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与安身立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与安身立命
  • 樊浩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5089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人生观-青年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与安身立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引论3

文化之“用生”与“用世”3

一、“人”的困惑与寻觅6

1.苏格拉底:“人在哪里?”8

2.尼采:“瞧!这个人”10

3.梁漱溟:“这个世界还会好吗?”11

二、人与文化的基本问题13

1.永远的“苏格拉底问题”——“人应当如何生活?”13

2.“苏格拉底问题”的人类学演绎——“我们如何在一起?”13

三、“文化热”与中西方文明14

1.西方文明进程中的“文化热”14

2.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热”15

3.“文明的冲突”与当代中西方文明17

第二部分 文化与中西方民族的“生命过程”21

第一讲 文化与人的“生命过程”(上)21

一、“文化”是人的“生命过程”的“解释系统”21

1.“文化”概念21

2.文化的第一要素——“生命过程”23

3.文化的第二要素——“生存困境”25

4.文化的第三要素——“解释系统”30

5.文化的第四要素——超越性的“努力”31

6.结语34

第二讲 文化与人的“生命过程”(下)37

二、“文化”创造的是“意义世界”37

1.“文化”遗案37

2.“文化”的真谛——“人化”41

3.“教育”的本质——“解放”50

4.作为超越“生存困境”的“意义世界”52

三、如何才是“有文化”和“有人文素质”的人60

第三讲 中西方文化的精神要素与中西方人的文化基因(上)63

引子63

1.文化的发生学考察及其意义63

2.中西方文化的发生背景69

3.文化要素分析的依据72

一、中西方文化要素一:血缘与地缘73

1.中国文化的“血缘”74

2.西方文化的“地缘”84

第四讲 中西方文化的精神要素与中西方人的文化基因(下)85

二、中西方文化要素二:情理与法理85

1.中国文化的“情理”85

2.西方文化的“法理”95

三、中西方文化要素三:入世与出世99

1.中国文化的“入世”99

2.西方文化的“出世”114

四、如何才是中西方文化?如何才是中西方人?117

第三部分 传统文化的精神结构与中国人的安身立命121

第五讲 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特殊文化难题121

一、如何把握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生命体系121

二、古神话与中国文化的基因124

三、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与中国文化生命的展开129

第六讲 儒家人伦原理与中国文化的“入世”取向(上)135

一、儒家安身立命的文化取向与文化原理135

1.儒家的人生理想与文化生命原理136

2.儒家对世界的态度:乐观的紧张138

3.儒家的精神与境界140

4.儒家“安身立命”的文化要义141

二、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142

1.孔子的历史哲学还原142

2.“礼”:社会生活秩序的理念与伦理世界的建构147

3.“仁”:个体生命秩序的理念与道德世界的建构153

4.“从心所欲不逾矩”160

第七讲 儒家人伦原理与中国文化的“入世”取向(中)163

三、孟子:“万物皆备于我”163

1.孟子对儒家的贡献163

2.“五伦”与伦理世界的范型167

3.“四德”与道德世界的本体185

4.“万物皆备于我”192

第八讲 儒家人伦原理与中国文化的“入世”取向(下)207

四、“大学之道”与中庸智慧207

1.《大学》与“大人之学”208

2.《中庸》与“中庸境界”214

五、“孔孟之道”及其后续发展217

第九讲 道家的人生智慧与中国文化的避世结构218

引子218

1.“道家”的历史文化地位218

2.道家人生智慧之要义:明“哲”保“身”219

一、老子:“无为而无不为”221

1.老子与道家221

2.“‘道’—‘德’经”222

3.“‘道’—‘德’”智慧:无为而无不为231

4.修“身”养“性”235

二、庄子:“逍遥游”237

1.庄子的文化地位237

2.“‘道’—‘德’”境界237

3.“逍遥游”244

4.“真人”境界246

三、道家人生智慧的文化—历史逻辑247

第十讲 佛家人生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出世元素248

一、人生的终极难题与宗教的文化意义248

1.生与死、人生的有限与无限249

2.终极难题的宗教解释与宗教超越251

3.人“生”观与人“死”观251

4.宗教的世俗意义与哲学价值252

二、佛教的世界观256

1.人生的大痛苦与释迦牟尼的觉悟256

2.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的基本看法257

三、佛教的人生观260

四、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构成261

1.佛教与儒家、道教的关系262

2.佛教中国化与中国文化中佛家结构的形成263

第十一讲 儒、道、佛三位一体与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结构266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需要儒、道、佛266

1.儒家为何在中国文化中居于主流和正宗地位?268

2.道家为什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始终?272

3.儒、道结合为何难以安身立命?274

二、儒、道、佛三位一体的文化精神形态与文化精神生态277

1.“自给自足”的文化精神结构与文化精神生态277

2.自给自足的文化精神形态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280

三、“入世中求出世”的文化境界与人格追求282

四、儒、道、佛三维结构的世俗形态与现代意义285

第四部分 结语289

第十二讲 全球化与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文化归宿289

一、20世纪的经济—文化不平衡与文化启蒙的两个路径291

1.20世纪的经济—文化不平衡291

2.中西方文化启蒙的不同路径294

3.20世纪西方社会关于经济—文化关系的理论及其发展294

4.中国的选择与实践300

二、文化对话与“人化”的“理一分殊”303

1.“人化”体系与“文化设计”的理念303

2.人性的“认同”305

3.“自我”的设计308

4.价值体系与性格系统313

5.“社会”原理316

6.“文化模式”317

三、文化“解释系统”与人文素质的知识生态318

1.“文化知识”成为“人文素质”的条件319

2.“五‘理’一体”的人文知识生态320

四、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文化归宿与安身立命基地的建构327

1.全球化—“电子信息方式”的文明难题328

2.文化认同与安身立命329

附录333

问题与对话333

参考书目364

后记3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