评析145

一、资金报酬率146

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146

三、货币化程度146

四、地区金融发展水平147

五、政策倾斜的地区差异147

六、地区贸易增长情况148

第三节 制约我国货币资金流动的因素评析148

一、制约我国货币资金自由流动的市场化因素149

二、制约我国货币资金自由流动的非市场化因素149

第四节 货币资金区域流动的具体表现151

一、从银行系统角度观察的区域间资金流动151

二、从资本流动角度观察的区域间资金流动154

三、现阶段资金流动的简要概括156

第五节 货币资金区域流动的考察方法157

一、资金拆借算术加总法157

二、资金流量会计平衡法158

三、投资—储蓄回归系数法159

四、资本流动综合分析法160

参考文献161

第六章 区域金融合作(一)163

引言163

第一节 什么是区域金融合作164

第二节 区域金融合作的前提和基础165

一、经济联系与区域金融合作166

二、竞争与区域金融合作167

三、差异与区域金融合作168

四、文化等因素与区域金融合作169

五、金融脆弱性等现代金融特性与区域金融合作170

第三节 区域金融合作的内在原因171

一、博弈论视角下的区域金融合作171

二、伦理经济学的视角174

三、金融自组织视角175

四、共生原理与区域金融合作176

第四节 当前区域金融合作中的几个问题177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77

二、区域金融合作与金融一体化的关系178

三、区域金融合作中的风险传递与监管合作179

四、合作的组织、制度与合作边界180

五、合作中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181

参考文献182

第七章 区域金融合作(二)183

引言183

第一节 国际区域金融合作实践评析183

一、欧洲金融合作183

二、北美金融合作185

三、亚洲金融合作185

四、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金融合作186

第二节 国内区域金融合作实践评析187

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金融合作187

二、香港与内地之间的金融合作191

第三节 我国区域金融合作现状考察194

一、我国区域金融合作的经验194

二、我国区域金融合作的不足之处197

三、促进区域金融合作的对策建议199

参考文献202

第八章 区域金融机构协调203

引言203

第一节 区域金融协调概述205

一、区域金融协调的内涵界定和衡量标准205

二、区域金融协调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208

三、区域金融机构协调209

第二节 区域内银行业的协调211

一、区域内商业银行的协调211

二、区域内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协调216

第三节 区域银行业与证券业机构的协调217

一、区域证券业内部协调的一般分析217

二、区域银行业与证券业不协调现状218

三、区域银证协调机制的构建219

第四节 区域银行业与保险业机构的协调221

一、区域银保发展的不协调现状221

二、区域银保协调机制的构建222

三、银保协调的案例分析——银行保险223

第五节 区域银证保等金融机构发展的综合协调224

一、区域银证保发展的不协调现状224

二、区域银证保协调机制的构建226

三、区域银证保等机构综合协调的案例分析——区域性金融控股公司227

第六节 区域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228

一、监管机构的不协调现状228

二、金融监管机构不协调的原因分析230

三、区域内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231

四、区域内金融监管机构协调的案例分析241

第七节 区域金融机构协调的展望和政策推论244

一、区域金融协调的实施展望244

二、政策推论246

参考文献247

第九章 区域金融中的民间金融248

引言248

第一节 民间金融的形式和性质249

一、民间金融的形式249

二、民间金融的性质251

第二节 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252

一、民间金融存在的必然性252

二、民间金融存在的必要性253

第三节 民间金融活动的特征和规律255

一、相对于其他信用活动的特征255

二、相对于官办金融的特征256

三、民间金融活动的规律256

第四节 民间金融的规模测定257

一、测定民间金融规模的需求法和供给法258

二、测定民间金融规模的参照法259

三、影响民间金融规模的因素259

第五节 民间金融的成本和风险260

一、民间金融的成本260

二、民间金融的风险262

第六节 民间金融的发展及其与合规金融的关系264

一、民间金融是否取代合规金融264

二、非合规金融与合规金融怎样互补265

三、在思想认识上需要矫正的两个问题266

参考文献268

第十章 我国民族地区金融269

引言269

第一节 民族地区金融的发展及机构设置现状271

第二节 民族地区金融的主要特征276

一、从民族特性看276

二、从区域特性看277

第三节 对民族地区金融服务需求的进一步分析278

一、生产生活等经济需求278

二、基于社会公平和政治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280

第四节 对民族地区金融服务供给的进一步分析280

一、贫困地区资金外流严重280

二、金融服务机构种类少,功能缺位282

三、机构网点少,金融服务出现真空284

四、金融创新乏力,金融产品单一,信贷功能下降284

五、金融及其他政策扶持的效用有限285

第五节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金融的主要途径285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的金融形式并重285

二、金融机构提供差别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287

三、政策性金融向部分贫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倾斜288

四、适应区情,设计监管,一区一策,引导民间融资289

参考文献290

第十一章 地区商业银行信贷差额评析292

引言292

第一节 存差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292

一、存差的含义292

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存贷差额293

三、商业银行与顾客的存贷差额294

四、影响地区存贷款变动的主要因素295

第二节 存大于贷的必然性及存差的意义296

一、存大于贷是当代商业银行的必然状况296

二、存差的意义297

第三节 存差与商业银行可用资金299

一、什么是商业银行的钱299

二、商业银行的钱不都来源于存款299

三、存款并非都是商业银行可用的钱300

四、一个地区金融机构有没有钱,在于资产的流动性301

第四节 存差与流动性过剩302

一、流动性过剩的含义302

二、怎样考察流动性过剩304

三、存差与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与货币供给307

参考文献309

第十二章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310

引言310

第一节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理论评析310

一、国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综述310

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研究概况313

第二节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度量研究的已有成果317

一、因果关系检验317

二、线性关系检验318

第三节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度量研究的局限与选择321

一、现有研究理论的局限321

二、现有研究视角的局限322

三、技术度量的选择324

参考文献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