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医综合辅导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永,丁克主编;韩文霞,田代华,杨金萍副主编;丁克,于学芬,王鹏等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4101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622页
- 主题词:中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医综合辅导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2008年硕研中医综合备考指导1
2008年中医综合考试大纲的特点和基本要求1
中医综合考点的基本规律、题型介绍与答题思路2
中医综合复习备考的经验和方法4
如何使用本书进行复习7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10
第一章 绪论10
新大纲考查范围10
本章知识结构图10
复习提示10
知识要点精讲10
(一)中医学的概念10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11
(三)历代经典或医家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和贡献11
(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1
考题分析12
题型训练12
第二章 阴阳五行15
新大纲考查范围15
本章知识结构图15
复习提示15
知识要点精讲16
(一)阴阳学说16
(二)五行学说17
考题分析19
题型训练19
第三章 藏象23
新大纲考查范围23
本章知识结构图23
复习提示23
知识要点精讲23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23
(二)五脏24
(三)六腑的生理功能27
(四)奇恒之腑29
(五)脏腑之间的关系29
考题分析30
题型训练30
第四章 气、血、津液38
新大纲考查范围38
本章知识结构图38
复习提示38
知识要点精讲38
(一)气38
(二)血40
(三)津液40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0
考题分析41
题型训练41
第五章 经络45
新大纲考查范围45
本章知识结构图45
复习提示45
知识要点精讲45
(一)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45
(二)十二经脉走向交接分布规律46
(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46
(四)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46
(五)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含义及生理功能47
(六)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47
考题分析48
题型训练48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52
新大纲考查范围52
本章知识结构图52
复习提示52
知识要点精讲53
(一)病因53
(二)发病机理55
考题分析56
题型训练56
第七章 病机61
新大纲考查范围61
本章知识结构图62
复习提示62
知识要点精讲62
(一)病机的概念62
(二)邪正盛衰病机62
(三)阴阳失调63
(四)气血失常64
(五)津液代谢失常65
(六)内生“五邪”65
(七)经络病机66
(八)脏腑失调病机66
考题分析69
题型训练69
第八章 防治原则76
新大纲考查范围76
本章知识结构图76
复习提示77
知识要点精讲77
(一)预防77
(二)治则77
考题分析78
题型训练79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84
第一章 绪论84
新大纲考查范围84
本章知识结构图84
复习提示84
知识要点精讲84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84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85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85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85
考题分析85
题型训练86
第二章 望诊88
新大纲考查范围88
本章知识结构图89
复习提示89
知识要点精讲89
(一)望诊89
(二)望神89
(三)望色90
(四)望形体90
(五)望姿态91
(六)望头面五官91
(七)望肢体92
(八)望二阴93
(九)望皮肤93
(十)望排出物94
(十一)望小儿食指络脉94
(十二)舌诊原理95
(十三)望舌体95
(十四)望舌苔96
(十五)舌象分析要点96
考题分析97
题型训练97
第三章 闻诊102
新大纲考查范围102
本章知识结构图102
复习提示102
知识要点精讲102
(一)听声音102
(二)嗅气味104
考题分析104
题型训练105
第四章 问诊107
新大纲考查范围107
本章知识结构图108
