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蛩家斗蟋精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蛩家斗蟋精要
  • 柏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239912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蟋蟀-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蛩家斗蟋精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中国斗蟋习俗源流考 1

(一)不能证实的斗蟋时代1

1.误传的三国时代1

2.不可采信的唐代斗蟋记录2

(二)可考的斗蟋史5

1.缺乏实证的北宋时代5

2.南宋初期的斗蟋证据8

(三)蟋蟀谱的产生9

1.蟋蟀谱产生的前期准备9

2.关于贾似道10

(四)元、明、清斗蟋习俗的社会背景14

1.元代14

2.明代16

3.清代19

(五)历代斗蟋规则的变迁21

二 蟋蟀相选基础25

(一)蟋蟀形体各部的基本要求25

1.头部25

2.脸部29

3.牙31

4.项32

5.翅34

6.腰背、肚腹36

7.腿脚37

8.尾38

9.形体小结39

(二)虫色审辨39

1.辨色的4个方面39

2.各色虫的品种特征40

3.辨色秘诀42

(三)相虫八字诀43

(四)相虫总诀44

(五)相选蟋蟀的懒人三字经44

(六)盆中留将要求四圆五长46

(七)色变中的特例46

三、杭虫的选、养、斗技巧49

(一)野生蟋蟀的习性与生态49

(二)杭虫风貌51

(三)论杭虫54

1.青虫辨54

2.黄虫辨56

3.紫虫辨57

4.黑虫辨58

5.白虫辨59

6.红虫辨60

(四)饲养方法60

1.早秋养法61

2.中秋养法62

3.晚秋养法64

(五)斗蟋的格斗与斗品65

1.格斗65

2.斗品66

(六)成熟辨66

1.色种分清66

2.色变67

3.稳定自若67

4.粪粒干枯67

四 南贤论将69

(一)斗蟋初探69

1 外骨架——蟋蟀知识的集中点70

2.肚背——蟋蟀的指挥中心70

3.蟋蟀的项三角72

4.头大不如脸大72

5.飞翅点滴73

6.收虫经验谈73

(二)蟋蟀品类漫谈75

1.蟋蟀的基本颜色75

2.蟋蟀的六大品种75

3.蟋蟀的五大亮点77

(三)杭虫浅说79

1.蟋蟀之城杭州79

2.蟋蟀宝地三堡水乡79

(四)鲁虫浅谈82

(五)近代功虫录84

五 沙场秋点兵95

(一)一眼功夫95

1.骨骼的看点96

2.形象的看点98

3 色品的看点98

4.神态的看点99

(二)盆中选将99

1.入盆早期看走势99

2.入盆中期看匹配101

(三)排蛉时机108

(四)察重识龄109

(五)布阵韬略111

1.自我定位112

2.主流趋势112

3.虫源渠道113

4.赛事运筹114

(六)色类实例117

(七)近年功虫录122

六 北盆杂谈137

(一)概述137

(二)存世真品凤毛麟角140

(三)辨伪粗见141

1.鉴别万礼张罐的方法141

2.鉴别赵子玉罐的方法143

(四)仿品153

(五)其他北罐154

(六)杂件157

(七)当代制罐名家158

(八)尾语159

七 南盆新篇163

(一)南盆用泥164

1.陆墓地区的主要土层165

2.土层形成原因165

(二)南盆历史发展166

(三)收藏动态171

1.存在的问题171

2.小件收藏173

八 人育白虫179

(一)育虫180

(二)收虫182

(三)养虫183

(四)斗虫184

(五)观虫185

九、古今虫谱述评187

(一)宋、明古谱187

1.宋谱可能的面貌188

2.明谱的发展190

3.宋、明谱的独特价值191

(二)清代虫谱192

1.梦桂《蟋蟀谱》192

2.《王孙鉴》192

3.《功虫录》193

4.《王孙鉴补遗》194

(三)近代经谱195

1.李石孙《蟋蟀谱》195

2.《秋虫志异》 195

(四)当代经谱196

1.《蟋蟀秘经》196

2.《60年经验谈——蟋蟀的选、养、斗》196

3.《蟋蟀选养竞斗技巧》与《蟋蟀选养竞斗200问》196

4.《蟋蟀的养斗技巧》197

5.《中国斗蟀》与《中国宁津蟋蟀志》197

6.《秋战韬略》、《山东蟋蟀谱》和《中国斗蟋选养与竞斗鉴赏》197

7.《蟋蟀文化大典》198

8.《虫趣》198

十 以《易经》、《黄帝内经》解虫经199

(一)概述199

(二)节气与蟋蟀性质的认识203

(三)古谱发微206

1.食不宜多,休要缺水 206

2.早秋何以用凉207

3.干、老、细、糯之“干”208

4.桑叶解——兼论蟋蟀喂养210

5.激素分析211

6.单奇音解析212

(四)出斗期的一般性规律213

(五)“虫色逐年生化说”在相选蟋蟀中的运用217

(六)“五运六气”在斗蟋中的运用219

1.概述219

2.用“五运六气”预测虫势实例224

(七)虫色定名和命名228

(八)对于人工孵化虫的建议和猜想232

后记2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