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课程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课程史论
  • 吕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10950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51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课程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二)(三)&陈元晖、陈学恂、陈侠1

引言1

上篇 我国近代学制建立前课程演变的概况——兼论我国近代普通中学课程的渊源11

概述11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革新课程问题的提出15

第二章 早期教会学校课程与西学东渐21

第一节 早期教会学校及其课程述略21

第二节 早期教会学校课程的特点(上)28

一、宗教课程和儒学课程:从“耶稣或孔子”到“耶稣加孔子”28

二、外国语课程:两种主张,一个目的31

第三节 早期教会学校课程的特点(下)——论教会学校的西学课程33

第四节 早期教会学校及其西学课程的历史评价40

第三章 洋务运动与我国近代课程的萌芽51

第一节 洋务学堂的产生及其课程51

第二节 洋务学堂“中体西用”课程模式的确立及其意义67

第三节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改革课程的理论与实践71

第四节 洋务运动中近代课程的萌芽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77

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我国近代课程的雏形84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课程近代化的贡献(上)——康、梁和严复的课程理论及其不同特点85

第二节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课程近代化的贡献(下)——维新派的办学活动及其课程改革实践98

第三节 我国近代普通中学及其课程的胚胎和雏形——论清末书院的变革和学堂的兴办102

小结135

下篇 我国近代学制建立后普通中学课程的沿革150

概述150

第五章 壬寅癸卯学制时期的普通中学课程152

第一节 钦定中学堂章程及其夭折152

第二节 癸卯学制时期的中学堂课程155

一、立学宗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155

二、与日本普通中学课程的比较164

三、清末普通中学及其课程的社会背景170

四、癸卯学制时期普通中学课程的实施情况175

五、癸卯学制时期普通中学课程的特点——兼评张之洞的课程观190

第六章 清末普通中学课程短暂的文实分科212

一、普通中学文实分科:日本学制、德国做法的结果212

二、文实分科中学堂与奏定中学堂的课程比较219

三、中学文实分科课程的实施、改订及其败因——兼评德国文、实中学221

第七章 民国初年的普通中学课程241

第一节 民初普通中学的课程改革241

一、民国建立伊始中学课程的初步刷新242

二、首次正式确立的女子中学及其课程——兼评男女中学课程的异同247

三、正式颁布普通中学“课程标准”250

四、民国初年普通中学课程的历史评价256

第二节 蔡元培的课程观及其理论基础260

一、“五种主义”:资产阶级新教育的特征260

二、对普通中学文实分科的异议271

三、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构想272

第三节 袁世凯复辟对中学课程的影响279

一、所谓“七项教育要旨”279

二、中学文实分科的重提及其平议280

三、读经课程的恢复和再次废止282

第八章 1922年新学制前后的普通中学课程287

第一节 普通中学增设第二部和分科选科制的风行——1922年学制、课程改革的先导287

第二节 1922年学制、课程改革的重大成果——普通中学三三分段学制的奠基及其课程296

一、普通中学学制的历史性变革296

二、新学制推动下的普通中学课程改革及其特点300

第三节 新学制与普通中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上)——论五四前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化312

第四节 新学制与普通中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中)——从仿日到仿美:论美国三三制中学及其课程模式的传入317

第五节 新学制与普通中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论五四前后几种主要教育思潮对普通中学课程的影响323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生活教育”、“儿童中心”课程论323

二、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课程改革理论328

结论:历史经验和启示342

一、课程设计如何既面向世界又立足本国342

二、关于课程演变的“钟摆”现象——否定之否定规律与矫枉过正辨析349

三、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知识、儿童、社会357

四、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之纲360

五、普通中学课程结构:完整性、基础性、多样性363

(一)关于普通中学课程的完整性——兼论普通中学的劳动技术课程、潜在课程及其他366

(二)关于普通中学课程的基础性——兼论普通中学的综合课程及其他380

(三)关于普通中学课程的多样性——兼论普通中学的选修课程及其他390

六、课程改革:系统工程面面观401

主要参考文献419

【附录一】1922年新学制后普通中学课程发展史略430

【附录二】新中国成立后普通中学课程发展概述445

后记5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