复习提示108
知识要点精讲108
(一)问诊的一般内容108
(二)问现在症状109
考题分析112
题型训练113
第五章 切诊116
新大纲考查范围116
本章知识结构图116
复习提示116
知识要点精讲117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117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117
(三)正常脉象117
(四)二十八脉的脉象及其主病117
(五)相似脉的鉴别比较及常见相兼脉的主病规律118
(六)诊妇人脉与小儿脉120
(七)按胸胁、脘腹、肌肤、手足、腧穴120
考题分析121
题型训练121
第六章 八纲辨证125
新大纲考查范围125
本章知识结构图126
复习提示126
知识要点精讲126
(一)阴阳126
(二)表里127
(三)寒热127
(四)虚实128
考题分析128
题型训练129
第七章 病因辨证132
新大纲考查范围132
本章知识结构图132
复习提示132
知识要点精讲132
(一)病因辨证132
(二)风证、寒证、暑证、湿证、燥证与火证132
(三)七情内伤辨证133
(四)劳伤、食积辨证133
考题分析134
题型训练134
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137
新大纲考查范围137
本章知识结构图137
复习提示137
知识要点精讲137
(一)气血津液辨证137
(二)气虚、气陷、气脱、气滞、气逆证138
(三)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138
(四)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138
(五)津液不足证139
(六)阳水、阴水139
(七)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139
(八)痰证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139
考题分析139
题型训练140
第九章 脏腑辨证142
新大纲考查范围142
本章知识结构图143
复习提示143
知识要点精讲143
(一)脏腑辨证143
(二)心与小肠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144
(三)肺与大肠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144
(四)脾与胃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145
(五)肝与胆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146
(六)肾与膀胱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147
(七)脏腑兼病的普遍性和一般规律及常见兼证148
考题分析149
题型训练149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154
新大纲考查范围154
本章知识结构图154
复习提示154
知识要点精讲154
(一)六经辨证154
(二)卫气营血辨证155
(三)三焦辨证156
(四)经络辨证156
考题分析157
题型训练157
第三部分 中药学162
第一章 绪论162
新大纲考查范围162
本章知识结构图162
复习提示163
知识要点精讲163
考题分析166
题型训练166
第二章 解表药169
新大纲考查范围169
本章知识结构图169
复习提示169
知识要点精讲169
(一)概述169
(二)药物170
考题分析174
题型训练174
第三章 清热药177
新大纲考查范围177
本章知识结构图177
复习提示177
知识要点精讲178
(一)概述178
(二)药物178
考题分析185
题型训练186
第四章 泻下药189
新大纲考查范围189
本章知识结构图189
复习提示189
知识要点精讲189
(一)概述189
(二)药物190
考题分析192
题型训练192
第五章 祛风湿药194
新大纲考查范围194
本章知识结构图194
复习提示194
知识要点精讲194
(一)概述194
(二)药物195
考题分析197
题型训练197
第六章 芳香化湿药200
新大纲考查范围200
本章知识结构图200
复习提示200
知识要点精讲200
(一)概述200
(二)药物201
考题分析202
题型训练202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204
新大纲考查范围204
本章知识结构图204
复习提示204
知识要点精讲204
(一)概述204
(二)药物205
考题分析207
题型训练208
第八章 温里药210
新大纲考查范围210
本章知识结构图210
复习提示210
知识要点精讲210
(一)概述210
(二)药物210
考题分析212
题型训练213
第九章 理气药215
新大纲考查范围215
本章知识结构图215
复习提示215
知识要点精讲215
(一)概述215
(二)药物216
考题分析219
题型训练219
第十章 消食药222
新大纲考查范围222
本章知识结构图222
复习提示222
知识要点精讲222
(一)概述222
(二)药物222
考题分析223
题型训练224
第十一章 驱虫药225
新大纲考查范围225
本章知识结构图225
复习提示225
知识要点精讲225
(一)概述225
(二)药物225
考题分析226
题型训练227
第十二章 止血药229
