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考试通史 卷5 当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考试通史 卷5 当代
  • 杨学为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4530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9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18页
  • 主题词:考试-历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考试通史 卷5 当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普通初级中学的招生考试2

一 初中招生考试的制度2

二 初中招生考试的管理5

三 初中招生考试的内容6

第三节 普通高级中学的招生考试7

一 高中招生考试的制度7

二 高中招生考试的管理8

三 高中招生考试的内容10

第四节 普通中小学的校内考试11

一 中小学校内考试的种类12

二 中小学校内考试政策的变化13

三 对中小学毕业考试的说明18

第五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会考19

一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建立的背景19

二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主要内容21

第二章 中等专业学校入学考试22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22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28

第三章 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40

第一节 从学校单独招生考试到全国统一招生考试40

第二节 统一招生与单独招生的比较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工作体制的确立45

一 1954年的讨论与统一招生考试工作的改进45

二 1955年的讨论与统一招生考试工作的改进47

三 1956年统一招生工作的改进50

四 1957年的讨论与统一招生考试工作的改进50

五 1958年的讨论与统一招生考试工作的改进52

第三节 统一招生的性质54

第四节 两种根本对立的指导思想的斗争56

一 “左”倾的思潮对考试的责难56

二 在“八字方针”的指引下,全面改进高校招生考试工作58

三 对高考责难的逐步升级61

第五节 关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63

第四章 废除考试 实行推荐71

第一节 高等学校停止招生71

第二节 从试办班到恢复招生75

第三节 围绕文化考查的斗争81

第四节 文化专制与反文化专制88

一 推广“朝农经验”91

二 “划等号”论93

三 1975年招生会97

四 整顿100

五 反整顿103

六 1976年的招生工作105

第五章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107

第一节 废除推荐 恢复考试107

一 太原招生会107

二 北京招生会109

三 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人座谈115

四 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盛举117

五 录取工作座谈会118

六 恢复高考的历史意义120

第二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拨乱反正121

第三节 改革开放——高考的新课题124

第四节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28

第五节 逐步制定各项规则131

一 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131

二 招收保送生137

三 军事院校招收地方考生的规定139

四 发布《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暂行规定》140

五 发布《高等艺术院校(系科)招生工作暂行规定》141

六 招收华侨、港澳、台湾考生的规定143

七 来华留学生招生考试144

第六节 省级高中毕业会考后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及“3+X”方案145

第七节 考试的标准化150

一 “文化大革命”前考试模式的缺陷150

二 邓小平的教导151

三 “标准化”的基本含义152

四 注重考能力153

五 规范考务管理157

六 控制评分误差161

七 信息技术的应用165

八 实行标准分数制度167

九 统计分析与评价168

十 开展质量评审175

第八节 科研先行的工作方针177

第六章 高等学校校内考试1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高等学校校内考试(1949~1956)181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高等学校校内考试(1957~1966)183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高等学校校内考试(1977~1999)186

