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性视域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共性视域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
  • 贾英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656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共性视域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言 公共性:马克思哲学解读的当代视域1

一、解读马克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话题1

二、公共性: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语境及其当代凸显6

三、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研究:主要进路11

四、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研究:存在问题21

五、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研究:主旨、方法和创新25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以前的公共性传统28

第一节 西方哲学史中的公共性29

一、本体论哲学的公共性承诺30

二、主体性哲学的公共性论证33

第二节 传统人性论的公共性诉求及其实质38

第三节 理性的传统及其局限42

一、从客观理性到主观理性的争论42

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46

三、普遍理性与特殊理性的矛盾51

第四节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矛盾53

一、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同一54

二、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56

第二章 回到公共的生活世界: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视界64

第一节 回到生活世界的开启64

第二节 现实生活世界的公共性解释原则70

一、现实生活世界是人的感性活动的世界70

二、现实生活世界的公共性特性75

第三节 生活世界之公共合理性78

一、异化生活:现实生活世界的“非现实性”批判79

二、理论批判:马克思对前人异化理论的批判性超越83

三、走进合理性的公共生活世界90

第三章 “改变世界”的公共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93

第一节 传统哲学的实践理解与马克思新实践观的诞生93

一、古希腊时期的实践观点94

二、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实践观念96

三、马克思新实践哲学的崛起103

四、马克思的公共实践观107

第二节 交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公共性之重要维度110

一、从实践到关系:马克思实践观的深层跃迁110

二、交往实践观: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重要维度113

三、马克思交往实践的公共性意蕴119

第三节 “改变世界”的公共理想和价值主体的发现130

一、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公共理想130

二、对传统人类理想模式的批判与超越134

三、人类公共理想的实践阐释137

四、人类公共理想的实践主体的发现140

第四章 “公共人”的终极关怀:马克思哲学的人本立场144

第一节 “现实的人”及其公共性意义144

一、“抽象的人”的哲学传统145

二、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马克思人学观的跃迁154

三、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思想逻辑163

四、“现实的人”的公共性意义169

第二节 现实的人:以“共同性”为规定的公共存在171

一、人是对象性的公共存在物172

二、人是总体性的公共存在物177

三、人是价值的公共存在物183

第三节 现实的人:走向“公共人”的理想生成196

一、追求丰富的公共生活196

二、走向全面的人的发展200

三、体现自由的发展个性203

四、培育“公共人”的公共精神207

五、实现人的解放的公共目标211

第五章 社会共同体价值本位的公共性理念: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新质219

第一节 社会价值本位的哲学观的确立219

一、传统哲学的“社会”:个人价值本位220

二、马克思哲学中的“社会”:社会价值本位的历史性超越229

第二节 社会:作为生存共同体的“关系”共在237

一、社会关系:社会的一般本质238

二、社会关系的基本构成240

三、社会关系:人类公共交往实践关系的展现245

四、社会群体生存本位共同体:社会关系的理论升华247

五、公共性理念:社会群体生存共同体的价值追求253

六、社会群体共同体价值本位的公共性深蕴259

第三节 超越个体理性神话的群体共同体诸组织形式的公共理性264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264

二、制度的公共性本质和价值275

三、意识形态及其批判的公共性向度289

第四节 现代性批判:马克思哲学现代性的公共性实质304

一、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方法论立场304

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哲学转向306

三、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公共性视野309

四、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变革实质313

第六章 历史的公共性与公共性的历史: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发生学视界316

第一节 马克思“历史”的哲学革命316

一、传统的“历史”理解317

二、历史的观念变革:马克思的超越321

三、马克思历史意义的彰显和澄明334

第二节 历史的实践生成及其历史的公共性341

一、现实的人:历史的主体341

二、实践:历史的公共性生成343

三、历史生成中的公共性原则346

第三节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公共性转变350

一、历史空间:马克思考察历史的重要公共维度350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公共性思想的批判性超越353

三、“公共的”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内在本质357

四、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世界历史之公共性的价值指归358

第四节 公共性的生成历史: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361

一、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的消极公共性361

二、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物化公共性364

三、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的积极公共性368

结语373

参考文献375

后记382

热门推荐