新大纲考查范围229
本章知识结构图229
复习提示229
知识要点精讲229
(一)概述229
(二)药物230
考题分析233
题型训练233
第十三章 活血祛瘀药235
新大纲考查范围235
本章知识结构图235
复习提示235
知识要点精讲235
(一)概述235
(二)药物236
考题分析240
题型训练241
第十四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243
新大纲考查范围243
本章知识结构图243
复习提示243
知识要点精讲243
(一)概述243
(二)药物244
考题分析249
题型训练249
第十五章 安神药252
新大纲考查范围252
本章知识结构图252
复习提示252
知识要点精讲252
(一)概述252
(二)药物253
考题分析254
题型训练254
第十六章 平肝息风药256
新大纲考查范围256
本章知识结构图256
复习提示256
知识要点精讲256
(一)概述256
(二)药物257
考题分析259
题型训练259
第十七章 开窍药261
新大纲考查范围261
本章知识结构图261
复习提示261
知识要点精讲261
(一)概述261
(二)药物262
考题分析262
题型训练262
第十八章 补虚药264
新大纲考查范围264
本章知识结构图264
复习提示264
知识要点精讲265
(一)概述265
(二)药物265
考题分析272
题型训练273
第十九章 收涩药276
新大纲考查范围276
本章知识结构图276
复习提示276
知识要点精讲276
(一)概述276
(二)药物277
考题分析279
题型训练279
第二十章 涌吐药282
新大纲考查范围282
本章知识结构图282
复习提示282
知识要点精讲282
题型训练283
第二十一章 外用药及其他284
新大纲考查范围284
本章知识结构图284
复习提示284
知识要点精讲284
(一)概述284
(二)药物285
考题分析286
题型训练287
第四部分 方剂学290
第一章 绪论与总论290
新大纲考查范围290
本章知识结构图290
复习提示291
知识要点精讲291
考题分析293
题型训练293
第二章 解表剂296
新大纲考查范围296
本章知识结构图296
复习提示296
知识要点精讲296
(一)辛温解表296
(二)辛凉解表297
(三)扶正解表298
考题分析299
题型训练299
第三章 泻下剂302
新大纲考查范围302
本章知识结构图302
复习提示302
知识要点精讲302
(一)寒下302
(二)温下303
(三)润下303
(四)逐水303
(五)攻补兼施304
考题分析304
题型训练305
第四章 和解剂307
新大纲考查范围307
本章知识结构图307
复习提示307
知识要点精讲307
(一)和解少阳307
(二)调和肝脾308
(三)调和肠胃308
考题分析308
题型训练309
第五章 清热剂311
新大纲考查范围311
本章知识结构图311
复习提示311
知识要点精讲312
(一)清气分热312
(二)清营凉血312
(三)清热解毒312
(四)气血两清314
(五)清脏腑热314
(六)清虚热315
考题分析316
题型训练316
第六章 祛暑剂321
新大纲考查范围321
本章知识结构图321
复习提示321
知识要点精讲321
(一)祛暑清热321
(二)祛暑解表321
(三)祛暑利湿322
(四)清暑益气322
考题分析322
题型训练323
第七章 温里剂324
新大纲考查范围324
本章知识结构图324
复习提示324
知识要点精讲324
(一)温中祛寒324
(二)回阳救逆325
(三)温经散寒325
考题分析326
题型训练326
第八章 表里双解剂329
新大纲考查范围329
本章知识结构图329
复习提示329
知识要点精讲329
(一)解表攻里329
(二)解表清里330
(三)解表温里330
考题分析330
题型训练330
第九章 补益剂332
新大纲考查范围332
本章知识结构图332
复习提示332
知识要点精讲332
(一)补气332
(二)补血333
(三)气血双补334
(四)补阴335
(五)补阳336
考题分析336
题型训练337
第十章 安神剂340
新大纲考查范围340
本章知识结构图340
复习提示340
知识要点精讲340
(一)重镇安神340
(二)滋养安神341
考题分析341
题型训练341
第十一章 开窍剂343
新大纲考查范围343
本章知识结构图343
复习提示343
知识要点精讲343
(一)凉开343
(二)温开343
考题分析344
题型训练344
第十二章 固涩剂345
新大纲考查范围345
本章知识结构图345
复习提示345
知识要点精讲345
(一)固表止汗345
(二)敛肺止咳346
(三)涩肠固脱346
(四)涩精止遗346
(五)固崩止带346
考题分析347
题型训练347
第十三章 理气剂348
新大纲考查范围348
本章知识结构图348
复习提示348
知识要点精讲348
(一)行气348
(二)降气349
考题分析350
题型训练350
第十四章 理血剂353
新大纲考查范围353
本章知识结构图353
复习提示353
知识要点精讲353
(一)活血祛瘀353
(二)止血355
考题分析356
题型训练356
第十五章 治风剂360
新大纲考查范围360
本章知识结构图360
复习提示360
知识要点精讲360
(一)疏散外风360
(二)平息内风361
考题分析362
题型训练362
第十六章 治燥剂364
新大纲考查范围364
本章知识结构图364
复习提示364
知识要点精讲364
(一)轻宣润燥364
(二)滋阴润燥365
考题分析365
题型训练366
第十七章 祛湿剂368
新大纲考查范围368
本章知识结构图368
复习提示368
知识要点精讲368