一 学分制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187

二 德智体综合测评188

三 中期筛选制189

四 抓考试管理,促学风建设189

第四节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190

一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对象和条件192

二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笔试192

三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笔试的分数解释193

四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195

五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证书195

第七章 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197

第一节 本专科招生考试197

一 报考条件198

二 考试命题1

三 录取200

第二节 专科起点本科班招生考试201

第三节 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206

一 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206

二 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考试及录取工作207

第八章 自学考试制度的诞生和发展210

第一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诞生和基本制度的建立210

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诞生的社会背景210

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酝酿和产生的过程213

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试点和推广216

四 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颁布226

第二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基本内容228

一 考试对象与个人自学229

二 国家考试及其实施办法231

三 主考学校233

四 社会助学235

五 部门委托开考237

六 考试制度与教育形式、教育制度的统一238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240

一 开考专业的增加和专业结构的变化240

二 考试规模的增大和应考对象的变化242

三 社会助学的发展与助学主体、助学方式的变化244

四 国家考试职能的扩大和服务面向的拓展247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50

一 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产生250

二 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253

三 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255

第五节 自学考试制度的特点和作用258

一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考试制度的特点258

二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特点259

三 自学考试的作用261

第九章 自学考试的管理2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5

一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及其职责265

二 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及其职责266

三 地(市)、县(区)级自学考试工作机构267

第二节 开考专业和考试标准、教学媒体的管理268

一 开考专业的管理268

二 专业考试计划的制定及其管理270

三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编制274

四 教材及其他教学媒体的编制及管理276

第三节 自学指导和助学管理279

一 自学指导279

二 社会助学的管理、指导和监督281

三 教考职责分离284

第四节 命题管理286

一 命题工作体制286

二 命题工作方式288

三 命题工作要求290

第五节 考试实施和评卷管理293

一 考试实施管理293

二 评卷管理296

第六节 实践环节考核298

一 实践环节考核的组织299

二 实践环节的考核项目和考核要求301

第七节 学分制和考籍管理303

一 自学考试的学分制304

二 考籍管理306

第十章 学历认定性考试309

第一节 广播电视大学“注册视听生”考试309

第二节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313

第十一章 研究生招生考试318

第一节 政策发展概况318

一 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1949~1966)318

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恢复(1977~1980)324

三 颁布学位条例,逐步完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1980~2000)325

四 我国现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334

第二节 全国统一考试339

一 简介339

二 政治理论考试340

三 外国语考试343

四 数学考试349

五 医学综合科目考试(西医、中医)354

六 业务课(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356

七 复试359

第三节 招收硕士生的其他形式369

一 推荐免试369

二 单独考试372

三 MBA联考374

第四节 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拔办法376

一 发展概况376

二 招生考试政策377

第五节 招收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研究生选拔办法379

第六节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考试办法381

第十二章 学业证书考试385

第一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385

一 论证385

二 考试设计386

三 考试机构389

四 考试大纲与教程389

第二节 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390

一 简介390

二 英语水平考试(EPT)391

三 法语水平考试(TNF)393

四 德语水平考试(N TD)395

五 日语水平考试(N N S)396

六 俄语水平考试(тпря)397

第三节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体系(PETS)399

第四节 全国公共俄语等级考试体系(стряκ)402

第五节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405

第六节 全国少儿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少儿NIT)406

第七节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407

一 起步奠基阶段(1984年10月~1990年1月)408

二 巩固发展阶段(1990年2月~1992年8月)410

三 提高完善阶段(1992年9月~1997年11月)411

四 调整改革阶段(1997年12月至今)414

第十三章 职业证书考试417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417

一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创建与发展417

二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种类及其特点421

三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原则与程序423

四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内容与方法426

五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地位及组织管理428

第二节 全国律师资格考试430

一 中国律师制度的恢复与律师资格考试的由来430

二 律师资格考试的实施与改革435

三 律师资格考试制度的确立438

四 考试的社会影响与展望442

附:全国初任检察员、助理检察员考试444

第三节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446

第四节 国家医学考试453

一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业务统考454

二 全国县级卫生机构“六长”业务统考455

三 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456

四 乡村医生抽样测试457

五 全国护士执业考试459

六 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上岗资格考试460

七 国家中医药考试中心、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成立461

第十四章 香港地区教育考试463

第一节 从香港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到香港高级程度会考464

一 早年情况464

二 中学的学制464

三 香港大学入学资格考试465

四 香港大学中学毕业会考466

五 港大入学试改制466

六 香港大学高级程度考试469

七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470

第二节 从香港中文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到香港高等程度会考473

一 联合入学考试473

二 香港中文大学入学资格考试474

三 香港高等程度会考475

第三节 香港中学会考476

一 香港中学毕业会考476

二 香港中文中学高中毕业会考479

三 中学会考考务的兴革480

第四节 小学升中学考试485

一 小学会考485

二 中学入学考试486

三 中学学位分配方法487

第五节 香港考试局的成立及考试工作的改革489

一 考试内容的改革490

二 参加课程的编订492

三 加强保密工作492

四 多项选择题的考试方法494

五 关于应考语言的规定495

六 对作弊的惩治496

七 成绩等级制度的改进496

八 评级制度的改进497

九 公开考试改革展望498

十 其他考试500

附:公务员入职考试简介500

第十五章 澳门地区的考试503

第一节 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504

一 学期考试504

二 幼、小、中的入学考试506

三 幼、小、中的升留级507

四 幼、小、中的毕业试510

五 技术职业教育的考试510

六 考试规则512

七 工余制技术职业教育514

第二节 高等教育阶段的考试515

第三节 公开考试518

一 中文程度考试(Nível1.2.3.4.5)518

二 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518

三 公务员考试519

第四节 海外考试521

一 Pitman(必文)考试中心521

二 G.C.E(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英国伦敦普通教育文凭考试521

三 C&G(City&Guilds Examination)普通工程课程考试522

四 L.C.C英国伦敦商会考试522

五 TOE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托福考试523

六 Graded Test in English Language英文程度考试523

第十六章 台湾地区的考试524

第一节 入学考试524

一 大学联合招生考试524

二 其他入学考试535

第二节 公务人员考试538

一 公务人员高等考试及普通考试540

二 公务人员高普考试在台湾的发展541

三 公务人员特种考试545

四 其他公务人员考试549

第三节 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551

一 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高等及普通考试552

二 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特种考试553

三 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检核557

第十七章 海外在华的考试559

第一节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在中国的考试559

一 中美教育考试领域的合作560

二 ETS及其TOEFL、TSE、GRE和GMAT考试561

三 ETS考试在中国的19年566

四 计算机化考试的新阶段573

第二节 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的考试579

一 商务英语(BEC)证书考试579

二 主体系列考试(MSE)580

三 剑桥信息技术581

四 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582

第三节 日本语能力测试589

后记5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