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1260116.jpg)
- 王冬凌著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出版社
- ISBN:780684247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中小学-科学教育学-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王炳照1
导论 选题依据、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
一、近代学校科学教育:一个尚未系统研究的课题3
(一)建国前的研究状况3
(二)建国后的研究状况6
二、反观历史,借鉴于今: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8
(一)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特征8
(二)我国目前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症结8
(三)反观历史,为有效实施科学教育提供借鉴8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9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9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视角10
(三)主要研究方法11
第一章 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产生的动因与背景12
一、御侮图强:近代学校科学教育产生的根本动因13
(一)近代科学教育思想的最早提出13
(二)洋务运动中科学教育思想变为现实15
二、传教士实施的科学教育及其借鉴作用17
(一)教会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及作用17
(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及影响19
三、西学东渐:近代学校科学教育产生的社会基础23
(一)“学术传教”:明末清初的重要传教方式24
(二)西学东渐奠定了近代中国接受西方科学文化的社会基础26
四、古代科学教育传统:近代学校科学教育产生的文化基础26
(一)古代科学教育的主要形式26
(二)古代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27
第二章 洋务运动时期学校科学教育的产生29
一、洋务派的科学观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29
二、科学教育在新式学堂的肇始31
(一)京师同文馆最初实施科学教育的考证31
(二)上海同文馆、广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最初实施科学教育的考证34
(三)几点结论38
三、洋务运动时期学校科学教育的实施42
(一)新式学堂中的科学教育42
(二)书院中的科学教育43
(三)早期改良派积极实施科学教育43
四、西方教科书的传入——新式学堂科学课程教科书46
(一)物理教科书47
(二)化学教科书48
(三)数学教科书50
五、新式学堂实施科学教育的个案研究53
个案1:福州船政学堂中的科学教育53
(一)以培养科技人才为宗旨的办学目标53
(二)科学课程的设置54
(三)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派遣留学生55
(四)分析与评价59
个案2:京师同文馆中的科学教育62
(一)京师同文馆实施科学教育引发的激烈争论62
(二)科学课程的设置及主要特征68
(三)科学课程教师的来源73
(四)分析与评价74
六、对洋务运动时期学校科学教育的反思与评价77
(一)学校科学教育的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77
(二)学校科学教育的时代特征及历史局限性80
(三)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还很不成熟83
(四)忽视基础教育的基础作用86
(五)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忽视自然科学理论人才的培养87
第三章 维新运动和“新政”时期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89
一、维新运动和“新政”时期的科学近代化趋势89
(一)从“格致”学到“科学”:对科学认识的深化90
(二)西方科学成果的引进与传播92
(三)科学研究方法的引进与应用93
(四)科技学会和科学杂志的大量创建95
二、维新运动时期学校科学教育的实施97
(一)新型普通学堂中科学教育的实施97
(二)书院改学堂中科学教育的实施105
(三)各种实业学堂中科学教育的实施108
三、学制的颁布与学校科学教育的制度化110
(一)壬寅学制中科学课程的设置及主要特征110
(二)癸卯学制中科学课程的设置及主要特征113
四、学制颁布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121
(一)中小学发展迅速,为科学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121
(二)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状况122
五、中小学科学教育教科书126
(一)物理教科书127
(二)化学教科书128
(三)数学教科书129
六、科学教育的个案研究——京师大学堂中的科学教育132
(一)最初实施科学教育的考证132
(二)科学教育的实施状况134
(三)科学课程教师的来源137
(四)分析与评价138
七、对清末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反思与评价139
(一)清末学校科学教育实施的重要意义139
(二)清末中小学科学教育兴起的必然性141
(三)制约清末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因素142
第四章 民国前期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高潮147
一、民国初年学校科学教育的实施148
(一)科学教育的方针政策148
(二)壬子癸丑学制中科学课程的设置及主要特征149
(三)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及主要问题158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观的深化及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160
(一)科学文化的构建及科学观的深化160
(二)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165
(三)科技学会和科学杂志的继续发展167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172
(一)开始了以科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尝试172
(二)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验有了明显进展173
四、壬戌学制的颁布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化178
(一)学制酝酿过程中关于学校科学教育问题的讨论178
(二)中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和特征180
(三)学制颁布后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影响183
五、民国前期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185
(一)民国初年的科学课程教材185
(二)壬戌学制颁布后的科学课程教材188
六、对民国前期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反思与评价190
(一)国人对科学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深化190
(二)前所未有的成效与尚存的若干不足192
余论 学校科学教育——一个远没有结束的话题200
一、对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反思与评价200
(一)学校科学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
(二)科学精神的缺失: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致命弱点201
(三)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探析202
二、学校科学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205
(一)政治因素的制约205
(二)经济因素的制约206
(三)文化传统的制约208
(四)科技发展的制约210
三、历史反思与启迪213
(一)新中国学校科学教育的主要成就213
(二)科学精神的缺失仍然是学校科学教育的症结214
(三)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策略215
主要参考文献220
后记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