(一)燥湿和胃368
(二)清热祛湿369
(三)利水渗湿370
(四)温化水湿370
(五)祛风胜湿371
考题分析371
题型训练371
第十八章 祛痰剂374
新大纲考查范围374
本章知识结构图374
复习提示374
知识要点精讲374
(一)燥湿化痰374
(二)清热化痰375
(三)润燥化痰375
(四)温化寒痰375
(五)治风化痰375
考题分析376
题型训练376
第十九章 消导化积剂378
新大纲考查范围378
本章知识结构图378
复习提示378
知识要点精讲378
(一)消食导滞378
(二)消痞化积379
考题分析379
题型训练379
第二十章 驱虫剂381
新大纲考查范围381
本章知识结构图381
复习提示381
知识要点精讲381
题型训练382
第二十一章 其他383
新大纲考查范围383
复习提示383
知识要点精讲383
题型训练383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386
第一章 肺系病证386
新大纲考查范围386
本章知识结构图386
复习提示387
知识要点精讲388
(一)感冒388
(二)咳嗽389
(三)哮证390
(四)喘证391
(五)肺痈391
(六)肺痨392
(七)肺胀393
(八)肺痿394
(九)小总结394
考题分析395
题型训练395
第二章 心系病证401
新大纲考查范围401
本章知识结构图401
复习提示402
知识要点精讲402
(一)心悸402
(二)胸痹403
(三)不寐404
(四)癫狂405
(五)痫病406
(六)厥证407
(七)小总结408
考题分析408
题型训练408
第三章 脾胃病证414
新大纲考查范围414
本章知识结构图414
复习提示416
知识要点精讲416
(一)胃痛416
(二)呕吐417
(三)噎膈418
(四)呃逆419
(五)腹痛420
(六)泄泻421
(七)痢疾422
(八)霍乱423
(九)便秘423
(十)虫证424
(十一)小总结424
考题分析425
题型训练425
第四章 肝胆病证433
新大纲考查范围433
本章知识结构图433
复习提示435
知识要点精讲435
(一)胁痛435
(二)黄疸435
(三)积聚436
(四)鼓胀437
(五)头痛438
(六)眩晕439
(七)中风440
(八)瘿病441
(九)疟疾442
(十)小总结442
考题分析442
题型训练443
第五章 肾系病证与肢体经络病证449
新大纲考查范围449
本章知识结构图449
知识要点精讲450
(一)水肿450
(二)淋证451
(三)癃闭452
(四)遗精453
(五)耳鸣、耳聋454
(六)痹证454
(七)痉证455
(八)痿证456
(九)腰痛456
考题分析457
题型训练458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464
新大纲考查范围464
本章知识结构图464
复习提示466
知识要点精讲466
(一)郁证466
(二)血证467
(三)痰饮468
(四)消渴469
(五)自汗、盗汗470
(六)内伤发热471
(七)虚劳472
(八)小总结473
考题分析473
题型训练473
第六部分 针灸学480
第一章 腧穴总论480
新大纲考查范围480
本章知识结构图480
复习提示480
知识要点精讲481
(一)腧穴的概念及其分类481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481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482
考题分析483
题型训练484
第二章 经络腧穴各论486
新大纲考查范围486
本章知识结构图487
复习提示487
知识要点精讲487
(一)十二经脉循行及主治概要487
(二)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490
(三)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503
考题分析504
题型训练505
第三章 刺灸法512
新大纲考查范围512
本章知识结构图513
复习提示514
知识要点精讲514
(一)毫针刺法514
(二)灸法516
(三)拔罐法518
(四)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证518
(五)皮肤针法的操作方法、叩刺部位、适应证及注意事项519
考题分析519
题型训练519
第四章 治疗524
新大纲考查范围524
本章知识结构图525
复习提示526
知识要点精讲526
(一)治疗总论526
(二)治疗各论531
考题分析537
题型训练538
第七部分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及历年考试真题546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一)546
参考答案557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二)558
参考答案569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三)570
参考答案581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582
参考答案591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592
参考答案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